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对人的发展与完善具有奠基作用。20世纪中叶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发布了有关受教育人权的系列报告,受教育人权理念经历了从“注重学会生存技能”“赋能学习化社会”到“增进全球共同利益”“重新构想教育社会契约”的嬗变,凸显了受教育人权理念内涵不断深化的政治逻辑、经济逻辑与文化逻辑、教育逻辑,充分体现了受教育人权理念对个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切关照。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在制定教育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吸纳不断发展变化的受教育人权理念的丰富内涵,以真正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从而充分发挥教育的潜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自身特殊的政治背景、制度保证和思想基础等原因,拉美国家重视人权教育的发展,许多国家把人权教育的内容融入了课程改革。本文梳理了拉美国家人权教育发展的历史、理念,分析了拉美人权教育的理念和内涵并探讨了我国新课改应有的人权教育观。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身特殊的政治背景、制度保证和思想基础等原因,拉美国家重视人权教育的发展,许多国家把人权教育的内容融入了课程改革.本文梳理了拉美国家人权教育发展的历史、理念,分析了拉美人权教育的理念和内涵并探讨了我国新课改应有的人权教育观.  相似文献   

4.
全纳教育作为当今一种最新的国际教育思潮,其核心理念之一便是:教育即人权、反对教育中和社会上的排斥与歧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关注到人权问题的重要性。作为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也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关注的焦点。全纳教育正是基于教育即人权的理念,运用人权观,从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分析教育和社会问题,因此具有较为深刻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10年代末"第二代人权"获国际认可,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中国人在人权斗争中较早地摄取了"第二代人权"的理念,并努力将其转化为法定人权,中国的人权运动与人权理论由此获得迅速发展。由毛泽东领导的中华苏维埃是当时摄取和实践"第二代人权"理念的典范,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立党宗旨。  相似文献   

6.
略论儒家人权理念及其对现代人权思想的深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主要代表。它是以民本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和基本特征的。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权理念,其主要表现是倡言良心自由和人格尊严、法律平等和公正处罚、思想言论自由、爱国和大同世界。这些人权理念对现代人权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儒家的人权理念具有较大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相当幼稚和朴素,并未形成完整的人权概念和理论体系。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儒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人权理念,摒弃其糟粕,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秀部分,发展现代人权的基本内涵,加强现代人权理论建设,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和国际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初开始,世界各国对和平教育的关注逐渐增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21世纪初,和平教育主要以人权教育、环境教育、国际教育、冲突解决教育和发展教育等五种方式被实施。不过,新时期的和平教育仍旧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初开始,世界各国对和平教育的关注逐渐增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21世纪初,和平教育主要以人权教育、环境教育、国际教育、冲突解决教育和发展教育等五种方式被实施.不过,新时期的和平教育仍旧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9.
中国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倡议,特别是其"和而不同"和"中和"的传统理念对于改善国际人权领域的不和谐局面、缓解国际人权领域的矛盾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建设和谐世界与人权发展之间有着互为条件的密切关系,其中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基础,而建设和谐世界则有利于国际人权的发展。和谐世界理念对于国际人权发展也有启示意义,即在国际人权领域应该提倡包容精神、学习态度、对话交流和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的公布,标志着中国的人权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为落实<国家人权行动计划>,高校要充分认识开展人权理论研究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注意解决好人权理念的教育、人权教育的对象和课程、人权教学的方式,人权研究与人权教育的关系、人权教育培训、人权知识普及和人权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权”作为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一面旗帜,在20世纪下半叶东西方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中又成为西方手中的“意识形态武器”,这就是“人权外交”。回顾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从威尔逊最初提出“人权外交”的主张,到卡特政府正式提出推行“人权外交”政策,及至当前的布什政府的外交主张,我们不难看出,“人权外交”说到底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谋求霸权地位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As the ubiquitous force of globalization further erodes the nation-state and political activity increasingly focuses on global issues, there is renewed attention to models of global education. Within this global context, human rights education emerges as a response to the demands of global education. One of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cade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 (1995--2004) is the building and strengthening of programs and capacities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t the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In this essay, an overview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nd the policy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plans of action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 developed by the 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of Human Rights (OHCHR) are presented. Further, the essay focuses on comprehensive national initiatives within the Decade that are being undertaken in Japan, Austr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in formal secondary school settings.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是一种人文主义文化,处处闪耀着重人重民的人文主义光芒,其中就含有一定的人权思想。这些人权思想对世界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儒家的人权思想长期被忽视了。儒家文化所含的人权思想包含在儒家有关的伦理和道德之中。儒家并没有直接提出“人权”这个词汇,而是使用人性、仁爱、至诚、民本、仁政、中庸、和为贵以及天人合一等词汇来表达其人权理念。因此,儒家思想中包含的人权思想是一种伦理型人权思想。儒家人权思想诞生在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阶级和时代的烙印,其中有不少的封建糟粕,儒家把人权的实现,寄托在“道德”的力量上,依靠“仁君”,而不是寄托在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这就使儒家人权的实现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儒家希望靠“仁政”和“德治”来实现人的权利,是一种消极被动的人权思想。但从整体来说,儒家文化的人权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民主思想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并且仍将对新世纪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Human rights play a vital role in citizens' political, religious and cultural life (Wang 2002, 171). Due to the prominence of human rights in the everyday life of citizens, including those of South Africa, human rights education has been included in many school curricula.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ims to develop responsible citizens who inter alia foster an understanding of gender, ethnical, religious and cultural diversities. This, it is hoped will encourage and maintain peace, as outlined in the 1948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Departing from a human rights position, a qualitative study commenced in 2009 to explore how girls and boys reason about the cultural and religious practices of girls in their communities and families. Narratives by girls and boys highlighted their views on girls' positioning in their specific communities. From the findings it became evident that the participants were aware of conforming to particular cultural and religious practices. However, some participants also challenged how they perceived these practices and the roles of girls in their communities.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necessity of embarking on a gendered perspective towards human rights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女性基于自身性别和生理方面的原因很容易受到暴力的侵害,出于保护妇女人权的考虑,国际人权条约中对妇女的暴力作出了特别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的实施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拟通过对国际人权法中规定的分析,结合我国妇女权益保障的现状,寻求对妇女暴力防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编撰的《人权教学入门——中小学校的实践活动》为述评对象,提炼其理念、内容、话题和实施方式,特别讨论其中教师自身人权素养对学校人权教育具体实施所具有的直接影响;文章最后论述实施和创新人权教育中所特具的"中国问题",认为:看好中国人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前景——这是实施人权教育的基本前提;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研制相应政策、法规条文和教学读物——这是实施人权教育的制度保障;学校努力营造校园人权文化氛围——这是实施人权教育的基础条件;教师对当前世界人权理念和现实的自觉体认——这是实施人权教育的本体要素。  相似文献   

17.
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刑罚中对罪犯的惩罚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由注重对内体的报复逐渐转变为对灵魂的改造。从当今教育领域对惩罚方式所进行的改革中,我们也可见到这种变化的影子。当今无论是公开惩罚地位的下降还是体罚的废除都是以学生人权为中心的。但它们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人类教育理念进步的同时,却又废除了教育者的惩罚权。教育领域并不存在是否需要惩罚的问题,但存在应使用什么样的惩罚手段问题,惩罚的存在对维护规范、建立秩序还是很有必要的。面对当今教育领域申对惩罚改革的矫枉过正现象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何在尊重学生人权的同时又能恰当地实施惩罚是一个促使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政治的热门话题 ,美国把人权作为其政治工具 ,打着人权的幌子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对美国黑人民权的探析可以了解美国人权的实质 ,揭示美国人权的种族性。本文将从种植园奴隶制及战后重建的结局分析美国人权 ,揭示美国人权的种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