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刺镰蕨在早泥盆世是一种广布于世界的植物,尽管报道自许多地点,但远未完全地了解它,其主要原因是能育材料罕见。我们观察的标本采自贵州早泥盆世的丹林组。它显示具柄的孢子囊侧生于靠近叶腋的轴上,我们的标本近似球形的孢子囊和它的形态略小于雷诺的肾形孢子囊外,其它方面如:带状的营养轴上具有疏螺旋排列的镰刀状叶,具短柄的孢子囊侧生于轴上以及管胞具穿孔壁等性状与雷诺修订后的刺镰蕨完全一致。我们同意雷诺的观点,将镰蕨目升为纲,与工蕨纲和石松纲并列。它的系统位置是介于工蕨纲和石松纲之间。其下包含一目、一科三个属——镰蕨属、巴拉格瓦纳彻属和星木属。这种植物的生殖部分在中国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对异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形态发生过程的观察旨在揭示该属地上茎的生长式样。该研究发现异 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并不是以往所认为的简单顶端生长。该属植物的顶芽已完全受到抑制。其地上茎实际上是萌发于小型叶叶腋的侧芽替代顶芽生长所形成的各级侧枝系统,即合轴分枝系统。异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的不分枝情况是位于大型叶叶腋的腋芽受到抑制所致,纯粹是一种次生现象,并不是尖舌苣苔族植物原始祖先的孑遗性状。尖舌苣苔族其他属植物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并不均是从异叶苣苔属植物的生长式样演化而来。出蕊苣苔属和异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可能来自同一个不太远的祖先,但已经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化。独叶苣苔属植物复杂的圆锥状对花聚伞花序并非从异叶苣苔属地上茎上部,即生殖生长部分退化而来,乃幼态成熟的复化过程所致。尖舌苣苔属的总状花序可能更接近尖舌苣苔族的原始祖先类型。  相似文献   

3.
从花粉形态特征试论壳斗科的系统分类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中国壳斗科,包括三个亚科、6属、10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做了较全面的研究,认为壳斗科植物花粉分为四个类型,分别归于三个亚科。根据花粉形态特征笔者支持将Cyclobalanopsis作为 Quercus的亚属处理,并对三棱栎的分类位置及壳斗科各属的亲缘关系及演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安徽叶附生苔类植物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种叶附生苔首次被发现于徽南祁门,使我国叶附生苔类植物在东南沿海山区的分布 界线向北移约1.18°。它们是否从亚洲东部沿海岛屿向大陆入侵还是残存于该地区,需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采自中国西藏的苔类植物新种片毛合叶苔Scapania macroparaphyllia T. Cao, C. Gao & J. Sun。新种与腋毛合叶苔S. bolanderi Aust.相近,区别特征为:植物体小,叶腋内假鳞毛状附属物大,呈长片状;叶缘齿细胞单列,通常1-3个细胞长;叶表面角质层粗糙,具圆密疣,疣大,直径达6-7 μm。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用电脑图象分析手段对芸苔族5属13种植物进行了核型分析。其中蓝花子Raphanus;sativus var.raphanistroides、白芥Sinapis alba等植物的核型分析结果,都是国内外首次报道的。笔者建立了十字花科芸苔族植物的染色体数据库,这是国内外第一个专科性的植物染色体图象分析数据库,并且首次将染色体图象分析数据库应用于分类学研究。例如,比较分析芸苔族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以及探索物种之间的演化关系,得到了若干新的核型论据。笔者认为,植物染色体图象分析数据库在植物分类学研究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越南苦苣苔科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特产越南南部的Hemiboea poilanei Pellegrin的花构造和营养器官形态的观察,我们发现这种植物在一系列特征上与半蒴苣苔属Hemiboea不同,不应隶属于该属,而代表了一个未被描述过的属。  此新属既具有原始的特征(萼片分生,雌蕊有2枚柱头),也具有进化的特征(花丝上部最宽,向下渐变狭,花药密被柔毛,2药室极叉开并汇通,花盘不存在,子房具中轴胎座,具2室,前室退化,不育),在花药和胎座的特征上与唇柱苣苔属Chirita相似,但在花丝构造,花盘,柱头等特征上有重要区别,其系统位置暂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述唇柱苣苔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唇柱苣苔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等为关键词,查询国内外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国内外唇柱苣苔属植物研究不多,归纳整理后主要对唇柱苣苔属植物蚂蝗七、牛耳朵、唇柱苣苔、红药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查询有效文献多条。唇柱苣苔属植物共含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黄酮类、苯乙醇苷类、醌类为主,还有萜类和甾体类等成分。在全球唇柱苣苔属植物中,目前仅少数几个种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类、苯乙醇苷类成分及醌类,总体研究较少。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肝毒、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免疫、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麒麟类属红藻门、真红藻纲、杉藻目红翎菜科、麒麟菜属,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大型海藻。在我国养殖麒麟菜主要有三个品种:长心麒麟菜,琼枝麒麟菜、珍珠麒麟菜。目前莆田地区引进的品种是长心麒麟菜,它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具有生长快、产量高,  相似文献   

10.
木材构造特征在裸子植物系统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木材构造特征的进化趋势对裸子植物,特别是松杉纲内各目、科的系统位置和等级 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1.南洋杉科可从松杉目中独立出来成立南洋杉目。2.银杏更近于松杉目而与苏铁科有明显区别。3.罗汉松科、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应置于南洋杉科之后,松科之前,三尖杉科与红豆杉科亲缘关系更接近。4.建立金松科是合理的。5.为侧柏从崖柏属中分出成立侧柏属补充了木材方面的证据。6.进一步探讨了松科中一些属的系统位置,并建议松属可区分为三个亚属。7.穗花杉属置于红豆杉科中更为合适。 8. 同意郑万钧在铁杉属内建立长苞铁杉组。合并黄山松和台湾松。  相似文献   

11.
冯志舟 《百科知识》2009,(22):37-38
花朵美丽的苦苣苔科植物,全世界有150属、3700余种,分布热带至温带地区,中国有58属463种,多数分布于华南和云南东南部溶岩地区。其中27属375种为中国特有种,半数以上为狭域种,多数种类具有观赏、药用和科研保护价值,有一些属于我国一级濒危植物。这里面比较有名的包括报春苣苔、瑶山苣苔、辐花苣苔和弥勒苣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植物比较形态学、化学分类学、古植物学、分支系统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结果,对传统 上将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群的一级分类提出了挑战,怀疑这样的分类是否能反映被 子植物内部的主要进化趋势。我们认为分类必须建立在谱系关系上,以表示其自然系统。在早白垩世 结束之前,其中有一次被子植物大辐射,有8条主传代线似已明显出现。根据林奈阶层系统,我们以 “纲”级来命名这些传代线以显示被子植物内部的主要进化趋向,虽然某些“纲”是并系类群。我们不否 认,我们是进化系统学家,并系类群可以作为一个自然类群来命名而被接受。这8个纲列述如下:木兰 纲、樟纲、胡椒纲、石竹纲、百合纲、毛茛纲、金缕梅纲、蔷薇纲。在本文中,每个纲只举其所包含的主要的科,至于纲间的系统关系,以及纲内的分类系统,有待进一步研究 。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眼子菜属、角果藻属和水麦冬属1 9种植物的花粉形 态进行了研究。在对比观察的基础上,总结了各属的特征,归纳了眼子菜属的花粉类型,并讨论了一些有关分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最近吴征镒等发表的被子植物“多系_多期_多域”的“八纲”新分类系统,是以该系 统作者自己人为截取早白垩世时间横断面并认为在这个横断面上存在8条主传代线为基础建 立的。“八纲系统”在祖先式样及其起源时间和地点方面缺乏证据,各主传代线相互之间及 其与被子植物共同祖先的关系也基本没有说明。由于没有接受植物系统发育重建研究中共同 遵守的共同祖先原理,而且混淆使用了“单系”和“多系”的概念,可以认为“八纲 系统”是人为性很强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草茨藻Najas graminea Del.,多倍体系列的分析,笔者认为首次发现的分布于云南的二倍体居群为偏性特有。该居群的迁移与今天草茨藻在亚洲的分布图式密切相关。该图式不表现多倍体随纬度或海拔增加而增多,也不明显与生态爱好相关。二倍体和六倍体居群核型比较以及其它证据指示草茨藻的多倍体起源可能是同源多倍化。在茨藻属中,草茨藻具最强的核型不对称性,最高的倍性和极减化的花部器官等特征,均可能指示它是该属中进化程度最高的类群。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乌头属Aconitum三亚属53种及变种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纳出该属植物根部组织构造的6大类型和18种亚型,找出了鉴定乌头类药材的解剖学特征。并结合植物分类学。化学分类学、细胞染色体和毒性,探讨了该属组织构造与植物系统演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部具有较进化的I型和II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很大的双酯型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乌头亚属乌头组3,5-11系中;较原始的Ⅲ型、Ⅳ型及少数小根类Ⅱ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较小的阿替生和胺醇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露蕊乌头亚属和乌头亚属乌头组1—2系;更原始的V型和Ⅵ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更小的牛扁碱型生物碱,主要存在于牛扁亚属中。本文还从解剖学的角度对乌头属下等级的系统位置作了讨沦。  相似文献   

17.
世界之最     
植物(一)总类【最长植物】世界上最长的植物是多胞藻(Macrecyst)。多胞藻属昆布类,产于太平洋深处,前传有长到1,00呎者,但据藻类学家屋耳特曼(Oltman)等的调查,仅长600呎,可以环绕于圣保罗堂之上。【最大植物】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是印度的榕树。榕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在中国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一新属即方鼎苣苔属Paralagarosolen Y. G. Wei 和一新种方鼎苣苔P. fangianum Y. G. Wei。方鼎苣苔属与细筒苣苔属Lagarosolen W. T. Wang近缘,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花筒细筒状,不肿胀,柱头2;不同点是方鼎苣苔属叶基部有时盾状,聚伞花序具1朵花,花冠裂片顶端圆钝,蒴果宽卵状椭圆球形。  相似文献   

19.
对喜马拉雅和横断山地区特有的水龙骨科的宽带蕨属Platygyria Ching&S.K.Wu植物进行了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和植物地理学的观察与分析,探讨了该属植物的系统位置、亲缘关系和生态适应性,推测宽带蕨属是随着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由瓦韦属Lepisorus(J.Sm.)Ching网眼瓦韦群植物适应高寒生态环境演化而来的新生类群。确定宽带蕨属有5种,即川西宽带蕨P.soulieana(Christ)X.C.Zhang&Q.R.Liu、多变宽带蕨P.variabilis Ching&S.K.Wu、耳基宽带  相似文献   

20.
被子植物的一个“多系-多期-多域”新分类系统总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1998年发表的两篇文章的续篇。在那两篇文章中作者论述了关于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和演化问题的基本观点:本提出木兰植物门(被子植物)的一个新分类系统纲要,将木兰植物门分为8纲40亚纲202目和572科;其中命名了22新亚纲(Annonidae,Illiciidae,Ceratophyllidae,Lauridae,Calycanthidae, Chloranthidae, Aristolochiidae,Polygonidae,Plumbaginidae,Bromeliidae,Zingiberidae,Juncidae, Poaidae,Paeoniidae,Papaveridae,Trochodendridae,Betulidae,Malvidae,Ericidae,Myrtidae,Rutidae,Geraniidae)和6新目(Degeneriales,Aizoales,Platanales, Dipentodontales,Meliosmales,Balanitales)。并对每个科所包含的属、种数和地理分布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