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地震预测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地质学硕士Olivine根据多年专业学习,谈了他的一些认识,我们希望这能有助于大家更加科学地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田甜  李琦 《华章》2012,(19)
日本是地震频发的国家.本文简要介绍了日本地震的成因,并对日本近100年来1 5次大地震中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影响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表明,日本已经形成一整套的地震文化体系,这套文化体系不仅将地震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同时也为日本人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彭庆新 《华章》2007,(8):257
为何潮汕地区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地震的活动性有什么特征?笔者试图根据十多年来参与多宗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实践和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本文的命题作浅析,进而达到对潮汕地区震灾预防工作有一定参考作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制定地震保险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迄今为止没有专门针对地震保险立法,导致地震保险制度的严重缺失。而现阶段制定我国的地震保险法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制定地震保险法应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和法治状况,借鉴地震保险先行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地震保险法中应明确地震保险法的立法目标、立法原则、地震保险的性质、地震保险的组织形式和承包范围,对地震保险基金、地震保险再保险和地震保险的监管等主要内容也应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5.
地震后灾区学校新增的大量课程资源对灾区学校课程重建有着重要的价值。灾区学校"地震"课程资源开发要实现从被动接受到积极回应的转变、从知识取向到生态取向的转变、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转变,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程度的控制,做到审时度量。  相似文献   

6.
地震物理ABC     
吴忠良 《物理教学》2013,(2):2-5,59
本文介绍现代地震学的基本知识,如地震矩、地震频度、互相关系数、地震辐射能量、震源谱、烈度、地震预警、Q值等等。  相似文献   

7.
复课     
《大学生》2013,(10):11-11
地震后。芦山县26所学校在地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考虑到高三学生的复课比较急迫.西南财经大学决定接收芦山县440名高三学生到成都光华校区复课。2013年4月23日,芦山中学高三学生到达西南财经大学。图为西南财经大学芦山地震灾区爱心学校挂牌。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震相分析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地震的多属性解释是地震勘探的重要发展方向。选择适当的地震参数,能更有效识别地震相,本文基于提取出的几个地震属性,设计了一个BP神经网络以及简要地介绍了实行步骤,最终实现了对地震相的识别。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大地震发生之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变形,地球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相似文献   

10.
周易的基本思想体系已被运用到各个学科的各个领域。太极序列理论是《周易》的思想内容之一。太级序列的规律性和地震发生周期的某些吻合性,启示人类可以运用太极序列理论进行地震预测,特别是进行8级地震预测。  相似文献   

11.
5.12四川地震是继唐山大地震之后,发生在我国最为严重的一次,本次的地震震级高,影响范围大,破坏程度重,尤其是中、小学校建筑破坏严重,属于重灾区,使很多学生在地震发生时被压在倒塌的房屋内,受伤甚至失去生命,为了分析和研究地震破坏作用,四川地震发生后,省教育厅责成由教育设计院指派我到四川省安县对地震后的学校建筑进行了实地考察。为了加强对中、小学生这些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结合这次地震震害的经验教训,本文提出学校建筑抗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地震(Earthquakes)的多媒体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构建了形象生动的展示地震现象的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地震的基础知识并提高防震意识,而且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什么是地震,列出了寻找地震前兆的十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对破坏力巨大的地震的预测、预报,既是地震理论上的难题,也是技术上、实践上和政治政策上的难题。在我国曾有过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人为因素不能回避的惨痛的教训。在学术上存在着地震不可预测预报与地震可预测预报的尖锐争论,而这种争论又因为掺杂了政治上的因素而变得更加微妙、复杂、纠缠不清和难以深入,也制约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地震不可预测预报论是目前的主流观点。不可预测预报论与可预测预报论的学术立场分歧也必然延伸到人们的防震减灾的社会实践当中。六十余年来,可预测预报论者积极进行预测预报上的学术创新,先后诞生过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翁文波的信息预测理论和天灾预测法、耿庆国的旱震关系理论、钱复业等的"潮汐力谐振共振短临前兆模型"、钱学森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论"与"定性与定量的综合集成法"等等理论和技术成果。可预测预报论突破传统科学的还原论思维模式,积极发展现代系统论的思维模式,并挖掘中国古代传统科学中的一些要素和整理利用中国古代积累下来的对自然灾变观测的丰富资料,进行理论创新,并在地震预测预报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然克服不了种种理论的批判和质疑。尽管如此,可预测预报论者仍坚信如果能更好地克服思想上、体制上的障碍,中国地震预测预报科学研究工作者能创新出一种"半经验半理论的系统科学方法"的地震预测预报理论,在该领域为人类的科学进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 ,当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 ,从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发生和预报的过程中也包含了许多数学知识 ,了解和掌握它可以帮助我们防止灾害、避免损失 .一、振源、振源深度和震中震源是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深度是指震源到地球表面的垂直距离 .我们把震源深度在 60公里以内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 ,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 ,占地震总数的 72 .5% ,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 ;震源深度 60 ~ 3 0 0公里为中源地震 ,中源地震占地震总数的 2 3 .5% ,中源地震一般不造成灾…  相似文献   

16.
周易的基本思想体系已被运用到各个学科的各个领域。太极序列理论是《周易》的思想内容之一。太级序列的规律性和地震发生周期的某些吻合性,启示人类可以运用太极序列理论进行地震预测,特别是进行8级地震预测。  相似文献   

17.
刘忠义 《华章》2007,(8):242
我国煤炭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从无到有,从使用光点仪、模拟仪、数字仪到无线遥测仪;从二维到三维;从单波到多波.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逐步形成了我国的煤炭地震勘探技术体系,相关采集方法和设备的发展与使用与技术应用均处与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地震灾区教育重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四川省地震灾区的教育事业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尽快按照教育现代化标准重建.率先实现地震灾区教育现代化.不仅是地震灾区重建的紧迫要求,也是实现四川省教育现代化、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实现地震灾区教育现代化.首先应弄清灾区教育发展现状,然后要以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的基本思路进行重建,从而推动灾区和整个四川省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基于程乾生先生于1997年提出的属性层次模型(AHM),从震源、震级、地震时间,以及地震灾区地形地势、建筑物防震性能、人口密度等多个方面,根据云南从2001年到2015年地震数据来对云南地震所造成的灾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分析实际情况时,属性层次模型(AHM)的方法正确,灾害评估符合实际情况,可以运用到实际中.  相似文献   

20.
田成福 《考试周刊》2012,(3):193-194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地震的特点,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以及抗震设计中注意事项,得出结论:地震发生虽然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地震作用却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要科学把握地震作用发生的本质和规律,从地震灾害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就会使抗震设计理念更先进,抗震设计计算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