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胜利后的国际形势,尽管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但总的趋势是积极的、进步的,当今世界已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五十多年来的中美关系由敌对到战略合作,就是在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发生的重大历史演变,中美两国政府和人民为世界的和  相似文献   

2.
同现代汉语绝大多数双音词一样,当初的“文章”只是一个词组,无论是“文”,还是“章”,它们都有独立的意思。“文”字在甲骨文中象一个人站立在那儿,身上画有许多花纹,反映了古代氏族社会时期的审美趣味和宗教信仰。如《礼记·王制》有句话说:“被发文身,雕题交趾”。郑玄注曰:“谓刻其肌以丹青涅之”。这种解释,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上来看,是解释了“文”字的本义。在上古时代,人们对于词类的  相似文献   

3.
庭审中心主义与审判中心主义有区别,也有联系.庭审中心主义的核心是证据调查和事实认定以法庭为中心,其得以提出既有外部坏境的因素,也有诉讼内的现实动因.从我国刑事庭审方式的沿革来看,其目的也是以庭审中心主义为导向的,并基本形成了控辩对抗的格局,完善了相关配套机制.从庭审中心主义的实现路径来看,应当注重直接言词原则的贯彻和被告人辩护权保障的完善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晚清地方官僚体制历史演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清代地方官僚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旧的官僚体制逐渐被新的制度因素所替代。从咸丰朝初年至宣统年间,在原有地方正式职官体制之外,各省逐步形成了以督抚个人为中心的新生地方官僚体系,造成地方政府的机构组成与人事管理制度皆发生体制变革。这一地方官僚体系担当起了主管地方新政事务的责任,代行了近代地方政府的诸多职能,同时也为民国初年各省自治运动与地方军阀的兴起提供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5.
"白澳政策"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1901年建国后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确定下来的种族歧视性移民政策,其含义是保证澳大利亚为白种人所有,排斥有色人种移民澳大利亚。它历经七十余年,走完了从严厉到开明,从开明到消亡的演变过程。了解"白澳政策",对发展中澳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海亮  杨华祥 《文教资料》2010,(18):216-218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借用庄子的"内圣外王"来概括儒学,实际上丢掉了儒家平民性和实用性的一面,把佛老本体论、直觉主义的东西植入儒学,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遭到了实学家的激烈批判。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人们习惯上把历史称之为史.关于“史”字的结构及含义,前人论及很多,尽管他们对许慎所说的“从又持中”多有不同见解,然而,对于“史为记事者也”《说文》的认识,还是较为一致的.关于“历史”两字前人论及很少,近来陈光前先生在其《史学学概论》中,对这个字的结构、含义及历史一词的产生,都作了详尽的论述.他说:“历,从双禾,古人以禾纪年,禾一熟叫一年.从双禾,表示不止一年.“历和史都有表示已经变成陈迹的意思,所以是同义互注的造词方法.”陈先生在书中还提到:也有人认为“历史”是从日本引入的译词、中日文化同源,互相影响也是可能的.以备一说.陈先生追本溯源,发前人之所未发,实有补于后学对于“历史”一词的深入理解.然而对于陈先生的这些观点,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以为”由原来的“以…为…”逐渐凝固成词的机制和过程。“以”和“为”原本没有直接结构关系,但由于“以”有承上省略宾语的语法特征,“以”和“为”在古代汉语中经常连用,当兼语句中的“为”后面所带的成份与“以”的宾语之间出现了一定的语义联系后,“以”和“为”便开始了成词的历程,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的词语,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9.
两次上课都运用影视作品创设情景,为什么效果会截然不同?你的这次实践与反思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秦文献中,"饿"与"饥"的区别明显。汉朝以来,"饥"常用作"饿",而"饿"很少用作"饥";明朝的一些白话文献中,"饥""饿"已无分别,"饿"的程度义消失、义域扩大。由于"饥饿"程度的表达灵活多样、文白严重脱节、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等因素,"饥""饿"何时成为等义词不易判断。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说 :有了人便有了我们人的历史。毋庸置疑 ,人是历史活动的核心 ,由此 ,笔者以为 ,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就更应该多多关注“人”的活动和影响。不仅仅只是千篇一律地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还应适当从“人性”的角度来阐释历史 ,突出一些“人”的个体 (比如伟人 ) ,从各方面展现他们的个性品质和内心情感世界 ,给历史打上更多“人”的烙印。比如 ,对于众多的历史人物 ,教材大多只是单纯介绍他们的外在的政治行为 ,以及由此带来的行为结果。至于他们的内心感受、精神世界、个性和品格 ,则绝少涉及。因此 ,许多历史人物留给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气韵生动"这一美学命题,被前人赞为"千载不易"、"万古不移",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极大,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其涵义所指也不尽相同,魏晋六朝的"风神气度",唐宋的"格物传神",元明清的"笔墨气韵",盖一代有一代之精神。"气韵生动"在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当中一直被视为最高品鉴标准,这其中有其深刻的美学渊源,而传达"生命"则是体现"气韵生动"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3.
运用“历史细节”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联趣,增强学习主动性;有助于解决重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副词“千万”主要用于否定祈使句中,起加强祈使语气的作用。这种用法由古代汉语数词“千万”表示不定量的多数的用法发展而来,“千万”由数词逐步虚化为现代汉语副词。  相似文献   

15.
"诗佛"之称,让我们对王维其人其诗产生了很多误读,实际上他并不是一直如《辋川集》中所表现的那般安然恬淡,感伤情绪在他的作品中时有流露。其感伤情绪或者表现为人伦上对亲友分离的感慨和悲伤,或者表现为个人政治遭际中名声受累的失意和愧疚。诗人投身山水、寄身宗教,以消解感伤,但终其一生,也未能解开情感之结。同时,感伤情绪的融入,也让王维诗作中增添了"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16.
“逃人”,是指离主逃走的八族包衣。逃人之多,是清初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缉逃之严,是当时的一大弊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了一批专记顺治朝逃人的档案,内容丰富,详细具体,很能说明问题。本文拟以这批珍贵文件为主,结合其他资料,对顺治年间的“逃人”,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17.
华侨都有强烈的叶落归根意识。在全球化的趋势背景中,寻"根"意识风靡世界,世界华人华侨也掀起了一股寻"根"热,中华文化成为全球华人华侨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倾听并不局限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包括通过数学内容与古人建立联系,即“倾听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放、包容地对待古人的数学见解,站在古人的立场看待数学知识。“倾听历史”除了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更为深刻的认识,还在教学中发挥了数学史的德育价值。“倾听历史”的做法包括:分析古今差异,理解数学知识;探寻古人错误,提升学习信心;体悟古人思想,把握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多次出现过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曾给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严重损失。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党内反倾向斗争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既有‘左’的干扰,也有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王守仁学术思想的评价,基本上是否定的。本文不同意这种简单的作法,不赞成在唯心主义与反动之间划一等号。认为王学的产生,不只是为了扑灭人民群众心中的“贼”,而且是为了“辅君”、“淑民”,摆脱统治危机,使整个社会和谐地在封建纲常的轨道上运转。本文既指出了王守仁心学在理论上的缺陷和错误,又揭示了它的某些合理的因素,或者说具有某些理性的闪光。正是由于王学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程朱理学繁琐教条对思想界的禁锢,使人耳目一新,所以从之者日众,风靡一世。王学的末流,有一部分成了理学的“异端”,文章认为,这是王学合乎逻辑的发展。王学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影响是绝对不能低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