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古今中外善于读书者,大都于方法上有过人之论述,现辑录数则试释如下:_苦乐法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一文中指出。“职业的读书”,由于“勉勉强强”,“很可怜”但是“嗜好读书”则“如爱打牌一样”,在每一页里,都有着深厚的趣味。读书沓。读书亦乐。苦读谷中有乐趣。原来苦与乐的分界线、只在于兴@___冷热洗清代学者阮葵生做余睿活》中引程怕子语~“《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热读。”拥滚时要考虑心境与情绪的变化。冷时,因为心境宁和。情绪稳定,所以宜读抽象的差论著作;热时、因为情绪激动、感情奔放_所以在读文学…  相似文献   

2.
揣测法。当读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或一些关键处,悬而不读,掩卷揣测:情节将会怎样发展 ?假如自己是个作者,将怎么处理 ?然后读下去,把自己想的和原作进行比较,以权衡优劣高低。   冷热法。一方面,随着内容的变化,感受不同的感情;另一方面,从书中跳出来,冷静地,客观地分析评判。“冷看”与“热读”相结合,既可唤起读书的激情,又可读得深透些。   品味法。对书中思想和艺术的精华部分,要像吃橄榄一样细细咀嚼品味,揣摩其文笔、意境等。   对比法。与同类著作对比读,思考书中的新观点,新材料和新方法。 阅…  相似文献   

3.
孟夏 《教育论坛》2006,(1):52-52
学习古最重要的方法是诵读。诵读首先要把字音读正确。一般来说,读要以现代字典(字音依照《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上的普通话标音为主。例如“往来无白丁”(《陋室铭》)的“白”,本读人声,普通话却读平声,  相似文献   

4.
<正>板块一:读准一首词师:(出示《浣溪沙》)谁来读这首词?大家仔细听,他是否读准了每个字音。师:大家都听入迷了,你来评价一下。生:他读得很正确。师:是的,非常正确,预习工作做得很棒。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圈出“少”)读。(生齐读)读整句。(生齐读整句“谁道人生无再少”)师:这里的“少”作“少年”意思,所以读shào。古诗词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来。  相似文献   

5.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页在程颢画像中有一行小字“宋监察御史程颢”,在程颐画像中也有一行小字“宋崇政殿说书程颐”。许多学生都不明白“崇政殿说书”是个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6.
杨道麟先生指出:“诵读是读者把诉诸视觉的文学符号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杨道麟《语文教育学导论》)它在中国古代备受文人推崇,“南窗读书吾伊声”,苏东坡就倡言声读;桐城派直言“因声求气”;“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人,不知声音,终为门外汉耳。”(姚鼐《与陈硕七礼》)朱熹在《渎书之要》中更是主张“书须成诵”。  相似文献   

7.
北宋教育家程颢曾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当你走进这些灵动的文字,品读着这些意味深长的佳作,顿使你感到书香沁人心脾,涤荡心灵,充溢大脑,从而心灵得以净化,头脑更加敏锐。所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把培养学生热爱读书,把他们带入书海,品读精美文字为己任。  相似文献   

8.
编读双通道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语文世界》红A版“热读信箱”从即日起正式开启,我们热忱期待着你的天边来鸿。 你可以对《语文世界》红A版提出你的疑问,也可以提出你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甚至可以直接指出由于我们编辑的疏漏而出现的一些偏差。你可以对内容、对版式提出你的建议和看法,你也可以给我们出一些“金点子”,以促使我们把《语文世界》红A版办得更好。 《语文世界》将会因你的参与而变得更加精彩! 来信请寄《语文世界》红A版“热读信箱”收,鸿伊姐姐愿为你解答有疑问!“热读信箱”首期开箱 河南读者李佳问:《语文世界》红A版是…  相似文献   

9.
陈千里 《学语文》2013,(5):64-64
“冠”有两个读音,一个读“guan”,一个读“guan”。《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收了这个字并进行了审定,说明这是一个容易误读的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冠”的读音是这样审定的:(一)guan(名物义),例如;冠心病。(二)guan(动作义),例如:沐猴而冠,冠军。“冠状病毒”的“冠”是名物义,应读guan。  相似文献   

10.
大象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宋明理学的发展》第10页有两幅人物插图。左面一幅神态冷峻.下面注为“程颢”:右面一幅人物神态随和.下面注为“程颐”。两图右上面的文字是这样描述的:程颢、程颐虽是亲兄弟,都是理学家.但二人在处世态度和待人上却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1.
历岗 《小学语文》2010,(4):58-58
问:“初闻涕泪满衣裳”(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中“衣裳”的“裳”的读音是什么?“衣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人教小语论坛网友:热雪答:“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衣裳”的“裳”是指古代遮蔽下体的衣裙,读阳平chāng。在古代汉语中,“裳”没有轻声的读法。在现代汉语中,“裳”保留着chāng的读音,“裳”读chāng和读轻声意思不同。  相似文献   

12.
放胆读练提高语文素质──阅读课文《电脑“管理”》教学例谈李祥声一、凭借课前“导读”提示和“预习”要求,让学生放胆读。1.弄清“导读”提示,做到读有目标。本组教材“导读”,就本组课文作了三点提示:第一,在学习方法上,要注意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第二,在训练...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还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那么,怎样才能依照《课标》精神,通过阅读教学,以促读写、以读悟写、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写出有创意的文章呢?一、提倡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期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是叶老对“美读”的解释。不难发现,咱们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典范的语体文,在课文中词语丰富多采,句…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三家注通假琐议方心棣先秦两汉古籍中通假是普遍现象。钱玄同曾云:“周秦诸于、史记、汉书、汉碑等,触目都是假借字。”(《汉字革命》)清代学者俞松也说:“读古人书,不外乎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而三者之中通假借尤要。”(《俞曲园书札、上曾涤生书...  相似文献   

15.
诵读,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我国自古就有诵读的传统,尤其对诗歌的诵读更加重视,因为古诗词本身就是语言艺术,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具有极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性,古代诵读诗词用“吟诵”的方法,即接近于歌唱的诵读,但也同诵读一样,“都要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中国的吟诵传统是与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一同开始的。《论语》中就有“诵诗三百”的话。《孟子》也说:“诵其诗,读其书。”孔子堪称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诗文吟诵专家,《庄子》里就有记载:“孔子读《春秋》,老聃踞灶觚而听。”屈原《渔父》中有“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的说法。其他如《孔雀东南飞》有“十六诵诗书”句,李白《游泰山六首》(其四)有“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句。  相似文献   

16.
《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有一道预习题:“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其中有“贝壳”与“地壳”,对于这两个“壳”,学生查字典得知分别念k6与q伯。。但课文中的“蟹壳”的“壳”怎么意呢7学生拿不准。这就要求教师对“壳”的多音读法加以指导。先看《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里关于‘噎”的读音注释0一读k6,<o>(~儿)硬的外皮,义同“壳”(qioo):,AN。儿I子弹~儿。条目有,丰郎猪k6·Iongzho<方>架子猪;一读q旧。,坚硬的外皮:甲~D地一D金蝉脱~。条目有:壳菜、壳斗、壳质。再看《多音多义字小字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评第二次文化热的“话语转换”编者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方克立教授最近在一封信中谈了他对“第二次文化热”和“国学热”的一些看法。征得本人同意,本刊现予发展。XX同志:寄来《“第二次文化热”悄然升温》(见《中华读书报》第32期,1995年2月15...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重视感悟和情感的熏陶,小学阶段的重点是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感知和感悟。”我在教学中以此为指导思想,确定“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把读书作为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活动,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一、诵读:让学生品味作品的语言美语文教材中的一些作品(散文、诗歌等),语句凝练、流畅,优美而富有音乐感。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就能从中体会到作品的语言之美。如朱自清的《春》,画面清新,文笔优美。笔者在教“春风图”一节时,着重在语调和语气上进行诵读指导:读“母亲的手”和“抚摸”时,要饱含深情,加重语气读“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酝酿”等处时要读重音,力求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读“清脆”、“宛转”、“嘹亮”等处时,要力求读得欢快,使人想起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二、赏析:让学生领悟作品的情感美一…  相似文献   

20.
杨艳 《学语文》2010,(6):12-13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上的朗读热潮渐成时尚!理论指导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版)中,“诵读”一词出现了13次;实践操作中,语文课堂上“读”风盛行,花样繁多:自由读、指名读、齐声读、比赛读、表演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