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课标”不仅将审美能力提到了和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认为它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理念明确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古诗教学中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情感是古诗的生命,是审美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同样地感受到客观事物的美。事实上在某种状态下,主体甚至感觉不到客体的美。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对审美对象的清晰表象,提高感知美的灵敏度,激发其情感,使之与作的情感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4.
一、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改革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极为重要,而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则是语文课改的重要部分。当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从整合高中语文课程资源这一视角出发,对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吴伟东 《学语文》2006,(6):0-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新课标”还指出,各学校应该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课程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6.
应试体制下的语文教育,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不尽人意。具有人文性、情趣性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繁琐、兴味索然的文字课、语法课,成了以题为本只重知识的技艺训练,或成政治道德的传声筒。教师对文章的理智分析、解剖只是在“灌”观点,忽视了对学生心灵智慧的开发,忽视了对学生人格及独立精神的培养。不当的教育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兴趣、爱好、需要;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机械灌输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的人格发展,使学生成为‘应试’的机器。语文课程改革强调教育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确定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于是,探究式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探究式阅读教学指的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语文素养,最终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终身受益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探究能力离不开开展研究性阅读。笔者在电大高中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做了些研究性阅读的尝试。1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0.
王天琪 《学语文》2010,(4):12-12
探究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被列入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条。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得一改以往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而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以探究发现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1.
吕岩 《吉林教育》2008,(3):100-101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现在的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须要从小就开始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李国栋 《新疆教育》2012,(19):92-92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窦红 《考试周刊》2011,(45):41-42
审美教育贯穿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小学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蕴含着许多美感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这些美感因素,积极引导学生剖析形象,开掘意境,品赏语言,朗读吟诵,以培养审美感受力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听","听"是孩子直接获得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实践,并且"听"与语言是同时产生的,一个人语言的习得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首先从"听"开始。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认真审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6.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高中美术欣赏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促使其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唐运春 《双语学习》2007,(10M):18-18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行为,它与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习结果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而21世纪一个追求创新和超越的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规格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强调,学生学习方式需从传统的、被动的封闭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发现探究性学习。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扬学生合作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浅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威 《中学生物学》2007,23(2):22-23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新的《考试大纲》对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提出了明确且具体的四点要求。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张扬学生个性是每一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韦志成先生主编的《语文教学艺术论》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化。"语文是一门极具美的魅力的学科,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语文课上,教师不仅要认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要给学生一双认识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笔者就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