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6月前后,是三国时期吴蜀争夺战略要地荆襄九郡的一系列战争,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积极防御的著名成功战例,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该文以《三国演义》为参考进行研究,同时结合《三国志》等正史作适当点评和分析,以求以全新视觉看夷陵之战.  相似文献   

2.
《北京师院学报》84年2期蒋福亚同志《魏晋南北朝历史地位述论》一文述唐代门下省掌封驳(封还诏书)之权,谓起源于东晋,并引《晋书·王彪之传》“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以帝冲幼,加在谅闇,令(桓)温依周公居摊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  相似文献   

3.
《语文知识》’94年第1期上发表了吴勇前同志《“淹回水面凝滞”之“回水”》一文,对“回水”提出了新的解释。我以为该文的看法值得商榷。课本注:“回水:回瞧的水流。”吴勇前同志认为;“‘回水,应是深渊之水。《说文解字》云;‘渊,回水也。’”其实,《说文解字》中的“回水”,应该解作“回旋的水流”。张舜徽先生《说文解字约注》说:“回与(?)实一字,回为初文,而(?)为后起,渊则增偏旁体也。”古人的名  相似文献   

4.
吴鸣同志《宇宙是由“无数有限”天体总和构成的吗?》一文(见《哲学研究》1982年第8期,下面所引该文概不复注),提出了发人深思的问题,我想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吴文的第一个问题是——  相似文献   

5.
《湖南师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刊登了杨安仑同志《老子章义论微(选登)》一文(以下简称《论微》),该文通过解析《老子》章义,扼要地阐明了作者对整个老子哲学体系的看法,读后颇有启发,但也有一些不同意见。这里仅就该文把老子的道释为“创世主”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杨安仑同志和学术界的专家们。《论微》在评述老子的道时说:“‘道’是什么呢?其状幽深、玄邈,好象上帝的祖先。则‘道’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8日,《中国教师报》刊载了一篇《教育生理学,一个亟待研究的领域》的文章。该文报道了沈晓明同志(以下简称"沈同志")试图从医学角度来研究教育、解决教育问题的事迹。笔者认真地拜读了这篇报道。沈同志从教育生理学的角度来思考和研究教育,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只是沈同志对现行教育的某些评价和看法,笔者认为与现实不甚相符,现提出来与沈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研究》86年第12期吴道兴同志《<我要的是葫芦>主题探讨》一文(以下称《探讨》)是对该刊85年第4期张兴华、缪明华同志《<我要的是葫芦>浅析》(下称《浅析》)一文提出不同的看法。《探讨》认为:《浅析》对该文主题的归纳(其实也是教学目的要求)只考虑编者的编排意图,虽未违背教材内容。却脱离了学生实际,偏深、偏难,通过教学难以达到二年级学生认识世间事物是互相联系的哲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论诗,曾提出“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梅圣俞诗集》序)的著名论断。不妨说,这篇《醉翁亭记》也是“穷而后工”之作。他一贬夷陵,再贬滁州。这篇传颂千古的名篇正是写作于滁州被贬时期。此作一出,流传极广,当时有一位名叫沈遵的音乐家,看了《醉翁亭记》之后,为文中所描绘的滁  相似文献   

9.
《北京师院学报》1980年第一期发表了陈柯云同志《论清初的“海禁”》一文,该文对认为“海禁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这一史学界较流行的看法提出商榷的意见。陈同志明确指出:清初的“海禁”,时间很短,共计不足三十年,它的起因既不是以中断海外贸易为目的,而施行的结果,也并没有中断和严重减少海外贸易。显然,那种认为清初的“海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6期发表的马俊峰同志的《本质的认识和认识的本质》一文(以下简称马文)对于认识本质问题的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被《新华文摘》1990年第3期所转载,影响较大。但我认为,该文的有些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如该文认为唯有反映才是认识的本质的看法,我就不能接受。我认为,创造也是认识的本质不能否定,实践与主体性问题的探讨使我加深了对此的认识。关于创造也是认识的本质的观点,已有文章论述过,但似乎没有引起应有的广泛影响和公认,又有同志企图否定之。因而,很有必要继续强调和结合实践与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在新的认识的基础上加以论述,使之成为一种共识。人而进一步深化对认识的本质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教育研究》一九八八年第六期发表了俞启定同志的文章《论素质》,拜读之余,感觉该文存在一些问题,似有必要提出来商榷。下面就谈谈我对人的“素质”问题的看法,并就教於俞启定同志。《论素质》一文将整个人的素质“概括为四个方面”即(1)人格的素质;(2)自我调节的素质;(3)进取发展的素质;(4)适应群体的素质。在每一个方面中,又包含若干个小的方面,其结构可用下表示之(这里姑且称为“俞氏素质结构表”),见表一。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描写的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战役,既忠于历史事实,又有艺术的虚构加工。三大战役均为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在小说描写中,贯串着对孙子兵法的灵活运用,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后发制人”、“奇正”等等,其中包含着古代朴素的军事辨证法,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吴永德同志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今年第九期发表了《词义辨析四组》,读后颇受启发,但对该文给“期望"一词所下的界说,却也有点不同的看法。借此  相似文献   

14.
<正> 对某一作品看法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本是极正常的现象,一般不足争执。不过,看了燕子同志的评论《什么思想倾向》(载《作品与争鸣》1992年第六期),觉得很有谈谈看法的必要。燕子同志认为,《内当家之死》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改革开放,指向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  相似文献   

15.
三国时期的吴蜀夷陵之战是罗贯中笔下“三大战役”之一,不仅在战争指挥艺术上堪称经典之战,在文学描写上亦堪称经典之笔。作者通过虚夸战争规模、改造战争性质、层层设置波澜等手段,大大增强了夷陵之战的传奇色彩,充分显示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精妙的虚构艺术。  相似文献   

16.
淝水之战——前秦溃败原因之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以前秦的失败而告终,这历来被认为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但是,战争中力量占优势的前秦一方为什么会失败,人们的看法则很不一致。最近史学界围绕淝水之战的性质展开讨论,有同志又将它与战争的性质联系在一起,更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本文拟对有关论点作一初步检讨。不当之处,尚祈得到指正。一在淝水之战性质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主张,前秦的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进行的战争是不正义的,遭到了汉族以及各少数民族广大人民的反对和反抗”。他们论证说:  相似文献   

17.
拜读了王丽秋,张峰同志的《社会主义视线阶段私人企业性质初探》(见《经济学周报》87年第47期第三版)一文后,对他们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人企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观点,我们有一些不同看法,特提出来与之共同研究和讨论。 一、私人企业占有和支配相当规模的生产资料,不能作为确定私人企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副刊自第五九五期开始,进行了关于中国文学史研究与编写方法问题的讨论。该副刊第六○六期发表了邓绍基同志《我对探索文学史规律的看法》一文,并在该文的编者按中宣布”本刊的讨论暂时告一段落”。邓绍基同志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即如这次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的抒情诗和叙事诗的发达和不发达,散文由实用性向抒情性变化的倾向和戏曲起源的综合考察等问题,在不同的分体文学史中尽可作充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张锡厚同志筚路蓝缕,终于完成《王梵志诗校辑》大著.这是在《敦煌变文集》之后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草创之功不易有,粗疏之失难免无.项楚同志《〈王梵志诗校辑〉匡补》纠误补阙,使不少疑难爽然获解,令人感奋.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需要群策群力,愚者之千虑或可补智者之一失.《匡补》一文分载《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五年第一辑和《敦煌研究》总第四期,本文就《敦煌研究》所载部分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个别问题也涉及蒋绍愚先生《〈王梵志诗校辑〉商榷》和袁宾同志〈王梵志诗校辑〉校释补正,以期研讨.只得暂时劳,旷身入苦海.(○一六)  相似文献   

20.
樊维纲同志于《文学遗产》(1987年第2期)发表了题为《〈"丈人"新议〉商榷》一文,对笔者认为当以"老人"之义解《妇病行》"丈人"一词的看法提出了非议.为此,笔者拟就樊文提出的一些问题谈谈粗浅认识,作为对商榷的答复,并借此向大家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