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学化学教学必须重视演示实验,并把它贯穿于课本知识的讲述和讲解中,这样能使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 一、演示实验要保证成功 演示实验成功与否,对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对整个教学过程来说,已经是成功了一半,所以对演示实验的要求应该是万无一失的。  相似文献   

2.
3.
初中化学知识多数是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或验证的,可见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实验教学愈加重要,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化学教师长期探讨的课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增加化学演示实验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初中化学知识多数是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或验证的,可见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实验教学愈加重要,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化学教师长期探讨的课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增加化学演示实验的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学中所进行的演示实验,一般可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做法:一是先进行演示实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并作出结论。另一种是先向学生讲清楚实验的装置,操作步骤,告诉学生应该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然后用实验证实这些结论或原理。现在就两种不同的演示做法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教材中 ,对“电磁感应”的教学 ,通常采取通过几个演示实验产生感应电流 ,然后对几个实验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一般性结论 :只要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对于这个从个别到一般 ,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转变 ,有些学生感到比较轻松 ,而有些学生就感到比较困难 .为引导启发学生尽快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我们自制了几张动态投影胶片来帮助学生对演示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 ,简单实用 ,效果不错 .实验一 观察闭合回路中部分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原理图及自制的两张透明胶片如图 1所示 .教师图 1先做演示实验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然后教师再用透明胶片模拟演示实验 ,模拟时将两胶片叠放在一起 (胶片可做成不同颜色 ) ,左右抽动胶片二 ,便实现了模拟闭合回路中部分导线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在此模拟实验中 ,学生会清晰地看到穿过闭合电路中的磁感线条数(即磁通量 Φ)的变化情况 ,这是在演示实验中看不到的 ,学生情绪反应也很强烈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填写表 1 .表 1操作方法 闭合回路中Φ的变化情况有无电磁感应现象胶片二向左抽动增加有两胶片同步动动不变无...  相似文献   

7.
找两个耐高温的广口玻璃瓶,配上结实的密封盖,分别在盖上悬挂一个能发出悦耳声音的小铃,并编上瓶号为A,B。实验时,先向两瓶中注入少量水,然后加热A瓶的水。此时密封盖不要盖紧,待水沸腾,水蒸气充满容器,空气大部分被排出后,小心压紧密封盖,水冷却后,瓶内近似真空状  相似文献   

8.
在讲到共鸣现象时,高中教材(甲种本)介绍了一个演示实验,见图1.经演示后发现,此实验操作要求比较高,而且在课堂内发声太小,效果不够理想,现向大家介绍一个利用实验室原有器材、操作简单、且能听到较强共鸣声的方法。实验器材: 两支频率不同的音叉(频率为256赫的一支,频率为440赫的一支)。实验步骤: (1)把叉股分别从两个箱体上拔下。 (2)把两个箱体开口向上竖直搁置在桌面上。 (3)将其中一支音叉敲击振动后放到箱体上方,则叉股和其中一个箱体内的气柱将发生共鸣,发出较强的共鸣声,另外一个箱体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要使演示实验很好地发挥作用,不仅要求实验有较大的可见度和较好的成功率,还要求实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较高的可信度。有些演示实验尽管现象明显,但在学生中仍会出现一些误解或疑虑。为此,教师应通过一些必要的引导手段,如通过对比实验等,以消除误解,排除疑虑,提高实验的可信度,很好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a.覆杯实验。初二物理用覆杯实验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一般都是按课本(2001年起使用的全国九义教材、人教社编)第162页图11-3那样演示的。学生看到杯口的纸片不掉下来,往往会产生怀疑,提出“是不是水把纸片粘住了?”的问题。教师可把…  相似文献   

10.
1实验仪器 带直流放大器的灵敏电流计(自制),蹄形磁铁,导磁率良好的磁封闭片一片,线框一只.2实验过程 演示实验1:按图1进行实验,表明只有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有感应电流 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得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演示实验2:改变实验条件,在两极间加上“磁封闭”,再运动导体,现象不再出现。 教师:用小磁针检验封闭前后,磁场的区别,并用磁感线描绘两种情况下的磁场,如图2所示. 学生:(迷惑后放松,认识复位)……原来是无磁感线可切. 设问:我…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第二册47页,图2—15的装置是演示空气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按着图示的方法实验,通过给试管底部空气加热,把手指放在管口处,过了相当久,手指还不觉得热的现象,说明空气是不善于传热的。此实验是通过人体直接感觉来体验的(手指还不觉得热),因而是有说服力的。但是,一般都是由教师演示,学生并没直接获得这个体验,受益面不大。为此我们对此实验做了一点改进。如图。用凡士林在一根竹筷子上粘两个按扣,捅入试管内(注意:别与侧壁接触)。加热时,靠近底部的按扣很快脱落,而管  相似文献   

12.
如图装置是初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上演示气体热膨胀的一个实验装置。本人对这个实验进行扩充取得良好的演示效果。一、演示物体的微小形变如图为了避免用手接触烧瓶,会给烧瓶加热,双手用厚纸或木块挡住,再用适当大的力挤压烧瓶,可明显看到带色液柱的移动,从而说明烧瓶的微小形变。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七章第四节,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晶体和氯化钠晶体的混合物的演示实验中,学生对结晶析出硝酸钾晶体,而氯化钠留在滤液里这个结论产生疑虑,笔者对这个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具体做法是:新增对比实验。即增添了在相同条件下,单独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和氯化钠热饱和溶液。前者有大量晶体析出,后者几乎没有晶体析出。通过新增的对比演示实验的现象,充分说明了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晶体和氯化钠晶体的混合物时,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过滤。滤纸上是硝酸钾晶体,而氯化钠仍留在滤液里。该实验改进后,增强了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2002年第二版《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图5—11所示实验没有现成的仪器,如果自己照样做一个则存在下列问题:①玻璃管用胶塞塞不紧,容易产生渗漏水的现象;②红蜡运动的初始时刻无法控制,得不到位移过程中的时间;③学生不易观察出红蜡在竖直及水平方向的位移。我们在教学中,利用现有仪器对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九课<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中有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如图所示.这个实验演示的目的是让学生看到,在木匣内的蜡烛未点燃时,檀香的烟是竖直向上升的(无风),在匣内蜡烛点燃时,檀香的烟从小洞里钻进匣内,从蜡烛上方的烟囱里升上去(风把香烟吹进了匣内).  相似文献   

16.
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三册(选修)p.182,“电场中的导体”一节,“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带电导体,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这个事实可以用法拉第圆筒实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九课《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中有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如图所示。这个实验演示的目的是让学生看到,在木匣内的蜡烛未点燃时,檀香的烟是竖直向上升的(无风),在匣内蜡烛点燃时,檀香的烟从小洞里钻进匣内,从蜡烛上方的烟囱里升上去(风把香烟吹进...  相似文献   

18.
初中化学课本70面图4-2,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如果要用课本装置,不但找不到合适的小试管,而且将小烧杯倾斜使两溶液混合时也不易操作,甚至可能使溶液倒出,造成实验的失败。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实验装置作了如下改进。向锥形瓶里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将一胶头滴管插入到橡皮赛中,再向胶头滴管中吸入氢氧化钠溶液,且擦去滴管口附近的溶液后,小心地将带有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塞到锥形瓶口中(不要撞乳胶头)。将锥形瓶放到天平左盘内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后取下锥形瓶(砝码附图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不取),…  相似文献   

19.
高三化学P45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实验的装置及操作太复杂,课堂演示很不方便。根据这一情况,阅读了有关资料,特别是受《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实验教改栏目的启发,对此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20.
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 ,我们研制了一台“声音频率显示仪” ,其电路方框图如图 1所示。由驻极体话筒拾音 ,信号经两级三极管放大器放大后 ,用数字电路组成的频率计计数 ,最后用 7段二极管数码管显示所测声音的频率。仪器用 4节 5号电池供电 ,整台仪器安装在一个 1 7× 7× 1 1cm3的木盒中。“声音频率显示仪”可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明显 ,更加生动有趣 ,且使用十分方便。图 1 显示仪电路方框图1 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a .用一组频率不同的音叉 ,分别靠近“声音频率显示仪”进行敲击。显示仪可显示各个不同频率音叉的固有频率 ,学生可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