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实习生心肺复苏的培训效果与分.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2013年12月120例护理专业实习生,对其进行心肺复苏的培训,分析培训前后操作技能变化情况.结果培训后,护理专业实习生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成绩合格率,防护技能显著上升.结论对护理人员cPR技能进行合理培讲,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实习生CPR技能操作技能,增加理论知识合格丰,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BL结合PBL教学模式在儿童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2月共80名在儿科实习轮转的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CBL联合PBL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示范教学,培训结束进行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学习成绩、临床操作技能及学习的积极性均优于对照组。结论:CBL联合PBL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是值得推广的实习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将微课教学法应用于心肺复苏术教学,研究微课教学法对中医本科生学习心肺复苏的效果,选取我校2011级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300名中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课教学法"的试验组和"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对两组学生的理论及操作考试结果进行比较,考试完成后发放调查问卷,比较调查问卷中两组学生主观评价的差异。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理论及技能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临床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时间、灵活变通能力等方面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结论:心肺复苏微课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值得在中医院校的临床技能培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49):136-137
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网标志性的产品之后,受到了很多大学生的关注,并被看作是开阔视野和人际交往的必备软件。本文通过对微信和移动学习概念的阐述,分析了微信平台应用于高职体育教学的可行性、优势和弊端,为体育教学构建了一种新的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心肺复苏的培训,提高溺水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强化急救人员心肺复苏培训;加强公众心肺复苏培训,强调急救人员接到溺水呼救后,先电话指导呼救者互救,争取第一时间开放气道,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结果: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心肺复苏培训、演练及电话指导心肺复苏自救。溺水患者抢救成功率由2009年的4.5%上升为2010年的15%。结论: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及专业急救人员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提高溺水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从教师培训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通过对微信及公众平台功能与优势的分析,从培训学习与管理两个方面探索了微信及其公众平台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在培训学习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互动质量,增强自主意识;在管理中贯穿培训全程,涉及到事先的沟通与交流、事中的提醒与反馈、事后的跟踪与辅导、培训的统计与分析,揭示微信及公众平台在培训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来辅助高校网络素养教育,针对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生事物在高职生思想教育领域的尝试与创新研究,将对教育教学有着积极正向的影响,能进一步开拓校园教育的新路线。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急救技术。通过对《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认真学习和领悟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及培训体会,在现代救护新理念及新指南指导下对今后现场心肺复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旨在提高教学效果,让更多的人掌握好这项技术,为安全生产、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图书馆都创建了微信公众平台,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服务。本文通过分析职业院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征,发现了运营不规范、沟通困难、功能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并从注重公众号推广、完善服务内容体系、改善信息推送频率、增多特色内容等方面阐述了职业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微信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独特的功能在给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一些挑战;因此,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筑高职院校微信德育平台的举措,即转变观念,以生为本,积极发挥微信在德育中的正面作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全面科学地拓展高职院校德育内容;强化师资,提升素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引领能力;全员参与,落实制度,系统提供学校微信德育平台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陈秀芳 《职教通讯》2017,(29):34-35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微信作为主要的社交工具和重要信息发布平台,使用范围广泛。高职院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新闻宣传工作,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方面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既带来新的机遇,又带来新的挑战。高职院校新闻微信平台也存在新闻内容单一、运营队伍薄弱等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宣传的竞争力度,在善于应对处理突发事件,构建完善的新闻发布制度,加大管理队伍、提升传播品质、增强受众互动,占领网络宣传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目的是探讨和评价高端医学模拟人在心肺复苏(CPR)教学中的应用。将56名全科医学班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8),模拟人组(n=28)。两组均进行心肺复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加讲解示范,模拟人组采用ECS高端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讲解、操作和练习。训练结束后所有学生进行理论测试和操作测试,填写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两组学生的理论测试成绩分别为91.3±16.2vs91.6±20.5(P>0.05),无统计学意义;模拟人组的操作考试成绩为93.7±19.5,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75.2±18.8(P<0.05),调查问卷显示96.8%的学生对于应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满意,97.3%的学生认为应用高端模拟人培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95.9%的学生认为应用模拟人培训可以培养团队精神。结论表明应用高仿真电脑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教学具有无风险、可重复、可控性、培养团队精神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公众平台逐渐被引入到课堂中来。结合高职实用语文课程,将一些课程课件资源、自主练习和活动信息等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课上,教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带领学生学习,不仅补充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也为今后的课程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移动微学习法在高职护生心肺复苏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7级高职护生80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移动微学习法。实训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成绩和模拟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移动微学习法有利于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心肺复苏实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职工教育》2014,(18):157-158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可阻挡地到来,催生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急速发展。随着微信势如破竹的发展,微信公众平台逐渐走入高校,成为高校管理一项新的技术手段,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方式的转变和创新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微信公众平台不仅改变了就业指导工作中信息传播的方式,而且为就业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个性化的服务内容,使就业指导工作效果更为深入、高效。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逐渐应用到教育教学中。高职院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比较完善的网络环境,为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的实行提供了条件,以微信平台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已经开始应用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本文主要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通信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微信为代表的APP在各行各业得到迅猛发展,在教学领域,微信也得到了大力地应用与推广。微信公众平台在书法教学中有着积极作用。基于微信的书法课程教学管理平台,是公众号在书法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它将微信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书法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是学校传递信息、凝聚情感的一种新文化载体。高职院校新型校园文化呈现出开放性、交互性、平等包容性、群落性等特征。高职院校借助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新型校园文化策略包括:人力、财力双保障,稳固官微出品流程;明晰官微建设定位,塑造学校良好社会形象;抓住"三贴近",打造最受师生欢迎的官微;加强互动体验,让官微"活"起来;系统分析数据,为官微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各种原因导致的儿童心脏停止需要在心脏停止的4分钟黄金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才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目前公众心肺复苏知识的知晓率不足1%,心肺复苏成功率不足1%。面对此种现实,迫切需要向公众普及儿童心肺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20.
微信公众平台是时下热门的互动平台,而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则是一种新的尝试。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以其操作的便捷性也已经被很多学校应用.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然而我们发现中小学在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