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某“核心期刊”曾刊出一篇文章,在评析了几个误用“蔚然成风”感情色彩的例句后指出:“还有一些褒义成语,也常常被误用成贬义的,如‘东山再起’、‘雨后春笋’……”我们正在使用的一本2011年高考教辅书,在谈到“正确使用成语”“从色彩上辨析”“褒贬”时,有这样一段解说:…始作俑者’比喻……含贬义;‘东山再起’指……是褒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染指”一词的解释是:“春秋时,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伸指向盛甲鱼的鼎里蘸上点汤,尝尝滋味走了(见于《左传·宣公四年》)。后世用‘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由此可以看出“染指”是贬义词。但是,近年来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均出现了“染指”的中性甚至褒义的用法。对此,语言文字工作者们持不同看法。笔者认为,“染指”一词的用法正处在变化中,如果动辄以“误用”斥之,未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3.
蒋亚东 《语文知识》2000,(11):40-44
成语当中,有的古今词义不同,有的感情色彩难辨,有的包含典故,有的具有比喻意义,我们在理解和运用成语时,如果不懂古今词义的差异,不知典故出处,不辨感情色彩,不明比喻意义,就容易被它们的假象迷惑,望文生义,发生错误。下面将一些容易被误解和误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阅读古文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字词,它们的古今义发生了较大的,但又不易察觉的变化。如不加注意,容易造成误读,影响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憾”“恨”“怨”这三个词,它们的感情色彩和意义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人们爱用比喻的方法把那些受人豢养并帮人作恶的人称为“走狗”,这是骂人话,很难听。其实,走狗原先是个有赞誉意味的词,古代的“走”是走得很快的意思,走狗便是“走得极快的猎狗”,是上等狗。《史记》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说,把走狗与良弓相对,用来指良将韩信,显然没有贬义。可现在为什么把这个好词降为鄙视之词了呢?这要从狗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变化说起。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的许多词语除了它的基本义之外还附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它们往往比一般不带感情色彩的词语更富有表现力。作为词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的其他要素一样,词的感情色彩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众多词彩的变化中,“小姐”一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无疑是最具有喜剧色彩的了。  相似文献   

7.
“文革”时期,传统的褒义词语产生了相当明显的分化,并向正、负两个方向发展。前者是指正常的使用,也包括某些词语使用范围的扩大和使用频率的提高;后者正好相反,主要表现为使用范围的缩小和频率的降低,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词语由褒趋贬。上述分化现象有比较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8.
行业词语跨行业借用向多义性转化是普遍语言现象,其中“下课”在足坛的借用及非专业语义的产生过程中,既具有行业词语借用的共性也颇具独特个性。表现于五个方面:是对新观念的相应指称,行业词语开放的格局和社会用语时尚使其被借用于足坛存在着某种必然,行业的相似及词语的高度社会化使其有被借用并向足球行业词语渗透的可能,是特定语境中借用固有词语进行的有效言语表达,与其他同义词语处于互补分布。  相似文献   

9.
辞书上说,“半”字有四解:一为二分之一,如:年过半百;二为在……中间,如:半途而废;三为比喻很少。如:一星半点;四为不完全,如:半新的楼房。然而,在实际运用中,以上四种解释,远不能涵盖“半”字的意蕴。明代诗人梅鼎祚有首《水乡》诗云: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这其中八个“半”字,把一幅半隐半现的水乡图描绘得维妙维肖。你说,  相似文献   

10.
电影或电视剧中使用方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传播地域文化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考虑一点,不是所有的方言词都可以在电影或电视剧中出现,如"浪"在不同的方言区其词义中隐含的感情色彩则截然不同,因此电视制作人要充分考虑这些方言词在别的方言区的意义,否则就会给观众造成误解。  相似文献   

11.
词语模是一种词语结构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词语模不限于构成新词,它也可以构成新的词组。”^[1]其中处于模标位置的词语叫做模标,处于模槽中的词语叫做槽语。(郭攀,2008)词语模“老XX”由模标“老”和模槽“XX”构成,本文即针对该词语模感情色彩的分类情况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动词“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较长时间的放在液体中;二是故意消磨(时间)。相对于词典中的静态义项,“泡”的动态词义则更为丰富。对动词“泡”的各种用法都可以做出一定的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染指"一词的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其褒义用法频频出现,甚至有超过贬义用法的趋势。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形式多种多样。这种变化体现了人们主观意识对词义的渗透,从历时的维度对其考察和梳理,可以对词义的演变具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因而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经常碰到一些感情“变色”的成语,现辑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睑”和“面”是一组单音节同义词.它们似乎都很常见,都可指头的前部。而根据《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本表统计了1977—1982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书面材料138000000字。统计字数11873029个),“面”和“脸”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频度分别为0.2854、0.0194;其中,社会科学汉字频度“面”为0.2152,“脸”为0.0276(文学艺术汉字频度,“面”为0.2268,“脸”只有0.0734),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6.
“鼓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动词,既能表达贬义的感情色彩,又能表达非贬义的感情色彩,在现代汉语发展的不同阶段,“鼓吹”的感情色彩也在不断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研究“鼓吹”感情色彩的历时演变,并从认知角度分析其感情色彩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报刊杂志中误把“期间”当作“其问”使用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10月17、18日两天,苏有朋秘密从西安片场赶到广州,为广州某公司的产品拍广告。期间他因为事先定制的衣服不合身,还专门亲自跑到广州著名商业街北京路一带买衣服,由于事先保密,  相似文献   

18.
“我们”是一个人称代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称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它本来是一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但在实际运用中,它却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而且表示的意义也有所改变。下面,我们来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吕鹤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5):127-128
吃东西人人都会,"吃"的规矩却不一定人人明白;"吃"字人人会写,"吃"字的由来却不一定人人知道。其根源和规矩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形成的。"吃"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不只是一种生存行为,而是变成了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20.
色彩的“感情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是有感情的,不同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性,对人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并寓意着不同的事物,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的感情可以移植、再生,移植、再生的色彩感情为我们提供无数种美术创造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