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市教育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技术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1992年西安市教育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得到了一些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分析结果定量地表明了西安市教育投资收益的一般规律、劳动者收入分配上的脑体倒挂现象、接受高等教育者的非经济选择。  相似文献   

2.
一分配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又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知识分子收入分配问题的讨论,却存在着明显的理论滞后性:这一问题讨论的热点,往往出现在知识分子收入过低,甚至出现严重的“脑体倒挂”不合理现象时期。这种理论上的滞后性,在实践上造成了党和政府调整知识分子收入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被动性,往往成为一种应付性对策。同时,这种理论上的滞后性还造成一种假象,似乎知识分子收入的提高,不是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要求,而是收入攀比的产物。事实表明,知识分子收入分配理论的滞后性和它所引起的消极  相似文献   

3.
一分配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又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知识分子收入分配问题的讨论,却存在着明显的理论滞后性:这一问题讨论的热点,往往出现在知识分子收入过低,甚至出现严重的“脑体倒挂”不合理现象时期。这种理论上的滞后性,在实践上造成了党和政府调整知识分子收入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被动性,往往成为一种应付性对策。同时,这种理论上的滞后性还造成一种假象,似乎知识分子收入的提高,不是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要求,而是收入攀比的产物。事实表明,知识分子收入分配理论的滞后性和它所引起的消极后果,不利于积极主动地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党的十三大确立了我国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收入约束下的家庭教育投资能力: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家庭教育投资能力大小的最大约束是收入,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收入的存量和增量,证明家庭收入存量的差异直接导致其教育投资能力的低下,收入增量不足限制其教育投资方向和规模,最终形成了一个"家庭收入低--家庭教育投资能力低--教育投资水平低--家庭收入低"的恶性循环.因而,打破这一循环必须创新制度安排,保证收入稳定增长,从而扩大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能力.  相似文献   

5.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特有的经济现象,也是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的瓶颈制约。利用2018年CGSS数据,综合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分位数回归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高中教育对城乡劳动者收入回报的影响情况,并基于“干中学”理论,加入高中教育与学习充电的交互项,探讨其对工作收入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1)相对普通高中,技能高中劳动者的工作收入较高,但随着收入分位数的提升,技能高中的增收优势逐渐降低;(2)技能高中对城镇籍中等、中高收入劳动群体的增收效果更显著,对农村籍劳动者则无显著影响;(3)选择技能高中且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充电弥补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城、乡户籍劳动者的工作收入,其中,对城镇籍年轻(16~25岁)劳动者影响更显著。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村技能高中教育,健全普职融通的高中教育体系,从而挖掘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提升潜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脑体倒挂是一个热门的公众话题。当时,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收入远远低于体力劳动者。有一句顺口溜至今还被很多人熟记: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读书无用论也随之四处流行,甚嚣尘上,误导了许多求学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脑体倒挂”是一个热门的公众话题.当时,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收入远远低于体力劳动者.有一句顺口溜至今还被很多人熟记:“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读书无用论”也随之四处流行,甚嚣尘上,误导了许多求学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8.
陈晓东  黄晓凤 《教育与经济》2021,37(5):39-48,88
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问题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从教育中介视角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生成机制.基于Roemer的机会平等理论分析框架及分位数回归方法,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相对比重约为17.57%,该比重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异质性,且机会不平等在收入分布中具有"左尾"偏向性;(2)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通过教育传导的比例约为12.24%,在女性群体中这一比例更高,接近所有传导渠道总和的1/4,通过教育渠道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左尾"偏向性;(3)在教育传导渠道中,教育数量和教育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71.60%和28.40%,且在较低收入群体中,教育质量因素所占比重相对更高.本文的政策含义如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以降低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为目标导向,重要举措之一便是在提高教育回报率的同时降低居民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9.
陈晓东  黄晓凤 《教育与经济》2021,37(5):39-48,88
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问题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从教育中介视角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生成机制.基于Roemer的机会平等理论分析框架及分位数回归方法,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相对比重约为17.57%,该比重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异质性,且机会不平等在收入分布中具有"左尾"偏向性;(2)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通过教育传导的比例约为12.24%,在女性群体中这一比例更高,接近所有传导渠道总和的1/4,通过教育渠道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左尾"偏向性;(3)在教育传导渠道中,教育数量和教育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71.60%和28.40%,且在较低收入群体中,教育质量因素所占比重相对更高.本文的政策含义如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以降低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为目标导向,重要举措之一便是在提高教育回报率的同时降低居民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10.
影响我国农村教育投资个人收益率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教育投资个人收益率,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Gory S.Becker)认为将个人增受教育之后预计将来能多赚的收入与因多受这种教育目前个人所需支付的成本(包括因上学而放弃获得收入的机会成本)加以比较,考察其间须以怎样的百分率与前者相乘才能使二者相等,此一百分率称为教育投资个人收益率。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影响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因素除教育投资个人收益率外,还有家庭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不争的事实。寻求对策调控收入分配差距,是学界和政界的理性之思。其实,现实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并不是部分人的收入增长得太快,而是部分人的收入增长得太慢。而收入增长慢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教育不足,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一、促进教育发展的分配功能(一)教育发展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为增加人们收入,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奠定物质基础在收入(财富)的创造与分配问题上,人们常用“做蛋糕”和“分蛋糕”来形容。“分蛋糕”就是收入分配问题,它要以财富为基础,而生产财富就是“做蛋糕”。要解决好收入分…  相似文献   

12.
所谓人力资本,指的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把人们通过"投资"行为(如花钱接受教育或培训、增加营养等)获得的健康、知识、技能等附着于人体的东西当作一种特殊的、可以为拥有它的人带来更多利润的资本.其显著标志是它是属于人的一部分,是人类的,因为它表现在人身上;它又是资本,因为它是满足未来收入的源泉或是现在与未来收入两者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有人以为,"脑体倒挂"早已成为历史名词,但在全国两会上,一位政协委员又把它写进了提案中,郑重建议"防止新一轮‘脑体倒挂’"。提案的作者是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主任冯世良,他用两个事例来向记者说明,脑体倒挂的现象已非常严重。不久前,他无法拒绝一位熟人的情面,接收了两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的数据,利用Blinder-Oaxaca工资差异分解方法,分析城镇居民和城镇移民的工资歧视问题,得出的两个初步结论是:城镇居民和城镇移民的收入水平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几乎完全是由他们的人力资本特征差距造成的;虽然收入差异中几乎不存在歧视性因素,但是实质歧视仍存在于不同群体受教育阶段中获得资源的不均衡。这种歧视在人力资本差距中,以受教育程度显著差距的形式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一) 对于教育价值问题,西方的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作出了不同的解决。马克思在他的劳动价值学说中,从两种角度给出了对教育价值问题的处理。一种是,把教育价值认作是复杂劳动的形成基础,从而通过复杂劳动倍化为简单劳动的计算过程,计入产品价值,最终分成工资和剩余价值(利润)两股流出;另一种是,把工资分成生存资金和发展资金两部分,前者用于劳动力的再生产,满足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存需要;后者用于教育价值的保持和增益,满足劳动者的精神生活需要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需要。显然,在马克思那里,教育价值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劳动,它得以物化在产品上,并参与价值的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16.
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定律:一个家庭,其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100%。一个家…  相似文献   

17.
窦聚山 《教育与职业》2008,(14):165-167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和劳动者素质与经济结构调整不相适应的矛盾是我国就业的两大突出问题。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作为一种以满足社区民众需求为目的的新兴教育形式,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8.
文摘月汇     
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 1.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复杂劳动者与简单劳动者收入水平倒挂。如上海市1986年专业技术人员的月平均收入比全市职工的月平均收入低21.4%。2.行业、部门、地区之间收入差别不合理。不少职工劳动性质相同,工作量相近,只因处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实际收入水平相差很多。3.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收入畸高。如1987年天津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较上年增长11.02%,其中全民职工工资增长10.27%,集体职工工资下降4.66%,个体户(含私营企业)收入增长1.45倍。4.部分承租、承包收入偏高。目前承租、承包者大多是只负盈不负亏,或者只负大盈不负大亏,其利益和风险极不对称。5.官办公司职工收入过高。6.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任摘自《财经问题研究》88、11范一飞文)  相似文献   

19.
最低工资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较具争议的一项公共政策。我国最低工资制度自1993年实施以来,在保障低收入劳动者收入、缓解收入差距拉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积极福利主义视角来看,我国最低工资制度是一种被动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责任主体单一、不重视低收入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等问题。因此,完善我国最低工资制度要变被动保障为积极保障,强化多元主体的责任,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自我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0.
所谓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与所得到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简言之,是投入与产出之比(劳动消耗为投入,劳动成果为产出)。对教育单位来说,教育部门属于非物质生产领域,并不提供物质产品,其本身的性质、特点决定了经济效益的问题比较复杂。作为教育单位,主要是提供一定熟练程度的劳动者。更确切地说,教育单位所提供的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与技能。所以教育单位经济效益的考核是一个新的课题。电大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所新型高校,在近十年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