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娟华 《教师》2008,(4):39-40
创新是人类的一种智慧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中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从历史教学的任务看,有历史知识教学的一面,也有情感教育的一面。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运用中外历史上许多创新人物的光辉事迹,讲述他们的创新道路、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历史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运用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贤良 《江西教育》2009,(11):21-23
怎样的历史课才是学生喜欢的课,才算是有效的历史教学呢?赣县第二中学历史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谢芳青,用她的历史教学实践交出了一份答案——引领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在她的历史课堂上,那一桩桩历史事件、那一个个历史人物,尘埃落下,便尽显当初的鲜活与灵动。  相似文献   

3.
人是历史活动的核心,历史教学应该多多关注"人"的活动和影响.历史课堂应当实施生命化教育,从生命的角度来阐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历史教育重新转回到本真的教学状态.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新课程实践,阐述了历史教学实施生命化教育的策略、途径和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高中历史课堂应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展开教学。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包括以历史人物的事迹激励人、以历史人物的精神陶冶人、以历史人物的思想启迪人。  相似文献   

5.
史料教学在高校历史课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古代史中的王莽及王莽改制、党锢之祸等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史料教学的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师生知识信息与情感信息交流的双边活动。教师在历史课教学中 ,应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语言 ,利用歌曲、利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利用板书及通过第二课堂激发师生的教学情感 ,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历史活动离不开历史人物,不讲历史人物的历史课肯定是空洞乏味的,死气沉沉的。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以事系人”,分析随着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是学生学好历史,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历史课的特点概括地说:一史、二论。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总是有一定的空间、时间、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过程。这四个基本原因也就成为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所谓论,简要地说,就是用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来研究历史,总结历史。为此,历史课教学必须从这些特点出发。1、历史课是以人的活动和史实为中心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历史教学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这就是在启发学生的基础上,以生动活泼的讲述感染学生,也就是“再造形象”。如讲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时,…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可见,情景会激发人的情感活动,情感活动又会促进人的认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学一线的教师,笔者在历史课创设情景方面做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0.
林雪月 《考试周刊》2010,(6):171-171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而传统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过程囿于固定的、狭窄的认知框框中,使得历史课没有了生动性,也使得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更谈不上培育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动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本文就历史课的生动性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人物、事件和场景。因而与现实有隔离感、陌生感,使得传统的历史课堂无法摆脱抽象乏味的历史说教,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如果在历史课中穿插音乐的成分,会使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直观地接受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动机,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教师如果能用积极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入积极活跃的学习心态,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驱动力,自然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激发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活动课是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课程。历史课教学中,恰当地开展活动课,既能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还能让学生体验到历史课学习的乐趣,所以它越来越受到历史教师的重视。活动课一般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两大部分,城市学校各方面条件优越,活动课容易开展,而农村中学往往地域偏僻,现代化教学手段匮乏,学生知识面狭窄,许多历史活动课流于形式,甚至成为学生的负担。笔者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根据开展活动课的实际,充分认识到开展活动课时必须考虑到城乡差别,因势利导,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农村中学的优势,才能使活动课有声有色,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邮票,被誉为国家的名片,小小方寸之间尽现大千世界。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风土民俗、科技发明、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往往是邮票的重要题材,而这恰恰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历史教师如果能科学地运用邮票开展科学活动,对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健康而丰富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并借助于直观教具,较为真实地"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进而化为学生的意志和行动的教学艺术。一、情感教学在历史课中的作用一是积极健康的情感激励学生上进。历史教材本身充满丰富的感情色彩。就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变态心理主要是指人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而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变态人物却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主题、凸显人物形象与意义、揭露人物生存环境的本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人的文学作品里就有这样的变态人物。  相似文献   

17.
孔祥伟 《考试周刊》2023,(9):114-118
历史人物作为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参与者,是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容忽视。然而从实际教学状况来看,受限于教师教学创新意识不足、高中生认知途径扁平及部编本教材转型等原因,人物教学在课程中存在感稀薄,效果有限。在课堂内外的教学策略和活动上,学生通过撰写历史人物传记、评价历史人物形象与行为、比较历史人物和构建历史人物活动的场景的方式,利用微观和宏观的材料与场景,能够提高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质量,助力核心素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课魂,顾名思义即历史课的灵魂,关于课魂的界定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解释。笔者认为,课魂是历史课的灵与肉,是蕴含在每一节课内容中的核心价值,能统摄全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整节课的思想主线。一节好的历史课应当有灵魂的烛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出发点,而课魂是一节历史课的灵与肉,引领着学生的学习航向。笔者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以人教版"甲午战争"为课例,就如何确立课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当前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要真正在历史课教学中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切实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益。历史承载着许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20.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用自己“教的活动”取代学生“学的活动”,是当前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这种倾向下的教学设计普遍存在着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较少顾及“学生的学”,从教法入手而因于教学内容的双重扭曲.导致了教学中两种奇怪的现象:“教的活动”比较有结构,相对完整,而“学的活动”则非常零散,没有结构;“教的活动”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多样,而“学的活动”却非常机械,呆板单调。新课程呼唤“学的活动”丰富多样,呼唤“学的活动”完整而有结构,应把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的活动”教学环节就是对学生“学的活动”的组织.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