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颂、谷、容四字,索其本义,皆容貌也。 公,许慎《说文解字》释日:“公,平分也。从八厶,八犹背也。韩非日:背私为公。”黄约斋《字源》认为厶即是○,是一个小圈子,加八示分散,化私为公的意思。这仍不脱韩非之意。康殷《文字源流浅说》认为,韩非《五蠹》中“自营为私,背私为公”这两句名言,“虽然两千年来信之不疑”,但“只不过是杜撰骋辩而巳”。他说,公“象双手提起一釜形的省文”。  相似文献   

2.
本字零证     
今人把用羊毛纺织的细布料叫“毛哔叽”,那“哔叽”的本字应当是什么字?按“哔叽”的本字应当是“纰(?)”.《说文·系部》说:“纰,氐人(?)也,从系,比声,读若《禹贡》玭珠.”段玉裁注:“氐人所织毛布也.《周书》:伊尹为四方献,令正西以纰(?)为献.《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马龙)夷能作(比毛)(?).(比毛)即纰也.《华阳国志》同.”《说文·系部》又说:“(?),西胡毳布也,从系,(?)声.”段往:“毳者,兽细毛也,用织为布,是曰(?),亦假(?)为之.”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校释》(陈奇猷校释 ,学林出版社 1984年版 )卷 2 5《别类》曰 :“夫草有莘有 ,独食之则杀人 ,合而食之则益寿 ;万堇不杀。”毕沅曰 :“堇 ,乌头也 ,毒药 ,能杀人。万堇则不能杀 ,未详。”杨昭俊曰 :“万非草类 ,‘万’是‘’字之讹。《说文》云 :‘ ,草也’。言乌头有毒 ,合草服之则不杀人。”谭戒甫曰 :“《说文》 :‘万 ,虫也’。《埤雅》 :‘蜂一名万’。盖‘万’即‘’之本字 ,《左传》僖二十二年所谓‘有毒’是也。《淮南·说林篇》‘腹蛇螫人 ,傅以和堇即愈’ ,彼高注云 :‘和堇 ,毒药’。盖堇能制虫蛇之毒 ,…  相似文献   

4.
《朱子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2 0 0 2年版 )卷 4 4《以德报怨章》 :“又问 :‘“以德报怨 ,宽身之仁也 ;以怨报怨 ,刑戮之民也。”此有病否 ?’曰 :‘此也似说得好。“以德报德” ,自家能饶人 ,则免得人只管求怨自家 ,故曰“宽身之仁也”。如“以怨报怨” ,则  相似文献   

5.
钱穆先生说:“西方文化主要在对物,可谓,科学文化,中国文化则主要在对人、对心,可称之为艺术文化。”而诗、画、乐则是艺术文化中的艺术,它们虽然名不相同,又各属艺术中的一类,可是它们却相通于中国文化的精魂。 艺和合于道。这是我国古代衡量艺术的最高价值准则。孔子评价《诗经》曰:“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思无邪”。所以《诗》可以“兴”“观”“群”“怨”,《乐记》在论及乐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臧明艳 《阅读》2023,(35):14-15
<正>中唐时期,中国诗坛继屈原、李白之后,又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就是被誉为“诗鬼”的李贺(790年—816年)。李贺为后世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雁门太守行》)、“雄鸡一声天下白”(《致酒行》)、“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千古佳句,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古代文论中筛选出来的“块垒”(情结),作为人的情意本体的凝聚物,已成为文学创作活动的真正的出发点,是文学创作全过程的动力机制。“块垒”(情结)的抒发,还需要以娴熟地掌握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和表现手法为必要条件。基于此,文章对冯亦同的新诗集《紫金花》作了深入而精辟的评析;同时,对他的全部文学成就和组织文学活动,也予以理论概括和评述,从而进一步阐明了人品与文品(诗品)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明确地指出,优秀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地提升作家(诗人)的人品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商代的甲骨文中有帆的象形文字“Ⅱ”和等,就好象一面面的帆。东汉刘熙《释名》一书写道:“随风张幔曰帆,使舟疾泛泛然也”。这说明帆己是船上常备的推进工具了。宋代《太平御览》卷七六八,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赵炳尝临海求船,人不和之,炳乃张盖坐其中,  相似文献   

9.
对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落英”,一些文学读本甚至新编《辞源》都解为“落花”,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落英缤纷”之“落”不能解为“凋落”。虽然“落”有“凋落”、“零落”之意。但“落”还有“始”之义。《尔雅释诂》曰:“落,始也。”此义在先秦古籍中运用较多,如《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王念孙曰:“《尔雅》:‘落,始也。’与诸侯落之者,与诸侯始其事也。《楚语》(上)‘伍举对灵王曰:今君为此台,愿得诸侯与始升焉。’是其明证矣。”“落”作为“始”义在《诗经》中也有例证。如《周颂访落》:“访予落止,率时昭考。”宋朱熹注:“落,始  相似文献   

10.
《长生殿·例言》曰:“棠村(梁清标)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洪昇对此种说法亦表示“世以为知言”。同为“至情”主题的两大明清昆腔传奇戏曲,《牡丹亭》与《长生殿》亦见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闹热”一词进行阐发,从情节结构、主题意蕴和排场布局三方面刍议“闹热《牡丹亭》”一说。  相似文献   

11.
离婚与再嫁是受贞节观念制约和支配的。所谓贞节,是指女子不改嫁或不失身。这是封建时代对妇女的一种片面要求。在我国古代,自开始重视和强调贞节以来,妇女的离婚、再嫁就越来越不自由了。然而在唐代,离婚再嫁却屡见不鲜,妇女的贞节观念,出现了较为淡薄的局面。据文献记载,春秋前期还没有妇女守节的风俗。《管子》曰:“凡国都有掌媒,取鳏寡而和合之,则谓之合独。”王夫子《诗广传》也说:“古者无少寡之妇;夫死而田归,无以养之,则嫁之也。惟老而无夫曰寡。”可见当时妇女再嫁并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12.
《读书杂志》“意疑”析《史记》卷75《孟尝君列传》:“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于齐王曰:‘孟尝君将为乱。’及田甲劫王,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中华书局标点本,第七册,页2357)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二》“意疑”条说:“‘意’下本无‘疑’字,...  相似文献   

13.
“下里巴人”不是人,而是《下里》《巴人》——它们本是战国时代楚国流行的民间通俗歌曲名,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作品,常跟“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对举(它们是楚国的艺术性很高难度很大的歌曲名,后泛指艺术性高雅的文字艺术作品)。“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典皆见《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中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唐人李周翰注云:“《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下里巴人”不是人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写了各式各样的鬼,学人亦多有品评。但其中的“鬼书生”,做为一个群体,却鲜为人论及。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对它进行了探讨。群体的鬼书生,既有突出的共性特征,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性格。它们表现出的那种“科举情结”,实际上是封建时代广大读书人的悲剧。“鬼书生”们的身上显然有着蒲松龄的自况,它是蒲松龄刺向科举弊端的利剑,也是《聊斋志异》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组群像。  相似文献   

15.
将“没”释为“死”,自古及今,是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如《广韵》《辞海》(新)都持这种说法,即:“没,通‘殁’,死亡。”现今一些流行的古汉语读本也竟相承无异辞,似乎这种诠释已成定论,无可置疑。然而,我认为,“没”作如此释,固然在本义上是对的,但尚有未尽之处。请看下面的例子: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重点号系引者所加,下同)  相似文献   

16.
要害问题是月相 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仔细琢磨,要害问题是月相定点与不定点。试想:初吉为朔,定点的;既望为十六,定点的;“三日曰朏”,是定点的;焉有既死霸、既生霸为不定点乎?将《汉书·世经》有关文字粗略(还不必细细)校读,就可明白,刘歆表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7.
    
[者]代词“者”是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它不能单独运用,必须同其他词、词组组成名词性词组,才能起代词作用,充当句子成分。1.同动词、形容词和各种词组相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事物。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可译为“……人(事、时、地)”、“…的”。《论语·雍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孔子说:“力量不足的人,走到中途才停止,现在你却自己停止不前。”(画:截止。)《孟子·梁惠王上》: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卷 2《分论·三礼》中言 :“‘三礼’的名称 ,比较地发生得很迟 ,从前并没有。东汉末 ,郑玄注《周礼》、《仪礼》、《礼记》 ,才合称‘三礼’。”我们以为梁启超这一看法有误 ,主要依据有 :第一 ,《后汉书·马融传》曰 :“融才高博洽 ,为世通儒” ,“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 ,可见马融就曾注“三礼”。第二 ,郑玄本为经学大师 ,但其学授自诸人 ,他曾为马融弟子 ,并从马融学习《周官经》。据《后汉书·马融传》曰 :“北海郑玄…  相似文献   

19.
严可均辑《全三国文》卷 11魏废帝 (齐王芳 )《即位诏》案曰 :“齐王芳纪二月 ,有以太尉司马懿为太傅诏。据《曹爽传》是孙资所作 ,今编人孙资文。”又卷 2 2孙资《以太尉司马懿为太傅诏》按曰 :‘《魏志·曹爽传》注引《魏书》‘帝使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为诏”’严可均把“令”当  相似文献   

20.
一、阮、嵇的生平与人格 阮籍(公元210-263),字嗣宗,世称阮步兵。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其父阮瑀,字元瑜,是魏“建安七子”之一,卒于建安十七年,阮籍当时才三岁,魏文帝曹丕曾作《寡妇赋》以寄悲悼之情。阮籍虽出自名门世儒家庭,但和嵇康一样都是幼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其境况也是非常凄惨的。 阮籍年轻时就酷爱弹琴咏诗。“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咏怀涛》第五、第十五首)“少年学击刺,妙伎过曲成。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咏怀诗》第六十一首)立志用儒家的理想做一番事业,仰慕“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咏怀诗》第三十九首) 但由于经历了曹爽集团和司马懿集团的相互倾扎,以及“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恐怖,“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咏怀诗》第三十三首)亲历了司马氏集团对何晏、曹爽八族,以及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等名士的诛杀,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有“魂气随风飘”的可能。“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酒为常”。为了性命,缄口不谈时事,不议人过,喜怒不形于色,醉酒避祸。所以司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