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5小题。 顾觊之,字伟仁,吴郡吴人也。 觊之初为郡主簿。谢晦为荆州,以为南蛮功曹,仍为晦卫军参军。晦爱其雅素,深相知待。  相似文献   

2.
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婺源人),其学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早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从其后学者至今,对其学术思想的研究成果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甚为可观。然而,初涉教育史研究的我,却对朱子在其一生辛勤的讲学、著述以及短暂的从政生涯中展现出来的具有强烈教育意义和示范作用的人格魅力更感兴趣。所谓人格,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又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反映和表现出来、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人格是区分不同类型的人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并且与人的道德评价有关。人格不同的人,对现实…  相似文献   

3.
杨晦 ( 1899— 1983) ,原名兴栋 ,号慧修 ,辽阳人氏。建国后任职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兼系主任。以德高望重 ,人称晦老。他一生先后从事文艺创作、翻译、研究和教学 ,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 ,诲人不倦的教育家。建国前有《文艺与社会》行世 ,逝世后有《杨晦文学论集》、两种版本的《杨晦选集》行世。去年杨晦百年诞辰纪念 ,北大中文系召开杨晦学术思想讨论会 ,与会者深感过去对扬晦的文学理论思想重视不够 ,以至某些精到之说隐而不彰。杨晦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 ,一是自从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 ,近半个世纪信仰坚定 ,不改…  相似文献   

4.
海娃娃     
曰川. (3 7 77 3 1 11 5 6668 3 01二,}迎卿},一}2 26样的样的样的啦啦啦晦啦啦啦啦晦啦啦啦啦晦啦啦啦啦岸娃娃西娃娃海海海岸娃娃东娃娃海海海2地船鸽的的的样样样3花华妈6 6.3 22黑土月亮和平2树谣国︵12一绿童祖1啦啦啦7·啦啦啦77 3 11晦啦啦晦啦啦晦啦啦晦啦啦晦啦啦悔  相似文献   

5.
一、生平介绍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祖籍婺源(今江西婺源)。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年轻时代,学无常师,出入经传释老。19岁中进士,22岁被任命为泉州同安县主簿。卸任后,专心于儒学。30岁~50岁,朱熹挂  相似文献   

6.
月亮船     
2“C万每分钟84拍愉悦地) 5 .53孙培和词廖师乐曲些}应·丝}2·塑}妇组} 35 11口l厂、、l/一、、旦」}妇坦}旦」1全)11:1旦旦」1旦5旦牙儿牙儿弯弯弯弯月月,O‘一迅︵二.八} 1」全」!多小小载走载来我们台湾伙伴,伙伴,决决厂、,51鱼封}。鱼{几.率城月京日北丽的爱的美可15看看逛逛去来了护、,51鱼到不一国。里山。花园。晦呀噜,阿大5一的的3伟国雄祖15看看逛逛去来象纠迎员5 2 32晦呀噜地,弓.弓.晦呀噜,晦呀噜地,晦塑}呀噜,晦53呀噜,欢快地5 535。晦呀噜地,_1 .1_二八/~、l,了、旦通』2‘11}‘1-些全通11一选』5晦呀噜地,月…  相似文献   

7.
李晦斋与曹汉辅的论辩,是韩国朝鲜朝时代的一次重要论辩,代表朱子学与其他派别思想义理之不同。从李晦斋与曹汉辅的书信论辩中,可以看出李晦斋的平实性,本着朱子学下学上达的精神,不离人伦事物而扎实的做工夫;至于曹汉辅则为李晦斋目为异端,以其杂有佛老思想之故。该丈从其二人对于本体与工夫处的体会,找出儒佛之间的恰当判准,并对于曹汉辅思想,作一衡定与裁判。  相似文献   

8.
朱熹(公元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祖籍徽州婺源(在今江西),南宋高宗建炎四年生于福建尤溪,卒于宋宁宗庆元六年。今年正好是他逝世800周年。 朱熹从小就聪颖好学,19岁考中进士。在后来的50余年中,  相似文献   

9.
<正>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原籍安徽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五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他博览和精密分析的严谨学风,以及他的许多教育措施和教学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不少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试对朱熹关于教育目的、教  相似文献   

10.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朱熹这首诗作者是朱熹(1130——1200),字元晦,晚年自号晦翁,别称紫阳、考亭。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原县)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主张抗金,做过官,后来在武夷山讲学,从事  相似文献   

11.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著名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五十多岁后,他相继于白鹿洞书院、武夷精舍、岳麓书院、沧州精舍授徒讲学,于沧州讲学终生。其讲学语录被宋人黎靖德辑录成书,是为《朱子语类》。此书的问答语录皆是他一生从事教育的师生问答语录,有很高的语料价  相似文献   

12.
试论朱熹大书《千字文》的书法艺术董路谊,时善刚朱熹(1130-1200).字元晦,改字仲晦,自号晦庵、遁翁,别称考亭、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建阳(今属福建)。登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高孝光宁四朝,曾任转远使、焕章阁待制、秘阁...  相似文献   

13.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奄、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福建龙溪,宋代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和心理学思想家。朱熹十九登进士第,六十七岁落职罢祠。他一生主要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等地担任地方官吏九年、其余四十余年都以祠禄从事讲学和著作。他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学识渊博,著作浩翰,其中包含着丰富而又稍具系统的心理学思想。虽然他的心理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对于许多具体心理问题的论述却有不少精辟的见解。朱熹著作多达数十种,他的《文集》、《语类》、《四书集注》等是研究其心理学思想的最重要的直接材料。  相似文献   

14.
《登科记考》卷十五指出,徐晦为唐代状元,并说:“《玉芝堂谈荟》作‘徐敏’,误。”可见《谈荟》也未遗漏唐代这位姓徐的状元,只是写错了名字。徐晦官至礼部尚书,《新唐书》卷一六0、《旧唐书》卷一六五都有传记,旧唐书卷十七(上)、(下)及《资治通鉴》卷二三八亦皆有相关记载,但是均未提供其籍贯。近年出版的《状元史话》及种种“状元录”、“状元大典”、“状元传”等也均未能提供其籍贯。 据泉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黄启明先生讲,徐晦是泉州人,为泉州最早的状元。近查中国书生发表在《中华网分类信息·福建·泉州名人》中的《欧…  相似文献   

15.
朱熹教读书     
背景链接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南宋著名理学家,世称“朱子”,是继孔子、孟子以后杰出的儒学大师。《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南宋黎靖德以类编排。  相似文献   

16.
李贽非议黄克晦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哲学思想上的分歧,在如何对待儒家思想及其不同历史阶段代表人物的问题上,两人看法不一;哲学思想上的分歧,并不妨碍黄克晦对李贽学思想的吸收。从黄克晦的诗歌创作初中看,他与李贽的学思想有许多共同点,但黄克晦的诗歌创作同时也受到明代后七子等诗歌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对"书话"的兴趣日渐浓郁,翻箱倒柜找出久违的《晦庵书话》(唐著,三联书店1980年9月版),读之痴迷,一卷在手,轻松翻览,其乐无穷,深为此等好书被我束之高阁而羞惭。《晦庵书话》包括《书话》、《读余书杂》、《诗海一勺》、《译书过眼录》、《书城八记》。其中《书话》于1962年曾由北京出版社印行。内容多是谈论新文学时期的书人书事,重在对于材料的记录和掌故的追忆。唐发表书话,最早是在1945年6月号的《万象》杂志上,署名"晦庵"。之所以用这个笔名,是因为他曾在上海化名"王晦庵"。李广宇先生撰文称:"如果说阿英是书话的…  相似文献   

18.
杨晦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著名的学者,他在剧作、翻译、评论、文艺理论和教育方面都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与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界有关他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杨晦出身于农民家庭,其剧作多关注下层人民的贫苦命运。他早期创作的散文化短剧"深沉黯淡",长于点染情感氛围,带有散文诗的气息。其剧中人物之间的外在行为冲突并不突出,作者更善于展现小人物的意志与悲惨命运之间的隐忍与抗争。杨晦创作后期的历史剧一改"隐忍"的创作题旨,以"搏击"的姿态来对抗社会黑暗势力,显示了杨晦剧作心路轨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朱熹     
《中文自修》2012,(5):2
朱熹(1130—1200)中国南宋理学家。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然皆是无实权之官职。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朱熹被革职。庆元六年(1200)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  相似文献   

20.
朱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翁,婺源人(原属安徽,今江西)。他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对后世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朱熹十八岁登进士第,六十九岁罢官还乡。五十年中,他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等省担任地方官吏十四年(其中做过南宋宁宗皇帝的老师四十天),私人讲学先后约三十六年,占大部分时间。即使在任内,每到一处也积极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