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回信,知道你最近也在考虑如何再上一个台阶的问题。你说读了我上次的信,正合你意,决心把做学者型记者定为今后的奋斗目标,但是不知如何起步。好,今天就专门谈谈记者如何治学的问题。治学就是研究学问。学问的范围十分广阔,凡世界上直到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研究的对象,这是艰辛的创造性的学术活动。记者冶学应当从何着手呢?我虽然做了半辈子记者,却没有达到学者型记者水平。为了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我阅读了一些著名专家学者谈治学经验的文章,同时还访问了我所熟悉的几位专家。他们这些人都是穷毕生精力专攻一门学问的专职研究人员,记者  相似文献   

2.
鲁艺 《记者摇篮》2006,(1):14-16
那天,报社领导通知我到省记协开会,参加“成功记者论坛”,说实话,是有些受宠若惊或者说惭愧的,虽然写过几篇在全国有些影响的稿子,但被冠以成功记者实在汗颜。后来一想,这是领导的一种鼓励,再推托岂不是有不识抬举之嫌了,于是,也就斗胆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些做记者的心得,且不说是否成功,姑且算自己的一点经验吧。在我看来,想成为一名好记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这也是常说的记者要有职业操守。记得一位新闻前辈曾这样说:“一定要把做人和做新闻结合起来,一个人,做不好人,就做不好新闻,做不好人就做不好学问,特别是我们做新闻人,…  相似文献   

3.
记者梦     
我的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她常常捧着报纸给我讲一些感人“故事”,并从妈妈那里得知这些“故事”都是记者写出来的。为此,我羡慕得要死,盼望着有一大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会写故事的记者。这个梦我一直做了十多年。当我从孔孟之乡入伍来到东北的小兴安岭,这个梦仍然时刻萦绕着我。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就自封为“见习记者”,写起稿来。连队、机关、深山哨所,都留下了我心碌的身影。有时为完成一篇稿子,竟忘记了吃饭。于是乎一份份稿件就这样带着我的梦幻,带着遐思飞往报社、电台。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可我采写的稿件如…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一位年轻女记者问我:如何成为一个好记者? 我回答说:做一个专家型记者. 我说:记者--尤其我们这种体制下的记者,就是在吃青春饭.假如到四十多岁,仍然提拔不上去,仍在做一个大头记者,青春早已消失,热情也已不在,还一直比着领导的讲话、材料,完全应声虫似地"解读",我不信有几个记者还有采访、写稿的兴趣--尤其你自己内心还认为有时是在说假话.所以,做一专家型记者,经常写"专家型报道",像大学教授那样,像在做学术一样地研究手中的报道,一直钻研到七八十岁,也会兴致盎然.  相似文献   

5.
我想当记者     
姜爱东 《军事记者》2012,(11):70-70
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想当科学家.有的人想干企业家,我的理想是当新闻记者。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做记者的通讯员,不是好通讯员。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见官大三级,党委会都可列席参加。在一些人看来.记者的职业是最超脱的,闲云野鹤,东南西北,信笔所至,名利双收。也有人觉得,记者的胸膛包着一颗正义的心,当弱者受了委屈时,不找法院找记者;也有人把记者当成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刀笔吏”。有人问我怎么想,我答不出,因为我“不识庐山真面目”。但我就是想当记者。今年初,外地一位素昧平生的青年给我来信说他写了上百篇稿子没有发表.问他能不能当记者.还说要不要给编辑部送礼。  相似文献   

6.
当编辑记者,一定要学会读书。尤其是年轻同志,不可一日不读书。但读哪些书,怎样读书,却是大有学问的。阳春三月,是读书的好季节。本刊记者就这个问题求教《红旗》杂志副总编辑马仲扬同志。马仲扬说,关于读书,前人积累了丰富经验,唐诗中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古往今来,这方面的文章也做过许多。但是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一个好的编辑、记者,需要有深厚的基础知识。读书多,视野开阔,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高,运用文字的能力强,写报道、改文章就得心应手。遇到复杂的情况也不会迷失方向。刚参加新闻工作的年轻同  相似文献   

7.
记者与学者     
《中国记者》的编辑向我约“记者与读书”的稿子,思考良久,写下这样一个题目。 记者与学者,虽说隔行,却不隔山,两者的关系是可以互相兼容的。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身兼记者与学者之长,在两方面都作出突出成就的,远的如邵飘萍、戈公振、邹韬奋,近的如邓拓、萧乾、曹聚仁等等,都是典型的例证。倘若细分一下,似乎从学者而记者的较少,从记者而学者的则较多。这至少说明,记者这个行当,相比之下发展的空间更大,选择性和可塑性也更强。记者在从事新闻采写的同时,在某些方面成为学有专长的人,不仅是完全可能的,也是顺理成章的。 我当记者已近20年了,但是对学者却一直抱有高山仰止般的尊敬。从心底里钦佩耶些学识渊博、胸藏万壑的睿智之士。他们在我心目中,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是泽被八荒的巨川,  相似文献   

8.
自从你做记者以来,大约有两三年的时间了吧。从你发表的一些新闻作品中可以看出,无论你的采访能力还是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可以看出,你读了不少的书,知识面大大地扩展了。这是值得鼓励和祝贺的。我今天写信是想提醒你,不要仅仅满足于目前的成就,在你面前还有更高一层台阶,等待着你去攀登,就是要争做学者型记者。学者型记者也可以称做专家式记者。他的特点是集记者和学者于一身。一方面具有社会活动家的素质,头脑灵活,反应机敏,视野广阔。既是时代潮头的瞭望哨,又是历史风云的记录员,拿起笔来写报道,倚马可待;另一方面又具备学术研究的基础,知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借用这句话,我认为。不管老记者新记者,抓住问题就是好记者。当记者,天天与问题打交道,因此,必须善于抓问题。无论写消息,还是写通讯,只要问题抓准了,稿件质量就会高,见报命中率也就高。  相似文献   

10.
“你要写新闻,你就一定得到新的生活里边去。范长江当年不到大西北,就写不出《中国的西北角》;今天你不投身改革的激流,那也写不出改革的新闻来……”下面这篇文章,纪录了一年前——丁玲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陕西新闻界的许多同志都惊呆了,谁也没有料到她会这样遽然离开我们。仅仅在一年前,她还答应过我们,“要再回陕西‘探亲’,因为陕西是我的‘娘家’,还要再来和陕西新闻界的同志谈心,因为这是作家、记者共同打好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11.
我刚参加新闻工作时,认为当记者只要会写消息就行。有些老编辑曾要我练习写评论,并说不会写评论,就不能当一名称职的记者。可是我总认为,写评论是报社领导的事,不写评论照样能做记者。所以在六七年的记者活动中,一篇评论都没有写过,直到1956年  相似文献   

12.
前些天去参加一个会,散会时随口对另一家媒体的一个朋友说了句"要回去写消息",朋友笑着回了句"副总编还写啥消息"。虽是一句玩笑话,但事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记者可以不写稿子? 以我的感觉,或者干脆说就是一种现象,当了"官"的记者可能就不写稿子了。我真的观察过,一些报社原本非常有才气也非常活跃的记者一旦被提拔了,有了一个挺像模样的职务,从此便是看别人写稿多,自己动手少。我真的想不通这是为什么。是没有了激情,还是失去了冲动,或者是干脆从此就  相似文献   

13.
记者的智慧     
进入新闻媒体大门,人人都想做一个好记者、好编辑、好领导。可多变的社会现实往往叫你事与愿违,文章写不好,稿子编不好,干部当不好,群众有意见,领导不信任,自己也是一肚子怨气。文章认为,在激烈竞争的时代,要想做个成功的记者,必须开发生存资源,善用人生智慧,闯出事业新路。  相似文献   

14.
记者鲜做学问,奇也不奇?奇,然而却是事实! 有人以为,记者似乎不需做学问——“满天飞”嘛!今天在这儿,明天到那儿,今朝可能写工业,翌日又会到农村;目不暇接,手不暇写,更难有暇去做学问;再说,一人岂能把各行各业的学问做完? 于是,有了这样总结式的说法:“记者就是杂家”、“记者就是蜻蜒点水”。于是,一些记者或信奉于斯,或以此自慰,整日跑来颠去,坐下来时也常只是读读报纸、文件,而鲜与书本、学问打交道。这就令人嗟叹了。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用真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如果文章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当然就不会感动读者。例如,今年温家宝总理到中原油田与钻井工人共度除夕,我就采用了平民化的视角,通过许多最基层的钻井工人的所见所闻,表现总理的平易近人,把感动工人、感动记者的东西进行详述和描绘。我想,能打动记者的新闻一定也同样能够感动读者。因为在我写这篇报道前,中国石化报已经以两个整版,大力度地报道了总理视察钻井队的情况。初五,为了进一步报道45710钻井队学习贯彻落实总理的讲话精神,站长派我采访45710钻井队。如何采写?当时报社领导说让写个消息上头条。按说,这…  相似文献   

16.
告别记者     
梁衡 《传媒》2000,(10):47
没有不散的宴席。一九八七年三月我正在黄河壶口瀑布现场采访,一个电话由北京打到地区、县里,调我回京。我知道记者生涯要结束了。 其实这几年我就有这种预感。记者是年轻人的行当。我二十五岁开始当记者,一直在基层记者站,干到四十一岁。后几年我明显觉得老了,记者的生命像运动员的生  相似文献   

17.
采访、观察和文献研究是记者获得新闻线索的三大来源.任何通过研究信息载体核实、确认、了解、学习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文献研究.文献研究要求记者做一个敏锐、能够批判性思考的读者.这是因为,事实真相有时并不是那么容易判断的.记者的责任并不像某些学者说的那样简单——记者不但要判断手中的信息是否可靠,更要做一个独立的信息分析员.否则,记者很容易就被他人操纵,也很容易就拿这些虚假、歪曲的信息去操纵他人. 一、文献研究的价值 对于记者来说,进行文献研究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因为它的价值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18.
写一手好文章的古代文人往往自喻有“两把刷子”.如今,以码字为生的记者,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则难以在新闻队伍中站稳脚跟,难葆对新闻事业的热爱,难免在新闻这条道路上越走越累. 从业10年,一些认识我的朋友喊我“好人记者”,因为我报道了不少于300位安徽好人和中国好人.“好人记者”与“好记者”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不一样.什么样的记者才算“好记者”,在我看来“两把刷子”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新闻工作者同其他文字工作者一样,整天跟文字打交道,所以说,文字修养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功。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除了具备新闻敏感,善于抓问题外,同时也应该有比较高的文字修养。如果一个记者发现了好的报道线索,却没有好的文字功夫,那么再好的素材他也写不好。从事新闻工作,无论是办报纸,还是办广播;无论是当记者,还是做编辑,都应该力争做到语言通顺流畅、文字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这是对每个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最基本的要求。最近几年,我主要从事广播电台的编辑工  相似文献   

20.
问:我经常给报社投稿,但至今还没有与编辑见过面,你能否谈谈编辑的心理? 答:你想了解编辑的心理这很好,人们常说:做生意的要了解行情,写报道的要掌握版情。版情是什么?我的理解是编辑的意图。编辑的心理学我没有研究过,但是从我多年当记者与编辑打交道的过程中,感到编辑是非常喜欢好稿子的,而且对于鲜活的货(稿)也舍得给好版面。编辑会识货(稿),你写了好稿一般是埋没不了的。不能因为一篇应该见报的稿没见诸报端,就笼统地说编辑没水平。人们常说,编辑是无名英雄,天天为“他人做嫁衣”,确实如此。他们辛勤的劳作应该受到记者、通讯员和读者的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