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的醒悟     
有一个成语,叫做“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还有一个成语,叫做“磨杵成针”,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来源都是同一个故事。意思是说,只要不断努力,肯下功夫,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做出成绩,获得成功。来  相似文献   

2.
田勇 《甘肃教育》2011,(9):39-39
“耳提面命”是一个常见成语,也作“面命耳提”,意思是“形容恳切地教导”。对于这个成语的意思,人们一般不会有异议,而对于它的具体解释,很多人,甚至很多工具书的理解都不太妥当。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1~12册中,每个练习都安排了“熟记成语”一栏。每行两条成语,有的意思相反,有的意思相近,有的意思相承。每组成语都注意围绕一个意思来编排。那么,  相似文献   

4.
我们形容一个人做事思想不集中,常用一个成语“心不在焉”,与之意思相仿的还有一个成语叫“心不在马”,它们都有典故出处。  相似文献   

5.
大家可能有所注意,在四字成语中,处在对称位置的字词,意思往往相同。如怨天尤人,怨,埋怨,尤,责备。“怨”与“尤”意思一样。际山枕水,际、枕,都是接近、临近的意思。左顾右盼,顾、盼,都是看的意思。这样的成语还有罪魁祸首、称心如意、千年万载、东徙西迁、文...  相似文献   

6.
答读者问     
问:什么是词组?什么是成语?怎样区别词组和成语? 答:词组是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能作句子的某种成分,但不能独立地表达思想的语言单位;成语是“现成话”的意思,它是—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词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区别它们: 第一,从意义上看:组成成语的各个成分在成语里都失去了它的独立性,整个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直接总和,因此,我们不能光从字面上来理解成语的意思。如“负荆请罪”是“认错赔罪”,的意思,“势如破竹”是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的意思,它们的真正含义都是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的。一般词组则不同,它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组合起来的;这种词与词的组合是暂时的,组成词组的词的意义在词组里仍然是  相似文献   

7.
一、会意朗读,理解成语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几乎都采用两两隔开的方法教学生读成语,如“三顾/茅庐”“围魏/救赵”“绿草/如茵”等。因为这样的朗读听起来既整齐,又有力量。其实,有些成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意思找停顿,例如“川/流不息”,这样读便于学生联想到“水不停地流动”,类似的成语还有“情/不自禁”“目/不转睛”“美/不胜收”“学/无止境”。还有一类成语读时可以这样停顿,如“自以为/是”,这样一读意思很明确:“自己认为是对的”。类似的成语有“一衣带/水”“无动于/衷”“出人头/地”等等。不同的停顿便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成语含…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中的成语大多是四个字的,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的意思,如“后来居上”、“小题大做”等,而有些成语则必须知道它的来源或故事,才能读懂它里面包含的意思。我们读些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不少成语故事都有着比较曲折的情节、精心的布局(故事的结构安排)和生动的语言,多读便能把这些长处学到手。这样,不仅自己的阅读能力会得到提高,而且积累的成语多了,对写好作文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在一篇作文中恰到好处地用上三五条成语,那么这篇…  相似文献   

9.
(一)意思理解一、指出下列成语出自何篇,原义何在,意思有无变化。 1、三顾茅庐 2、不耻下问 3、世外桃源 4、水落石出 5、妄自菲薄 6、一鼓作气〔说明〕有些成语,古今义同(如“不耻相师”),有些古今义全然不同(如“钩心斗角”),有些感情色彩有变化(如“踌躇满志”)。有些成语,直述其字面意思即是其解释,而有些成语,意思有引申,有的有了比喻义(如“一鼓作气”),有的有了形容义(如“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长期习用的定型的固定短语。绝大部分成语都有较长的历史,由于长期习用,成语的意义非常凝炼,其整体意义一般都不等于各语素意义的相加,如“瓜田李下”、“守株待色”。如果在运用成语时没有能准确把握其整体意义而把各个语素简单相加,或者对成语中的特殊语素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就会导致成语使用中常犯的“望文生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一、理解记忆心理学认为理解记忆优于机械记忆。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联系 ,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对需要识记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时 ,要弄清材料的内在联系 ,新旧材料之间的联系 ,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例如 :记成语先了解成语的由来 ,并记住关键字的含义 ,如成语“老骥伏枥”,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诗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意思是说老了的良马 ,虽然关在马圈里 ,仍旧想着去跑千里的远路。此成语用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 ,仍有雄心壮志 ,其中“骥”是良马之意 ,“枥”是马槽 ,“伏枥”这里是指关在马圈里。这样成语的意思就容易记住…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的运用中,有一种这样的语病,即句子中某个词语的意思与成语中已包含的意思相重复,造成用词叠床架屋的现象。在高考中这种误用成语的现象常在“语病题”或“成语题”中出现。以下是常见的易误用的成语的情况。 1.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后面不能再用“笑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一位同学默写成语时,错将“燃眉之急”中的“急”写成了“及”,我没有急于纠错,而是先请同学们想想“急”和“及”的意思有何不一样。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马上发现了“急”和“及”在这儿赋予这个成语的意思绝然不同。我又相机点拨:“许多成语(词语)都来自生活,只要我们多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期末考试,有一道写成语的题,有一些学生写了“机智勇敢”“努力学习”“意志坚强”等。阅卷时教师们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认为这是成语,有的认为这不是成语。在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干脆“放宽政策”:像这些辨别不清的四字短语都算成语。其实,判定它们是否是成语并不难,只要从以下几点去考虑就可以了。首先,看它是否已约定俗成。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一种形式简单而意思精辟的固定  相似文献   

15.
教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是熟语的一种。它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短语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它们  相似文献   

16.
同义成语的连用和释义是成语运用当中的两种特殊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对同义成语是同时出现在一个语言环境之中的。下面分别加以分析。首先来分析一下同义成语的运用。这种现象可以分为三种:1.连用的两条同义成语都是比喻性成语。例如:“这正如俗话所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了酝酿已久的主题思想,有了考虑成熟的人物,写起来就神来笔就了。”(峻青《主题的选择和表现问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都有“条件成熟了,事情就会成功”的意思,是一对同义成语,并且都是比喻性成语。由于“瓜熟蒂落”以“瓜”、“蒂”为喻体;“水到渠成”以“水”、“渠”为喻体,这两条成语连用在一起,就从两方面比喻加以强调以增强语意。2.连用的两条同义成语一条是比喻性成语,另一条是直陈性成语。  相似文献   

17.
和中文一样,英语有很多短语、成语和惯用语,但是不是所有的都可以望文生义,并且正确地使用。有些的意思不是每个字面意义的总和,而是有“言外之意”的如果英语用法和中文对比,意义相似者固然不少,不同之处可能更多。下列这些英语惯用语或成语,可以望文生义,而且几乎都和中文的意思一样:  相似文献   

18.
汉语里通常所说的“成语”,在英语中叫做“idiom”。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在汉语中,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对“idiom”一词的解释为:a phrase which means something diff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sopaxat ewords.  相似文献   

19.
只要你认真体会,去感觉,成语的含义往往能用一个字概括,如“恒河沙数”是比喻“多”的意思,“凤毛麟角”是比喻“少”的意思,“千钧一发”比喻“危”的意思,“高枕无忧”比喻“安”的意思……下面16个成语,你能分别用一个字把它的含义写出来吗?  相似文献   

20.
《文教资料》1991年增刊《中学教学研究专号(高中语文)》上有这样一道测试题:“闻所未闻”这个成语正确的停顿和理解是:A、应当读作“闻/所未闻”,意思是“听都没有听说过”。B、应当读作“闻所/未闻”,意思是“听都没有听说过”。C、应当读作“闻/所未闻”,意思是“听到没有听说过的事”。D、应当读作“闻所/未闻”,意思是“听到没有听说过的事”。该刊提供的正确答案是 C。笔者觉得答案有问题,于是翻检工具书,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