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虹 《华章》2011,(30)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1年1月21日正式公布并实施.根据这部行政法规的规定,一改之前法律法规中关于政府和人民法院均享有城市房屋强制拆迁权的规定,由人民法院独享房屋强制拆迁权.此条例公布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房屋强制拆迁事件中,出动公安、防暴警察、房管、工商等部门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人到拆迁现场予以强制拆迁,房屋的顺利拆迁完全是在政府的高压下完成的,不仅侵犯了被拆迁人包括房屋所有权在内的财产权,还侵犯了被拆迁人的人身自由权以及住宅权,并引发了极端恶性的社会事件.强制拆迁纠纷解决的关键在于政府和人民法院角色的定位,由人民法院享有城市房屋强制拆迁权,取消行政强拆将有效控制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权力夸张,为被拆迁人的合法权利设置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房屋拆迁问题及我国现行房屋拆迁中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政府职能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等现象。笔者就从法律的视角,分析拆迁过程中的政府与开发商、被拆迁人等各相关角色的权力、权利、利益关系,力图揭示出当前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职能错位现象的症结所在与法律上的困境,提出完善我国现行房屋拆迁中政府职能定位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因房屋拆迁引发了大量的争议纠纷,而立法上对城市房屋拆迁的性质、合法性条件以及城市房屋拆迁的补偿问题尚无明确或具体的规定,因此,理论上对房屋拆迁行为问题的探讨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城市房屋拆迁行为从总体上说应是一种公用征收行为,拆迁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是拆迁行为合法性的基本标准,被拆迁人因为房屋拆迁所受到的财产损失应当得到完全和充分补偿以体现公用征收制度对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主要阐述<物权法>第42条建立了完善的征收补偿规则.<物权法>有关农村土地征收的创新.<物权法>有关房屋拆迁的条款确立了一个标准,这就是应当保障被拆迁人的居住条件.尽快制定配套法律法规,落实物权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民众对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关注度也与日剧增,本文从城市房屋拆迁行为的法律性质入手,在区别公益性拆迁和商业性拆迁的基础上理清政府、拆迁人、被拆迁人三方关系,通过分析被拆迁人在法律关系当中的地位失衡,探讨如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发展迅猛,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严重的问题,暴力拆迁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出现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焦点,更是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已经严格明确了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的程序,但是为何被拆迁人的求救声此起彼伏?通过分析我国土地征收过程,观察我国现有法律存在的缺点和空白,并提出一点相关的建议,现在土地征收和拆迁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行政行为啦!暴露拆迁是公权力公然对人民私权的无视和侵犯,要限制公权,捍卫私权.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制度缺陷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和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现实问题,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突出矛盾已引发了社会的诸多争议.本文从我国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相关法律和政策入手,结合<物权法>中提出的理念,分析我国现行拆迁政策的缺陷和成因,并运用博弈论思想对政府、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等利益相关主体进行简要分析.在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基础上提出完善拆迁政策和模式的建议,以期能更好地为公共利益和城市建设服务,实现"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性质及私权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房屋拆迁行为本质上应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但是,现行法律对拆迁行为性质认识的错位,行政权力的不当介入和拆迁补偿的不到位是当前城市房屋拆迁中公民私权屡受侵犯的根源所在。所以,应对现行拆迁制度进行调整,将拆迁当事人已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作为拆迁许可的法定条件,废除行政裁决制度和强制拆迁制度。同时,真正实现拆迁房屋的市场化定价,并将对拆迁房屋的补偿范围扩大到包括对相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损失,实现对被拆迁人公平合理的补偿。  相似文献   

9.
吴淑霞 《考试周刊》2009,(32):238-239
公益性房屋拆迁在实践过程中,明确拆迁许可决定的性质是对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进行司法救济的前提,拆迁许可决定非行政许可和行政征收行为,而是公益征收行为.本文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城市商业性房屋拆迁是一个敏感而又被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地方政府、拆迁人、被拆迁人在城市商业性房屋拆迁中,为了各自的利益表现各有不同,导致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我国城市商业性房屋拆迁出现问题的关键是地方政府角色混乱,行政权违法或不当行使。为规范城市商业性房屋拆迁,法律、法规应严格区分公益性拆迁和商业性拆迁,通过制定城市房屋拆迁法律程序来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控制地方政府行政权的行使。如果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性房屋拆迁中能正确履行职责,本着问政于民,让利于民,切实从人民利益出发,会发现拆迁本来可以很和谐。  相似文献   

11.
城市房屋拆迁行为本质上应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但是,现行法律对拆迁行为性质认识的错位,行政权力的不当介入和拆迁补偿的不到位是当前城市房屋拆迁中公民私权屡受侵犯的根源所在。所以,应对现行拆迁制度进行调整,将拆迁当事人已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作为拆迁许可的法定条件,废除行政裁决制度和强制拆迁制度。同时,真正实现拆迁房屋的市场化定价,并将对拆迁房屋的补偿范围扩大到包括对相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损失,实现对被拆迁人公平合理的补偿。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1日出台的《物权法》明确了拆迁应予补偿及补偿原则,这有利于被拆迁人权益的保护。但是,《物权法》在保护被拆迁人利益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为了更好的保护被拆迁人的利益,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此条例对城市房屋征收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基于公共利益方得实施搬迁。  相似文献   

13.
陈扬 《华章》2007,(8):66
我国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自其诞生起就存在诸多缺陷,其中某些重大弊端,如法律效力等级、拆迁人界定、折迁许可制度等,均足以使其丧失合法性和合理性.<物权法>正式颁布后将拆迁纳入征收的范畴,现行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重构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的城市房屋拆迁实践中,广泛存在着无视公民基本财产权利,政府权力滥用,商业利益盗用公共利益,补偿不公平、不合理等现象。而作为被拆迁人对被拆迁房屋的财产权利则却被忽略。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树立私权理念,确立城市房屋拆迁中私人财产权利保护观念。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程序规定缺少被拆迁人的事前参与,征收缺位,拆迁许可规划缺少程序保障,补偿纠纷裁决缺少中立性。针对这些问题,应逐步对拆迁程序进行完善,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多人合作博弈理论并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对中国城市房屋拆迁这一运行系统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政府在这一系统中具有完全的势力。地方政府短期利益驱动加剧了开发商和建筑单位对被拆迁人利益的损害;由于缺乏公信力,发生纠纷后被拆迁人往往拒绝选择行政裁决方式;现行体制下司法机关在人事和经费上对地方政府的过度依赖,使其只能机械地按照地方政府的规定判决,或者是拒绝受理有关拆迁的诉讼;被拆迁人在博弈中的缺位且“申诉无门”,使坚持维权者只能通过消极反叛演化为“钉子户”的方式来表达意愿。据此,应该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司法约束。  相似文献   

17.
冯汝  张伟 《滨州学院学报》2012,28(2):115-1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城市房屋被征收,野蛮拆迁、暴力征收等矛盾冲突层出不穷。《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城市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解决了城市房屋征收中出现的众多问题与矛盾,使得现在社会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了集体土地征收方面。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及相关土地征收法规中关于程序性的规定薄弱,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实践中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事件频发,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研究现行土地征收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立法完善,以更好地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论房屋拆迁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房屋拆迁涉及被拆迁人的个人利益,在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共利益的概念模糊和政府的自利性,导致了政府无法准确地把握公共利益。应该从合理界定公共利益、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加强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三方面来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19.
城市房屋拆迁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近年来由拆迁所引发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使我国的房屋拆迁制度更加完善,如何使被拆迁人得到公正、合理的补偿,是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取代了备受诟病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但各地拆迁纠纷与矛盾并未销声匿迹,地方政府依然面临"拆迁难"的困境。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必须从相关规范公权力的法律文本角度重新解读城市拆迁中政府角色的规范定位,重新界定政府的应然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