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无处不在,美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在作者看来宁静壮阔的自然之美容易被人感知,但蕴藏在天地间真正的和谐欢乐的美并不容易被人领会。有时候丑的事物却披着美的外衣,美的事物却包裹着荆棘。认识美需要克制和艰苦的探索,要认识美就必须不断地去认识真理,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心灵。只有拂去心灵的尘埃,我们的眼睛才会透彻清亮,才能不受阻挠地看见世界各地蕴藏的欢乐,才会真正懂得美的真谛。文章语言清新优美,表达含蓄蕴藉,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真善美的情感,洋溢着欢乐的乐章。  相似文献   

2.
夕阳西下,霞光渐渐消失在山的那边,编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相似文献   

3.
经典诗文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精品,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如何让孩子们感受中华经典诗文的魅力呢?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中心小学的青年特级教师戴建荣执教的《边塞诗二首》一课,让人在感受经典中荡涤了心灵,同时感到眼前一亮:原来,古诗还可以这样教!  相似文献   

4.
《余波》这篇短文以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心理刻画揭示了人们常常忽视的心灵之角的美丑善恶。  相似文献   

5.
【原文】伤怀之美迟子建我八岁的时候,还在中国最北的漠河北极村。漫天大雪几乎封存了我所有的记忆,但那年冬天的渔汛却依然清晰在目。一孔孔冰眼冒出乳白的水汽,雪橇旁的干草上堆着已经打上来的各色鱼类。黄昏时分,云气低沉,大人们将鱼拢在麻袋里,套上雪橇,撤出黑龙江回家了。那是一条漫长的雪道,灰蓝色的。大人们抄着袖口跟在雪橇后面慢腾腾地走着,世界是如此沉静。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天忽然落起大片大片的雪  相似文献   

6.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  相似文献   

7.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每每诵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股温馨浪漫的气息总是扑面而来。《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它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本文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发现它的美,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美呢。  相似文献   

8.
殷朝芹 《山东教育》2005,(11):27-27
孩子跟朋友去旅行,乘坐了一次飞机,回来后我问他乘坐了飞机有何感受,他说没有什么感受。听了孩子的回答,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瞪大眼睛激动地问他:“你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坐上了飞机,而你就没有想到像你70多岁的奶奶那般年纪的人连近距离地看一看飞机的机会部没有吗?你妈妈40多岁了,也没有坐过飞机啊,你的同学和伙伴有几人坐过了飞机?这对你来说难道就没有一种特别的感受?那在等待坐飞机时的激动,那飞机起飞时些许的害怕,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看到的景观,飞机降落后的释然,同朋友们一起走出机场时的兴奋,难道都不是实实在在的非常难忘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石钟山记》作为一篇学术论文来理解,因为文中提出了一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有无。的命题。正因为认识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所以,关于石钟山的命名问题一直让人纠缠不休。其实,这不是一篇考古文献,也不是一篇地理学说,而是一篇游记散文。《石钟山记》最大的阅读价值还是它的文学性。文中五彩缤纷的声音描写,正是其文学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文章的回忆部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记叙刘老师在课堂教学时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二是刘老师在课外活动时和学生一起放风筝。  相似文献   

12.
沈虹 《语文天地》2014,(29):5-7
有一首古诗曾这样写道:“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的景色经常被文人墨客写进自己的诗中,在这些写季节的诗中,各季有各季的特色。人们在描写冬天的景色时,最常表现的就是冬的肃杀、凛冽和雪的狂暴、肆虐,而表现冬的温情脉脉和雪的娇媚动人的美文经典,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的。因此,着重表现冬之暖意与冬之生气的《济南的冬天》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可以称为是奇葩一朵,令人耳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读者对表现和发泄自己的苦闷情绪的要求甚为强烈,希望在作品中能够看到更广阔的社会人生,看到生活在其间的人的命运与性格的非“观念化”的更个性化真实描绘,鲁迅作为开乡土小说风气的大师,其作品的思想艺术高深完美,在《故乡》中有淋漓尽致的体现。《故乡》中的一幅“神奇的图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仿佛绘画中运用疏体笔法涂抹大色块,色彩单纯而浓重,强烈的主观抒情性隐匿其中,虽然不着声色,但却将我们引入了一个意蕴深沉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5.
厉文 《考试周刊》2010,(15):231-231
我国的教育模式与西方国家相比比较落后,基本就是一本美术教材加少量的练习,而近年来虽然提出了不少辅助教学的思路与方法.但是因为缺乏一个核心思想来宏观引导.所以这些方法一方面显得零散.另一方面推广也显得不足。其实中学美术教育要得到升华,教育理念也必须有相应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从接受关到感受美的变革,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对话,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确,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对话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因为它不是一堆呆板的、僵死的符号,它由作者赋予生命,使语文学习更加精彩:可以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语文课堂教学,呼唤生命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近日.我有幸听了支玉恒老师执教的《重谷的小象》一课.真像畅饮了杯酵香的浓茶。支老师的课耐人寻味.令人深思。其教学设计独树一帜,别出心裁,尤其是他那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园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是我们的一大教育宗旨,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在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能收获很多,幼儿的各项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带领幼儿观察、认识大自然,并引导幼儿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去感受美,欣赏一些易于理解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写的是作者自己见闻竹林因风雨而成交响的故事。在作者笔下,一次生活的偶遇,其实就是一次心灵的沐浴,一种审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