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迁移,是已有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驾驭迁移规律,就是要努力促成正迁移的实现,同时注意克服负迁移的干扰和影响。一、以基本概念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心理学的研究说明: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实现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在小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中,我作过这样的尝试:以分数乘、除法运算的意义和“比较”、“对应”思想为中心组织教材,分两个阶段进行训练。第一阶段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整体1”、“几分之几”和“几分之几所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称“迁移”为先前的学习对以后学习的影响。合理运用迁移规律,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认为从三个方面运用迁移规律,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条件,作好迁移准备   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总离不开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越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越强,旧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积极迁移活动就越容易发生。比如应用题教学,在低年级教学应用题时,强调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以及线段图的直观表示方法,为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的迁移做好准备,牢固清晰…  相似文献   

4.
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学习的迁移广泛存在于学生的学习之中,正确运用将给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  相似文献   

5.
一、迁移的概念所谓迁移,从学习理论上讲,是一种情境的学习对另一种情境的学习的影响。也可以解释为以获得的知识、技能及方法、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即一个情境的学习对另一个情境的学习起促进作用,这种迁移称为正迁移;如果影响是消极的,即两个情境的学习起干扰作用,则称为负迁移。迁移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是影响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是由知识、技能的掌握过渡到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故有人提出“为迁移而教学”。  相似文献   

6.
简单来说,迁移规律反映的是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的影响。正迁移能够对新知识学习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而负迁移会对新知识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运用迁移规律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极限有25个定义,内容丰富。证明极限收敛与发散,很多学生感到困难。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来学习,可以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益,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易懂,易记,会作,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现代认知论的代表人物,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迁移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人的活动中,凡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迁移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点方面。因。此,了解和掌握迁移现象的实质及其规律,对于制定教学对策、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容忽视的。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可以是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可以是后继学习对先前的学习发生的某种影响”。前者我们称之为顺向迁移,后者则称为逆向迁移。不论是顺向迁移或是  相似文献   

9.
所谓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合理地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把已有的知识、技能应用于新知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一、利用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产生学习迁  相似文献   

10.
知识的迁移也叫学习的迁移,心理学上把已获得的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后继学习活动的影响或者后继学习活动对先前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现代心理学关于迁移现象的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学习时,对学过的知识、技能和要领掌握得牢固,且又善于分析思辩,那么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概念会对另一种知识、技能、概念产生有益的影响和推动,这就是学习的正迁移.反之,如果对已学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掌握得不牢固,又不注意分析思辩,那么已学的知识、技能和概  相似文献   

11.
“迁移”是学习心理学上的一个专门术语,也叫“训练的迁移”。迁移的现象存在于人的各种学习、工作和生活活动之中。例如,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的人,学习驾驶摩托车要容易得多,已掌握一种拼音文字的人,再学习第二种外语,比从未学过外语的人,学起来要快得多。尤其是,从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迁移现象经常存在。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将所学的除法的基本性质或小数的基本性质迁移到新的情况,加速了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迁移有正迁移与负迁移之分。正迁移是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等等对于新学习的知识、技能、态度、方  相似文献   

12.
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做好旧的知识向新的知识、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认真指导学生实现上述两个过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注意迁移规律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在过渡中促进迁移。任何迁移的实现都是以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为学习背景的。  相似文献   

14.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就要运用迁移规律,设计好课堂练习,组织好课堂教学,这对搞好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育心理学中“迁移”一般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有正迁移、负迁移。正迁移是助长性迁移,指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抑制性迁移,指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消极的干扰作用。例如,小学生掌握了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就有助于解答复合应用题,掌握了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就有助于学习乘数是三位数乃至多位数的乘法,学过了整数加、减运算中数位对齐的法则。就有可能导致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  相似文献   

16.
十七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人们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认识现实世界的”。一切复杂的心理过程都源于感知。没有正确的感知,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正确的感知,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真知。数学教学亦无例外,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感知的作用,必须用感性形象来支持对高度抽象的数学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习、理解和巩固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老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数学思维和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经常遇到这样一道判断题:“姐姐有糖的块数比弟弟多2/3,则弟弟有糖的块数就比姐姐少2/3。”像这类题,有不少学生误认为是对的。学生得出这个错误结论的原因,在于错用了知识迁移的规律,产生了负迁移。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呢?笔者最近有幸听了这类题的教学,甚有感触,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经常遇到这样一道判断题:“姐姐有糖的块数比弟弟多2/3,则弟弟有糖的块数就比姐姐少2/3。”像这类题,有不少学生误认为是对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使习得行为可以以各种复杂的方式相互联系起来 ,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属于迁移。迁移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阻碍作用。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垂直迁移是指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所产生的相互影响。水平迁移是指难易程度大致相同的两种学习之间所产生的相互影响。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前面的学习影响后面的学习为顺迁移 ;反之 ,则为逆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