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编往来     
《钓鱼》2004,(1)
“标”与“漂”应有区别《钓鱼》编辑部 目前,《钓鱼》杂志上存在“浮标”与“浮漂”及“标”与“漂”混用的问题。其实,用“漂”还是“标”在钓鱼的实际活动中并无大碍,但与钓鱼媒介和渔具厂商营销活动却有着密切关系。作为《钓鱼》的热心读者,经观察,在今年《钓鱼》第17期之前,杂志上都是以“浮标”和“标”字刊出,包括《钓鱼专刊百期精选》。可是,从今年第17期开始,“浮标”突然改为了“浮漂”和“鱼漂”,“标尖”也成了“漂尖”,虽是一字之差,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混淆不清,让读者无所适从。而就在这期杂志第22页,厂家的广告明明是“浮标”,…  相似文献   

2.
看了《中国钓鱼》2004年第十期46页刊登的安徽霍县钓友陈猛写的《也议“剩余浮力”》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又看了四川钓友张铨写的《“剩余浮力”不是浮力》(以下简称“张文”),(见《中国钓鱼》2004年第二期第47页)对于其中的观点也想谈一些粗浅见解,在这里再议一议。  相似文献   

3.
钓语别解     
之晔 《钓鱼》2006,(7):27-27
剩余浮力物理学概念中子虚乌有的东西,钓鱼人却信了,所谓信则有之。在还没有人开讲《钓鱼物理学》之前“,剩余浮力”还会继续“妖言惑众”,因为到目前为止它的支持率居高不下。浮标的标示杆还没有沉水中,怎么会产生浮力?既然不产生浮力,剩余又从何从谈起?不过到现实中看一看,还真怪了,挑选浮标第一看造型、问材质,比较后认定“这支浮标的浮力大”;第二掂重量、看标尖,结论是轻的,空心的浮力大;第三查外观、看涂装,外皮薄而韧,不渗水的,浮力变化小。如果时空倒转,阿基米德复活了,也好上了钓鱼并用物理学的眼光去选择浮标,或许就用不着我们来…  相似文献   

4.
张铨 《钓鱼》2005,(20):32-33
在今年《钓鱼》16期的文章《细说一标深》中,作者仍一如既往地坚持。剩余浮力的观点,对一些有关的评议文章置若罔闻。为了使剩余浮力论的创造者和坚持者能明白其错误根源,本文谋略具体分析一下负载力和剩余浮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尚立和 《钓鱼》2013,(19):22-23
“剩余浮力”是近10年来在不少钓鱼媒体中经常见到的词组,是探讨论述钓组平衡、漂尖沉降、漂尖承载力大小中用到的新词组。但最初几年的“剩余浮力”与现在的“剩余浮力”的实质意义却截然不同。笔者写此文的目的在于让大家阅读过去有关“剩余浮力”的文章时应有分辨,不要被迷惑。  相似文献   

6.
尚立和 《钓鱼》2005,(18):30-31
河南钓友王现峰先生发表在《钓鱼》2005年14期《论标尾》的文章,笔者认真地拜读了多遍。王先生是位很有修养的人,该文坚持《俺也说说鱼标尾》的观点(见《钓鱼》2005年第7期以下简称《俺也说标》)而没有对笔者针对《说标尾》的不同观点而写的《配重与标尾自重之我见》(以下简称《我见》,见《钓鱼》2005年第11期)一文表示赞成或进行批驳,而是“感谢”笔者的异议,“真心感谢”,笔者认真读了我的拙文,只是不动声色地叙述新设计的实验及实验结果,正是这个实验结果,让笔者思绪万千,激发并坚定了笔者写此文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调标调的是什么?调的是剩余浮力,有人说调4钓2比调5钓3灵,是因为调4钓2比调5钓3的剩余浮力小。这些说法对吗?剩余浮力的说法在钓鱼界有争论。严格地说,剩余浮力一词并不科学,我们觉得用剩余承载力或是剩余标尖比较好理解一些。上图(1)是调5钓3的示意图,图中显示空钩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5目,有饵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3目,上图是调4钓2的示意图,图为空钩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4目,有饵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2目。比较两个钓组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钓组不但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不同,它们的子线长度也不同。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做过计算,子线越长,钓组…  相似文献   

8.
张铨 《钓鱼》2006,(14):28-29
《钓鱼》2006年5期上的文章《线组灵钝的物理分析》(以下简称《物理分析》一文说:“不同大小的调目剩余上浮力可以使线组在水下呈现不同的状态,这是剩余上浮力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择浮标一看造型,二测浮力,三是微调铅重看浮标的升降幅度。然而认定浮标主要是凭经验,是感性的,并由此形成了约定俗成,在词义上比较含糊,在不钓鱼的人看来甚至是荒唐的名词。其中,容易混淆和引起误解的是:浮力、上浮力和剩余浮力浮力的物理学解释是“物体在流体(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所排开的流体的重量。”(《现代汉语词典》)然而钓鱼人所说的“浮力”和评判浮标时说“这支标‘浮力’大”包含着两个内容,一是浮标入水排斥水体所产生的向上托的力,二是选用比重小于水的材料制作浮标而具有的向上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先生在《悬坠背景下的鱼漂回忆与思考(七)》(见《钓鱼》杂志2004年第23期)中讲到关于阿基米德定律与剩余浮力的一些问题,笔者有不同见解,想与张先生商榷,并以此见解奉献给广大读者。一、阿基米德定律真的不能解释这些问题吗?张先生明确摆出了阿基米德的“缺陷”——不能解释调漂中的有关浮力的一些问题,“用阿基米德定律解释鱼漂,就说不清排开的水体对鱼漂产生的向上托的力量和鱼漂本身具有的向上浮起的力量。”“何蔚蓝先生不厌其烦地讲述剩余浮力,指的是鱼漂调整状态,即给了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多少以一个大众容易接受的解释。因为露出水…  相似文献   

11.
威华 《钓鱼》2006,(5):20-23
多年来,对悬坠钓线组灵钝有过许多争论,有些观点至今仍没有找出答案,个别观点甚至大相径庭。对比各种理论,我发现矛盾比较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究竟调目高灵还是调目低灵;二是对剩余浮力的认识;三是浮标软、硬尾对灵敏度的不同影响。调目高低对灵敏度的影响我已经在拙作《悬坠钓新解》等一些文章中上谈了自己的观点,在此不再重复。本文想利用简单的物理知识对剩余浮力以及浮标的软、硬尾对线组灵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一、剩余浮力理论是否成立?所谓的剩余浮力,通常的理解是指已经调整好的线组,当线组处于静态时,露出水面的标尖部分具有的浮力…  相似文献   

12.
张汉俊 《钓鱼》2010,(13):32-32
2010年5月上出版的总177期《钓鱼》杂志刊载了江苏无锡严实同志的《选漂六要素》(下)一文。文中小标题“5.钓慢鱼钝些好”第二段有这样一段论述:“首先浮标要有足够的浮力,要稳定。浮力大则吃铅重,反之,相同排水量吃铅量大的意味着浮力大。  相似文献   

13.
张铨 《中国钓鱼》2005,(7):59-59
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剩余浮力不是浮力》。目的是对一些文章中的“剩余浮力的理论”表示一下异议,对一些具体细节问题没有进行讨论。剩余浮力论的要害是:认为剩余浮力是一种向上的力,能将线组绷直,将钩饵悬浮。我想,触及一下这一要害就够了。读了安徽钓友陈猛的文章《也议剩余浮力》(见《中国钓鱼》2004年第十期)以后,我知道了自己的想法不切合实际。触及了要害而缺乏具体一点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有些钓友凭想当然,以为只有把钩全部隐藏在饵料里,鱼才吃食。其实,钩尖外露并不影响鱼吃食,影响鱼吃食的是挂饵方式。湖北徐宝林同志在《中国钓鱼》1993年第一期上撰文说:“对于钓鲫鱼来说钩尖外露是有害无益的。”我的观点正好与其相反——钩尖外露好钓鲫。这也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  相似文献   

15.
尚立和 《钓鱼》2006,(8):24-25
刊登在《钓鱼》2006年第5期《线组灵钝的物理分析》(以下简称《分析》)一文的关于"浮标的浮力"与阿基米德定律的浮力没有丝毫冲突等说法,笔者有不同看法,今提出来与威华钓友商榷,也与广大钓友探讨。一、“浮标的浮力”与阿基米德定律的浮力一样吗?《分析》一文中说“露出水面目数多的浮力大,露出水面目数小的浮力小(指相同体积的钓组或浮标),这同阿基米德定律没有丝毫冲突”。这种说法我认为是错误的。让我们重温一下阿基米德定律的基本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  相似文献   

16.
读了《中国钓鱼》2003年第十一期,广东中山钟有祥先生的《如何找浮漂的感觉》后,对文中“剩余浮力”之论述,颇感费解,借此与钟先生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与钓友交谈,不少人都说:台钓好是好,就是调漂难。《中国钓鱼》陆续介绍了多种台钓调漂做法,有的比较复杂,有的不太准确,钓友们应用起来难以得心应手,直接影响着台漂的灵敏度。如果明白了台钓调漂的力学原理,正确理解了台钓调漂平衡公式P=G Z S 1/2f,台钓调漂并非难事。 《中国钓鱼》1995年第四期中,屈济道钓友曾在《台漂的“数学问题”》一文里对台钓漂尖做过精密计算:“……该组合已类似精密的测量仪器微量天平了,具有千分之一克的感量水平……每目浮力在3.9毫克左右……”屈钓友的计算是正确的。其实,台漂  相似文献   

18.
何蔚蓝 《垂钓》2004,(7):48-50
我们讨论浮标的时候,经常会提及浮标“剩余浮力”的概念,它是在空钩不挂饵、两钩悬离水底的情况下,用浮标露出水面的标尖目数来表示的浮标浮力。例中调空钩5目,从这个刻度到标尖顶端平齐水面所承担的鱼饵重量  相似文献   

19.
看了《钓鱼》第6期上的《钓鱼,让错误的理论走开!》(简称“走开”)、《也说调标》(简称“也说”)、《庸医慎医,爱我<钓鱼>》(简称“庸医”)三篇文章后,心中有些想法觉得有必要说一下,不对之处望广大钓友给予指正。首先我认为大家有不同的观点或不同的看法,完全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心平气和地进行研究或讨论,以理服人才是可取的态度。不应摆出一付盛气凌人的架子,用挖苦或讽刺的手法对待别人,教训别人。同时自己也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大家都是钓友,地位是平等的。只要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全国著名垂钓大师和垂钓高手,除了他…  相似文献   

20.
读了《钓目多于调目并非笑话》(见《钓鱼》半月刊第10期,以下简称《钓》文)一文,有几点不同看法想商榷一下。关于调目的定义《钓》文对调目这样定义:“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平衡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我认为这样定义调目不正确。钓系在半水中的平衡是暂时的,只要水线的长度不确定,钓系在“半水中的平衡”就会因钓线长度的改变而被打破。就是说,在同样条件下,只要钓系在“半水”中的位置不同,标尖显示的目数就不同。这样的“调目”有什么用?在自然水域里垂钓时,钓友们用的主线常常较粗,只要漂尖稍细,水线长度对钓系平衡的影响是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