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环境法学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境法学人才的培养及成长也应建立在科学环境资源法教育的基础上。目前国内大多数法学院在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秉承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普适性与特色性结合、现实性与前瞻性兼顾的原则。确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考核机制,从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出发,并在综合多学科知识、国家环境政策立法动向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性教学。笔者现就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的培养思路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法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与目标。分析了法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指出了法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走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道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法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求我们重新检讨旧的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并采取若干改革与创新的措施。重新定位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构建司法考试与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良性互动,优化法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机构及课程体系,通过方法论训练、课题参与和研讨课等方式提升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等等,都是值得尝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随着高校规模扩张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招生人数不断膨胀,造成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出现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师资配备与教学方法不得当等诸多问题。因此,借鉴异域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理念,重新设计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之必要。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域外法治国家考察,总结了其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值得借鉴的培养模式和制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课程安排,优化革新教学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竹胜 《高教论坛》2004,(2):30-31,34
如何对法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价,是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对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科研究生教育向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法科研究生教育包括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和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法律硕士是在借鉴美国法律博士研究生教育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我国法科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法学硕士生与法律硕士生培养目标的模糊、培养模式的困惑等。为此,应把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和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统一起来,把培养合格的司法人才作为法科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在3年的学制内实施高强度的法科学习和法律训练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7.
环境资源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保护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是一项写入宪法的基本国策。而要实践、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环境法学人才做保证。而我国目前作为环境法学专门人才培养途径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无论在培养目标、模式,还是人才的素质、专业能力等方面都远不能适应其需要。我们经过多次调研和多年培养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认为必须对现行的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重新定位。从招生到就业、从能力培养到素质教育、从生源背景到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节省教育资源,避免人才培养的低层次、重复和浪费;以适应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专业阅读、专业思考和专业写作构成了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内容,但如何阅读、如何思考和如何写作事关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导师对此负有相当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能源环境改革的推进,当前以及未来很长时间内,国内能源环境类法律人才供不应求。鉴于能源环境类法学硕士培养的特殊性,引入OBE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其融入能源环境类法学硕士培养模式中,以OBE理念下五元教学模式设计图为指导,创新性设计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提出设置多元培养目标、建构性配合设计课程体系、合理设置培养过程、确立多维评核体系以及善用评核改进培养等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就业视角分析,要提高作为理论性法学人才的法学硕士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必须从改革招生制度、调整培养模式、引入先进教学手段等措施来完善法学硕士的培养模式,做到因材施教,以实现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快速、稳健、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春霞 《高教论坛》2006,(5):158-160,198
作为高层次的复合型、实践型法律人才的法律硕士培养,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型法律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从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际出发,结合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指出法律硕士的培养模式应当朝着复合型、综合化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2.
多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围绕“双一流”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践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依托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通过构建交叉学科协同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建立交叉学科导师组联合培养方式、构建多维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以及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机制,在保持和发扬传统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的同时,积极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完善,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的产生,仅仅依靠学校层面的宏观管理,远远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进行督导越来越迫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越来越需要完善。为此,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成立了研究生督导组,制定了《研究生督导工作条例》,保证了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具有鲜明的二重性特征。一方面,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另一方面,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具有风险性并产生一定的随意性。应对二重性,最理想的策略是建立与二重性特征相辅相成的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由于高校扩招,我国研究生规模逐渐增大,然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却遭到社会和企业的质疑,因此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从招生方式、培养模式、导师制度、课程与考核等几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异同,针对国内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益的改进和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张,研究生教育质量受到质疑。笔者认为研究生质量问题的产生源于目前研究生教育方式的调整滞后于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沿用的精英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级应用型、职业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协调和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树立博士生教育就是培养学者和精英,而硕士生教育是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职业型人才的质量观。同时分类评议了目前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的各个方面,并提出解决方案。阐明只要切实进行改革和创新,我国研究生教育一定能为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比较中国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识别高校地理学研究生教育的空间性及其生产机制。研究发现:(1)研究生培养单位分布区域不平衡显著,隶属关系与区位差异直接影响培养方向、目标、创新能力等方面育成途径差异,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日益重视学科内部交叉,以及与生态环境、测绘、海洋、经济、城乡规划与资源环境管理等外部学科交叉衍生;(2)中央政府直属高校自然地理人才培养面向全球变化、资源利用与自然灾害,人文地理人才培养集中在经济、城市、旅游等三级分支理论研究及其服务国家发展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人才养集中在资源环境遥感原理与应用、生态环境监测;省属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更加注重地方发展、资源环境利用与中学师资等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推行研究生导师团队模式成为新时期研究生培养的客观需求,而导师团队的水平则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在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构建中引入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这一改革建议,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积极创新,这是新形势下符合研究生培养特点的一种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高层次公共管理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当代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研究生扩招以来,在校研究生无论在年龄结构,还是在心理、思想、学习方面都表现出了新的特征。与此相对应,研究生教育层次、培养类型、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这些新变化,有利于改进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