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色的变迁     
“父亲”是个社会角色。而每个社会角色都自有其特点。不是吗?每当看到当代的父亲们那么心甘情愿地让孩子当面顶撞,那么鞠躬尽瘁地为孩子操劳忙碌。那么甜言蜜语地“捧”着孩子,也就不由得想起了儿时的事。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淡漠了“规则” 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说“家教好”,现在这个评价用得越来越少了。家长们说得更多的是孩子“奥数拿过冠军”、“外语口语是多少等级”。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人格的成功标准,却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社会被汹涌的商品经济包围着 ,我们的孩子在不设防地接纳着这个社会 ,当“金钱”这个名词被孩子运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时 ,当我们的孩子也会涉足“商场”时 ,请给孩子以及时的价值牵引 ,摆正孩子心中金钱的位置 ,让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相似文献   

4.
林丽 《文教资料》2014,(20):134-135
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许多家长错误地将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早”上,剥夺了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顺序。树立科学的早期教育观念,让孩子正常地学会爬行、走路,不过度地将孩子与他人比较,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答:我认为,创造性不可能简单而直接地教给孩子。孩子的创造性应该是教师、家长,以及良好的社会生长环境培养出来的,是鼓励和启发出来的。倘若创造性能轻而易举地教,那么这种“创造性”将毫无价值。例如当教师与家长认为某个儿童画比赛适合孩子参与时,会有意或无意地这样教孩子创作:“要按这一内容画,才符合参展要求。”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2012,(2):48-49
于克清:“不差钱”的父母养了“不差钱”的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一些父母在各方面出手阔绰,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总是表现出一副“不差钱”的样子。但他们没想到,这种“不差钱”的方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很大,使孩子也产生了“不差钱”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孩子从小只在家庭、学校生活。但他们是社会人,长大后,必然要到社会这个大熔炉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会正确地“接受”与高尚地“给予”的孩子,长大后其性格是健全的,心理是健康的。在社会上能够与人和谐相处,生活比较幸福。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们的社会已经被汹涌的商品经济大潮包围了,我们的孩子在不设防地接纳着这个社会。当我们的孩子面对这个纷繁的世界时,当“金钱”这个名词被孩子运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时,当我们的孩子也会涉足“商场”时,我们该如何给孩子以及时的价值牵引,摆正金钱在孩子心中的位置,从而帮  相似文献   

9.
钱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一直被视为一个怪物,人们不肯轻易地跟孩子谈“钱”,认为“钱”会腐蚀孩子,会让孩子变得世俗、不可造就。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钱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该不该让孩子知道钱?怎样向孩子正确解释钱?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这些已经成为很多家长无法回避的问题。新学期开始,记者在市区几所学校,就“该不该教孩子花钱”这一课题,在部分家长、老师和学生中间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时尚扫描     
中西家教的几点比较教养方式中国更重视“传道、授业、解惑”,重视说教式的自上而下的管束教育,有尊长爱幼、守规矩、服劝导的传统。西方则主张开放式的实际锻炼,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到大自然中,到社会生活中锻炼成长。比如,美国家教强调“给孩子开门的钥匙”,而不是“替孩子开门”。美国人有一种共识:成人不要总是说教、命令孩子,而应“Stand behind,don’t push”(站在后边,不要推)。美国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词是“Try”(试试)。他们永远站在孩子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用你的眼睛去观察!”比较思路中国家长更多地是…  相似文献   

11.
《羚羊木雕》是新编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材中的阅读课文。笔者读后,感觉其中父母步步紧逼、执意让孩子要回木雕,及孩子被逼无奈,只好与朋友反悔的情景,是我们社会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现象。父母的言行、观念,有其产生的社会基础,我们有必要剖析其社会根源,认清其危害性,指出正确的做法。 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写了父母如何逼迫孩子已经送给好友的“贵重东西”——羚羊木雕要回的经过,细致地刻画了孩子的心理,写出了父母这一行为怎样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给孩子造成了心灵上的创伤。 母亲一发现送给孩子的“贵重”礼物不见了,便“突然”…  相似文献   

12.
于成义 《宁夏教育》2012,(11):62-6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步人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可是,仍然存在“应试教育”影响,人们较多地关注孩子是否“走得快”,是否“输在起跑线上”,更多地看重“状元花开落谁家”“一举成名天下知”等,至于孩子能否“走得远”,能否在未来生活中更长久、快乐幸福地生活,倒缺乏真正的关心了。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独二代”群体的出现也让现今的孩子普遍成为家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的个性更强了,但也影响了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孩子从小只在家庭、学校生活。但他们是社会人,长大后,必然要到社会这个大熔炉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我从事小学低年级的教学20年,和同事们追踪调查发现,会正确地“接受”与高尚地“给予”的孩子,长大后他的性格是健全的,心理是健康的。在社会上能够与人和谐相处,生活比较幸福。  相似文献   

15.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知识改变命运”,这些话语在当今社会流传甚广,这里改变命运的“知识”,“起跑线”上的“输赢”,说白了就是指孩子考试成绩的高低.这就把中小学教育看成了决定输赢、胜负的人生准备阶段的决斗.作为教师,我认识到这种现象表面上是全社会重视教育,实质上这会造成社会功利主义泛滥.家长、社会对孩子考试成绩期望值过高,会导致内心深处顽固地抗拒学习的判逆型孩子增加,甚至酿成学生人生伤害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倘若有人问:“你们真爱孩子吗?”大伙儿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真爱。当然真爱。”是的,小而言之,对于家庭.孩子无论是儿还是女,都是全家的至宝,是“明珠”,是“小太阳”:对于学校.孩子的天赋无论是好还是差.都是服务、教育、培养的对象。大而言之,对于社会,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一言以蔽之,我们对孩子岂能不真爱!  相似文献   

17.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影响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因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与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而成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真.理性地思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谬误显而易见:它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的基本规律,赢在起跑线上不等于赢在终点线上,现实情况往往是“起跑领先终点输”,这是“...  相似文献   

18.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独苗苗,为此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小皇帝”、“小公主”骄纵日盛,脾气越来越大,隔三差五地要这要那,父母总是一味地迁就。日久天长,养成了孩子诸多的陋习。做家长的非常苦恼,却无可奈何。 天下哪有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如果这种爱变成溺爱,则于孩子、家庭、社会都有害。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以为在更多的场合下应适当地对孩子说:“不行!” 孩子不吃饭,要说:“不行!你不吃,大人把  相似文献   

19.
一、尊重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属于社会,属于他自己。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虽小,但同样有信任、独立、自尊、上进等多方面的需要。如果家长没有顾及和满足孩子的这些需要,错待了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尊重孩子就要平等相待。对孩子说话,音量要中等,不要大嗓门;尽可能蹲着和孩子说话,用商量的口气。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活动,不要经常说“不许这样”、“不许那  相似文献   

20.
社会进步了,进步得让人吃惊, 比如出现“孝子,孝子,孝敬儿子”这 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怪”却“寻常”的 现象。现在的孩子被家长们伺候得舒 舒服服,自己的“孝心”却没了。很难 想像,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会 关心他人、会关爱社会。 所以,不断在贡献爱心的父母 们,千万别忽略了“孝心”教育! 有“孝心”的孩子,不会随便顶撞 父母,而会礼貌地讲出自己的理由, 与长辈商讨;有“孝心”的孩子,为了 不让父母担忧,会自觉地检点自身行 为,择善而为之,如:努力学习、不惹 是生非、照顾好自己等;有“孝心”的 孩子,感情丰富,乐于付出,会尽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