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景荣 《考试周刊》2012,(61):105-106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和谐教育”的解释——人的活动有两种职能: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是人的自我表现,个人的世界观、信念、意志力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和谐教育”就是把学生的这两种职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二者都得到均衡的发展。现实的外语课堂教学恰恰忽略了上文提到的第二种职能,尤其忽略了“人的自我表现”“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实质上是忽略了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的互动。当代语言教学的理论认为,知识是由个人自己构建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这种构建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该理论的核心是教师、学生、任务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相互需要,相互促进。具体地说,“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处于系统中心,而“教师”、“任务”和“环境”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外围环境。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辅导员这支特殊的队伍,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产物。辅导员的工作职能多少年来一直被错误理解为“孩子王”,是看学生、带学生玩、管学生日常生活的一支队伍。很少有人把他看成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更没有人提及发挥辅导员的工作职能时还要发挥其教育职能。长期以往,辅导员的教育职能就渐渐地被忽视。本文力求在挖掘辅导员教育职能的同时,强调发挥“双重作用”,才能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生前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及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的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认为学校必须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的人”,要达到上述目标,就要进行“和谐的教育”。“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正是对…  相似文献   

4.
王诚 《青海教育》2005,(7):61-62
“魅力”是吸引入、打动人、征服人的一种功力。它通过仪表、举止、声音、谈吐、表情等外在表现形式凸显出来,使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光彩和神韵,从而使这个人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没有人不想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那么,一个外语教师又该用什么去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召学生,从而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一颗“明星”呢?这是每个英语从教苦苦追索的一个问题,也是许多人毕生追求的一种职业境界。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与个性培养陈学法发展个性教育也是教育的本质和职能所决定的。教育是一种生产,是一种创造,是关于“人”的生产,关于“人”的创造。教育的第一职能是使个体的人自儿童到成年浓缩地经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教育继续推动人类的再发展。这是...  相似文献   

6.
孙建锋 《云南教育》2002,(28):16-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又是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的新形态。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关系有多种,笔者试从“教学对话的内涵”、“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三个维度阐释学习体会。一、教学对话的内涵何谓对话?奥地利著名哲学家马丁·布贝尔认为,“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对话关系,一种“我—你”的关系。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之间相互造就的过程,对话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相遇。何谓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7.
人有两种智慧,一种是“课堂智慧”,另一种是“第二智慧”,“第二智慧”是比“第一智慧”更为重要的智慧,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第二智慧。  相似文献   

8.
一、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首先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那种把学生当成等待灌输的容器的“满堂灌”、“填鸭式”且置之不论,就是那些所谓“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又有多少是真正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且有灵性的人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学长式教学”是武汉六中以胡明道老师为首的一批教师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该理念认为,教育者应以“学习论”为核心理论,以开发学习者个体潜能、培养全员素质为目的,以“先学者”的身份组织丰富的课堂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并最终形成创造性人格。它的课堂实施要领是:无障碍的心灵沟通,全过程的自主探究,深层次的潜能开发,强效应的人格融合。“学长式”教学论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学习者,是先于(或同于)学生学习的人,即“学长”,因此教师应是“创造者”,教师的职能是“示范学习”、“组织学习…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实力的企业纷纷与高校协作建设大批学生公寓,学生由原来的“班级人”、“学院人”正逐渐转变为以学生公寓为单位的“社区人”。学生社区形成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完善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组织覆盖的原则、合理定位的原则、自我服务的原则,进行组织构架、队伍配备、职能界定,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建立多种学生指导组织,把党组织的影响力渗透到学生生活和活动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1.
现在学校教育中有一种提法,:“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人。”不少人对此很有意见,觉得是一种没有实质意义的、哗众取宠的观点,‘认为即使再不称职的教师也不会把学生当成‘物”看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常会听到老师讲,哪几个学生十分聪颖、发展全面,很讨人喜爱;哪几个学生经常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很让人讨厌。这两类学生,每个教师都会碰到,大多数教师都会对他们产生不同的情感:对前一种学生容易产生“偏爱”倾向,对后一种学生易产生“偏恶”倾向。这两种倾向的出现对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很不利的。一、“偏爱”的不利影响“偏爱”实际上是由于教师情感的失控,而对学生产生的认识的偏执。有这种情感的教师往往会被学生的“外秀”所迷,故充分信任,百般表扬,越看越顺眼;而对于另一部分学…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尽量让学生获取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和技能。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育” :培养、培育学生旺盛的求知欲、高尚的情趣、独立思考习惯和健全独立的人格、深厚的人文关怀 ,引领学生过一种高尚的心智生活。本文认为 ,教育的本质乃是让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即“使人更是人”的活动。由此出发 ,本文从人的三重属性的新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即“大写的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学生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学生工作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高校学生管理不仅要调动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应重视激发广大学生的成才动机,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为一种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工作方法,“激励”越来越受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视,并在高校广为应用。一、激励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的术语,它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也可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人被激励后动机的强弱,即积极性的…  相似文献   

15.
培根在《论人生》中说道:“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可见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一个人进入科学知识的殿堂准备了一把“金钥匙”。纵观学习成绩优秀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学习目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和条件。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多形式、多渠…  相似文献   

16.
要让学生认识到分组分享教学法的优势,自觉自愿的加入到分享学习中去,就必须加深学生对分享学习的认识。笔者通常用事例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一是深刻剖析“上课老师一讲就懂,考试题目一变就懵”的现象——这是每个学生都会有的体验,究其原因是被动接受、生搬硬套的结果;二是常讲“每人有一只苹果,两人交换,每人还是只有一只苹果;每人有一种方法,两人交换,每人就有两种方法”的浅显道理;三是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四是用治病吃药作比喻——假如你生了病,有甜、酸、苦、辣四味药可以治好病,一种方法是由医生说了算,  相似文献   

17.
略议外语教师的“魅力”李晓光(吉林工业大学)“魅力”顾名思义是指能吸引人、打动人。征服人的一种功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魅力”。那么外语教师的魅力又何在呢?一个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外语教师又用什么去吸引学生,感召学生,征服学生呢?如何能成为成百上千个学生...  相似文献   

18.
温储蔚 《江西教育》2002,(22):11-12
一、“内化式”班级管理的理论依据所谓“内化式”班级管理,就是通过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学思想等“外在”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简言之,就是“内化观点,外化行为”。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人的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只有当人们真…  相似文献   

19.
安娜 《中国德育》2005,(1):63-64,79
“德育课程”是“课程”的属概念,是整个课程结构中与影响学生品德发展有关、执行育德职能的课程部分。  相似文献   

20.
逆反心理是指人的个体在接受外来教育、规范、刺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映。它的特征是学生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努力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班主任老师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