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提升职业显性度的角度探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可以发现,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显性度与吸引力是解决辅导员职业化问题的关键。必须从营造职业重要性氛围、解决职业报酬、改善职业环境、建立职业评价与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来提升辅导员职业的吸引力与显性度,以实现辅导员职业化。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已经是各大高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岗位,然而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越来越面临尴尬和困境。而目前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大多是出生在80年代之后(80后)的年轻人。本文就是要集中研究和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以增强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吸引力,增强辅导员工作的事业感、成就感,如何构建辅导员职业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3.
伍爱春 《广西教育》2014,(19):104-106
从职业吸引力的视角,深入剖析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的原因,提出增强高职院校辅导员岗位职业吸引力的途径,以促进高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缺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缺失已严重制约了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而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缺失主要表现在职业思想不稳定、非正常流动严重两个方面.研究中发现,职业吸引力缺乏、职业压力大与职业出路迷茫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高校应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经济待遇;创设人文工作环境,改善辅导员精神面貌;健全培训晋升制度,促进辅导员正常流动,从这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缺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缺失已严重制约了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而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缺失主要表现在职业思想不稳定、非正常流动严重两个方面。研究中发现,职业吸引力缺乏、职业压力大与职业出路迷茫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高校应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经济待遇;创设人文工作环境,改善辅导员精神面貌;健全培训晋升制度,促进辅导员正常流动,从这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的职业化是发挥辅导员队伍作用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才能真正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吸引力,这是辅导员队伍规范发展的迫切需要,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高校要在思想重视,采取相应措施,以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7.
破解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困境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面临职业吸引力弱、岗位处于边缘化、自身价值观模糊、角色职责不明确、队伍流动性大等一系列问题,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陷入了困境.大力营造普遍认同辅导员职业的环境和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一种职业的长足发展,既要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要对准入者极具吸引力和凝聚力。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起步较晚,工作任务繁杂,职业化发展滞后,建设一支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已成为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目前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发展概况进行分析,从加强职业准入制度、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提升职业认同感三个方面,提出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专业化水平不高、流动性大、职责不清等问题,这是由于辅导员准入机制不严格、职业吸引力不高、考核与奖惩制度不完善、培训体系不科学等原因造成的,需要从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完善培训机制、合理分工、健全考评机制、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努力,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杜杰 《华章》2011,(35)
随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后勤社会化的推进,社区辅导员这一职业渐渐的在高校兴起.本文就从社区辅导员这一新兴职业出发,对韶关学院社区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分析,从而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一高校新兴职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基本伦理定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基本伦理定向是辅导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基本伦理准则。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辅导员职业角色的一般伦理定向,必须体现一般高校教师的职业活动特点,与高校教师教育伦理的原则一致;二是辅导员职业角色的特殊伦理定向,仅仅适用于辅导员这一特殊的高校教师角色,是辅导员职业活动中应该特别遵循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是近年来辅导员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就是按照课程的理念实施辅导员工作,这就意味着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变得更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了,同时也对辅导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通过对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及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的界定,提出了课程化模式下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并对课程化模式下如何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化水平不高、流动性大、职责不清,这是由于辅导员准入机制不严格、职业吸引力不高、考核与奖惩制度不完善、培训体系不科学等原因造成的,我们需要从严格准入制度、完善培训机制、合理分工、健全考评机制、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努力,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4.
以5所高职10名辅导员质的研究,探讨高职辅导员职业状态。通过访谈发现,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条件、职业主观状态、职业认同、职业发展呈现出边缘化状态。造成这一状况,既有国家政策、体制和环境的问题,也有辅导员态度、信念、认知的问题,如辅导员普遍表现出主观胜任力较高、对专职教师表现出过度认同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为了解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现状,使用问卷调查了226名辅导员,发现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高且离散程度较大;男性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好于女性的但情感认同不如女性的高;职业认同感在年龄上显著差异,且36~40岁的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最低。结合这一结论,提出了提升认同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中一支特殊的队伍,因其特殊的职业要求、巨大的社会责任以及较高的公众期盼,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的现象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从辅导员工作特性出发,初步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工作特性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对如何干预、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偏重于外在的技术层面的要求,关注点集中在辅导员专业属性和标准的理论探讨上;在实践领域,集中在对辅导员个体的专业素质培训和培养上。但是如果不思考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内在职业伦理规范要求,不去研究这一职业的"人文向度"和"精神建构"使命,那么专业化的结果是辅导员只能成为熟练的"教育技术工人"或是职业"消防队员"。辅导员职业伦理教育的缺失已经使得在专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对辅导员专业化面临的困境作一伦理分析并在理论上寻找对策,不仅有助于开拓辅导员专业化的理论研究视域,而且有助于扶正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实践坐标。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是在高校中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但是近年来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着职业承诺偏低、队伍稳定性差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辅导员职业承诺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辅导员岗位的非职业化是影响辅导员职业承诺水平的重要因素。客观地面对和解决辅导员职业承诺偏低问题,积极寻求辅导员职业化的对策,对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承诺水平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辅导员职业意识薄弱、职业心态消极、职业发展空间狭小、职业寿命较短的问题,职业化管理机制和职业化工作模板尚未形成,影响了辅导员职业绩效的发挥.必须从领导重视、组织构架、建立合理运行机制等层面入手,全力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这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肩负着特殊使命与职责,需要有专门的规范促进他们的职业活动。我们应当就当代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角色的特点,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规范等进行研讨.以求展现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的具体职业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