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应用离子极化理论探讨了无机化合物颜色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阐述深、浅色位移的含义,指出了现和无机化学教材和文献(1-4)中应用离子极化理论解释无机化合物颜色变化的不妥之处,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无机化合物的颜色是由化合物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吸收、反射、辐射可见光引起电子跃迁产生物质的颜色,物质的颜同同时受离子极化和配位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离子极化理论探讨了无机化合物颜色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阐述深、浅色位移的含义。指出了现行无机化学教材和文献[1-4]中应用高子极化理论解释无机化合物颜色变化的不妥之处,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阴阳离子相互接近时会产生极化作用。离子极化作用对无机化合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影响的程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H+对酸根产生强烈的极化作用,使酸根中的中心原子得电子而显氧化性;对同一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含氧酸氧化性的影响是元素价态越低,其含氧酸氧化性越强;在同一周期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氧化性从左至右依次增强。在同一主族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氧化性从上至下依次增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可见光及其互补规律、无机物分子内电子运动状态的改变、晶体缺陷、影响无机物颜色的因素等几个方面来讨论无机物颜色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物质的呈色机理,运用配位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讨论了无机物颜色的产生与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行《无机化学》统编教材讨论“离子极化与化合物颜色的关系”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阐述了术语“颜色深浅”的含义,提出了用离子极化观点解释物质颜色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电子的跃迁能级、离子极化作用、离子变形性、离子极化能几方面讨论了Cu(I)Ag(I)卤化物的颜色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计算确定无机化合物的化学式是高考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类题型.这类试题能综合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中的很多知识点,其特点一般是:首先通过实验测定待测物质组成中各元素或离子的质量,然后求出组成该物质中各元素或离子的物质的量,最后用比值法确定物质的化学式.解答这类试题必须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检验方法,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技能,灵活运用守恒原理.下面通过对典型试题的归类分析,以帮助大家掌握这类试题的特点和解法.  相似文献   

10.
从电子的跃迁能级、离子极化作用、离子变形性、离子极化能几方面讨论了Cu(Ⅰ)她(Ⅰ)卤化物的颜色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离子极化理论定量化的进展,并提出了离子极化的一个新的定量标度=化合物的离子极化度G,给出了其定义,计算公式,并用离子极化度数据解释了一系列离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取得了与事实基本相符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从无机盐溶解过程中的△_rG~φ、和△_rH~φ和△_rS~φ角度,讨论了无机盐的溶解原理,特别是对IA、ⅡA无机盐的溶解规律,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象征在表现主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茨杰拉尔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因其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高超的艺术成就,成为爵士时代的经典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充分运用各种颜色象征来反映时代特征,深化作品主题。本作主要分析了颜色象征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依据无机化学实验的特点,对如何在实验课程教学中用绿色化学的观念对传统化学实验改造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指出改进实验设计、改进实验装置、推行微型实验、开发现代实验技术和实验的末端处理是实现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就AB型化合物单链离子性百分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量度方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色彩艺术,从始社会审美意识的萌发到奴隶社会五色观的形成以及封建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人对色彩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独特伟大的贡献,形成了称之为东方色彩的风格,而且这些对色彩的认识与后来西方对色彩作出的科学结论是相吻合的。中国人是从自然、宇宙、政治、伦理上总结和形成了完全的色彩整体观念,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民族民间的色彩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金属氢氧化物基本是离子晶体,从阴阳离子之间的电力作用大小和离子水合与极化大小出发,探讨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及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通过研究分析无机化合物水解反应的影响因素和产物类型,得出可供读参考应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引进影响化合物化学键型的两个主要参数a与b.分别为电荷半径比之和(∑(Z/r))与电负性之差(△X1),从而建立了化合物分类判别的模糊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比较好地判别化合物的化学键型,分辨率达到了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