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代诗文中,人们常用以下一些名称来称青楼妓院:1.女闾。《国语·齐语》:“齐有女闾七百,征其夜合(夜间与男子交合)之资,以通国用。管仲相桓时,立此法,以富国。”又,《战国策·东周策》:“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所设的“女闾”即是后世妓院的雏形。后人因以女闾代妓院。如清朝汪中《经  相似文献   

2.
“青楼”一词自唐宋以来多指妓院.许多古典文学作品都称沦落风尘的妓女为“青楼女子”。这其实是一种误传,“青楼”最早指帝王的住所。  相似文献   

3.
青楼诗词或是赞美曼妙女子歌舞之赏心悦目,或是表达诗人郁郁不得志,放身青楼以忘忧之情怀。历来学者的目光较多关注“正统”诗词而很少涉足“非正统”的青楼诗词。文章从歌女、舞女、妓女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代表诗人、词人最真切情感的青楼诗词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展现青楼诗词中文化的韵味。  相似文献   

4.
一些同学在默写古诗词的时候,经常把“雁”和“燕”搞混。究其原因,是缺乏相关的语言文化常识,不能准确理解这两个字的文化内涵,在背诵的时候死记硬背。[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余怀的《板桥杂记》以纤巧绮丽的文字极力渲染了晚明时期秦淮河畔的繁华风月。透过这层薄纱,我们可依稀辨出余怀对青楼文化的重新审视。本文试从叙述意图、叙述对象、叙述手法、叙述价值四个方面对《板桥杂记》所体现的青楼文化进行深层次解读。  相似文献   

6.
《海上花列传》里的高等妓院不仅仅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还是一个文化集散地,与传统“青楼”叙事不同的是,《海上花列传》呈现了这一特殊人群和空间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功能,即:风尚指向标的示范力,官商制衡的名利场,自我展示的舞台秀。这是处于社会转型间的晚清出现的一种新的“青楼”现象,这一现象因此成为东西文化碰撞及中国社会现代化历程的一个表征而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7.
市俗观念在宋之世还刚刚步入青楼文学的领域,这种怀才不遇,忠心无所依附的尴尬失落之感固然有不同的宣泄渠道,或表现为高蹈远引,非贤毁圣;或表现为纵酒狎妓、玩世不恭,但其文化意象仍未出士大夫的范畴,仍然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儒家处世原则的变通。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妓女从诞生之始就是艺术工作者,从事艺术、表演艺术是她们的主要职责,接受艺术教育在所难免,学习美术是她们所受教育的内容之一。明代青楼尤其重视对妓女美术才能的培养,这一时期的妓女不但普遍要学习书法、绘画,甚至普遍走出“闺阁”在山水中接受美育。她们的作品带有浓厚的男性文人作品以及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青楼集》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述歌妓的著作 ,记载了歌妓的艺海生涯 ,为后世研究元曲提供了演员方面的资料。从中可看出 ,歌妓对元曲的分类 ,对元曲的流传 ,以及对剧作家的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元曲的繁荣和发展有歌妓的功劳。  相似文献   

10.
晚清青楼小说的传播与南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后期以大上海为轴心,江、浙繁华商埠为辐射带,形成了极具江南文化意味的以《海上花列传》为代表的青楼小说系列。清代后期小说的这种地域文化特征在中国古典小说的演进历程中是独特的,从清代后期青楼小说叙事风格的地域化与传播走向、接受群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地域化;小说叙事主体的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濡染;小说的文化渊源与南方文化生态及相关的人文背景等层面来阐释清代后期文坛这一奇特的文学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詹凌菲 《天中学刊》2012,27(4):31-33
李师师故事讲述北宋末年李师师与宋徽宗以及不同身份"第三人"之间的互动,体现出丰富生动的社会文化内涵。从宋至清,"第三人"形象发生较大变化,由宋代的文人士子,到元明之际的江湖好汉,再到清代的市井无赖,其中展现出青楼文化由强调节操义行到向世俗艳情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的社会风气也随之发生转变,在耽溺纵欲世风的影响下,明代的青楼业得到繁荣发展。统治阶级沿袭前朝的以职业为户籍的管理方式,虽仍对其采取歧视政策,但也将乐户划归礼部统一管理,此举在一定意义上,使得乐户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同时,这一时期的青楼文学,也受到乐户制度的影响,并被金钱至上的观念与世俗意识所渗透,中下层市民与商人逐渐成为主角,文风也由传统优雅的韵味走向充满金钱与肉欲交易的现实嗜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刘海琴 《中文自修》2004,(10):50-51
提到“皇帝”,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被“山呼万岁”的古代君主。但是,人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皇帝”来称呼君主的呢? “皇帝”始于何时? 最早称“皇帝”的是秦始皇。在此之前,夏商周三代的君主既不称皇也不称帝。如大家熟悉的商纣王、周武王等,都是称王。值得注意的是,在甲骨文中,“帝”字很常见,但是从采没有用来指人间的君主的意思,而是指“上帝”,是天神的称号。春秋时期,在南方的楚国率先自称“王”,表示和周王分庭抗礼。到了战国,大国如魏、韩、赵、燕、齐、楚、秦等,都先后称王。发展到后来,势力强大的君主不满足于称王,竟然将过去专指天神  相似文献   

14.
15.
嫖"作为唐宋文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文人的创作激情,丰富了唐诗宋词的内容,而且也成为了文人失意后最惬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部编教材将"综合性学习"纳入课程体系,初中语文最新修订的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因此,对于考查综合性学习的题型将以何种形式呈现,笔者结合各地的试题进行了设想,有结合现实生活,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将综合性学习与说明文微写作整合的;有将综合性学习与实用类文体联系起来的;有将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融合的。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高考中,全国卷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首先是脱离文本,与文本内容和难易度没有关系,背离考纲规定;其次是脱离教材,与课堂教学关联性不强.文章建议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应紧密联系文本与教材,回归考纲,真正考查考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特殊的戏剧类型,青楼剧有其独特的渊源、兴起和发展。其兴起不仅与元代社会市井都会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关系,且与戏剧艺术的魅力紧密相联。它虽在元末走向式微,但其影响仍存,尤其在明清时期的戏剧里,依然可见其或显或隐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有些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文章,说到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时,常将“束发”解释为15岁。这种说法很不准确,严格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