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文茜 《学语文》2013,(3):76-76
在讨论金圣叹的批评文体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对“文体”和“批评文体”的概念做简短陈述。首先,什么是“文体”?童庆炳先生将文体划分为“体裁”、“语体”、“风格”,认为文体是个大概念,并且是关于文学形式的大概念。我们再来看“批评文体”这个概念,蒋原伦先生曾提出,批评文体是体现在批评文本中的批评家的言说方式。知道了什么是“文体”和“批评文体”,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对金圣叹的批评文体做出分类。  相似文献   

2.
一高考从没发出过“淡化文体”的口号,话题作文也并不等同于“淡化文体”。以全国卷为例,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在文体上的要求:1999年是“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2000年是“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2001年、2002年、2003年的要求是“文体自选”;2004年、2005年的要求是“自选文体”;2006年是“自主确定文体”。《考试大纲》关于“写作”有“要符合文体要求”的规定,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更是规定了切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四档。可见,高考作文并…  相似文献   

3.
[考点精讲]近两年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由原来的“文体不限”变为“文体自选”。这一变化表明高考作文愈来愈注重文体的规范,强调写出文体特征。因为“自选”决不是淡化文体,不讲究文体,而是强调要选定一种文体,而且显现其文体特征。有同学误以为“文体自  相似文献   

4.
钟玉琴 《现代语文》2009,(1):131-132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及江苏省单独招生考试的作文都以话题作文为主,众所周知,话题作文一般是“三自要求”,即“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对于“文体自选”这一要求,有些学生有误解,以为可以不要文体,淡化文体,允许把作文写成“四不像”。其实,“文体自选”是指学生一旦选定某种文体,必须写得像这种文体。  相似文献   

5.
王竹香 《辅导员》2009,(22):9-10
文体规范,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是高考作文赢得高分的先决条件。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一般不规定采用某种文体,目的是让考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但有的考生误解了“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或者有的考生根本就不懂文体,以致写出一些“四不像”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教学文体”是指为了课程和教学目的而特意筛选并命名的一些基本文体类型。它通常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所谓“三大文体”,其实在民国时期是包括“普通文、应用文、文艺文”的三类文体。在国外写作教学文体还有“文学/实用”二分法、基于教学的文体“三分”法,以及其他一些方案。有必要搞清教学文体划分的必要性,它与真实文体的关系,以及划分的基本依据。在分析讨论中外一些常见的语篇类型划分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功能文体学的“功能性写作教学文体”划分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7.
捧读钱仓水先生的理论专著《文体分类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版),首先获得的深刻印象是全书采用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的写法,缜密的论证和精细的分析增加了理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如“引言”部分介绍文体分类,先说“体”,再“文体”,再“文体分类”,再“文体分类学”,再“现代文体分类学”,犹如抽丝剥  相似文献   

8.
面对一个“文体不限”或“文体自定”的作文试题,我们首先要在各种文体中做出一番比较与选择,并从中确定一种文体,然后才能动笔写作。在确定文体的时候,要努力做到四个“优先”:  相似文献   

9.
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似乎已成定律。2006年高考全国17套语文试卷,除湖南卷明确要求写“议论文”外,其余各卷一律是“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不仅高考如此,不少地方的中考作文也是“文体不限”。“指挥棒”年年如此,中学作文教学自然紧紧跟上,年复一年地“文体不限”。相沿  相似文献   

10.
话题作文形式灵活多变,今后几年高考话题作文仍将不限文体,但对内容会加以适当的限制。因此,在进行话题作文训练时,不能全面地“开放”,不能让学生太过“自由”,而应在文体和内容这两个方面进行一些必要的分解训练,以免学生会“误入歧途”。⒈文体分解训练高考作文规定“文体不限”。其实,“文体不限”并不是不需要遵守文体的规范。《考试说明》就明确规定要“符合文体要求”,每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也把“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和“不符合文体要求”等作为评判作文优劣的标准。为了能把握住文体规范,我们必须进…  相似文献   

11.
高考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被不少一线语文教师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淡化文体”甚至是不要文体。这种理解及其实践已渗透语文教育的全过程,蔓延到整个语文教育领域。语文读写教学必须接受文体的规范和制约。因为只有辨析文体,才能准确理解文本内容和把握作者的言语意图,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文体的淡化或强化,必须从不同学段和学生的学情出发,必须遵循语文读写教学规律;淡化文体不能“一刀切”;“淡化文体”还要处理好识别多体、擅长数体与自由写作、创新写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常言说得好:“写作无模式,文章有体裁。”虽然近年来中考作文大都是“文体不限”或“自选文体”,但这只是对具体文体不作强制性要求,并非是“取消文体”;考场作文如果文体特点不鲜明、作文形式不规范,是很难得到阅卷老师认同的。只有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才能写出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的高质量作文来。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高考作文,应该对文体作适当的限制。这句话,主要是针对高考作文“不限文体”而言。强调高考作文要“淡化”文体, 大概十来年了,真正对文体实行“大开放”,应该从1999年算起,自那年采用话题作文形式以来,高考作文对文体几乎再没作什么限制了,各种体裁都可用,“淡化文体”可谓得到最为彻底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淡化文体”但不能“淡”没了文体意识,要消除因“淡化文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正确认识“淡化文体”的真正内涵和“淡化文体”与文体意识的关系;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增强文体意识,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在阅读中了解和掌握文体特征,在写作中进行严格的文体基本功训练,规范文体要求;在低年级的作文考试中,体现出阶段性的学习训练重点,体现出不同年级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话题”与“文体”已经考了7年的“话题作文”,一大特色是“文体不限”。这类作文的命题,在文体要求和文体难度上应当说是一视同仁的,即既有利于写记叙文,又有利于写议论文;否则,命题者的“文体不限”便是一句空话了。考生千万不要费时去琢磨此题写哪种文体最合适,特别不能把“提示语”里的几句话。依次拿来充当自己的议论层次,这样做,看起来挺省事,其实犯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忌——成千上万的考生在文体选择和议论思路上”撞车”了!当许许多多考生都扑向议论文,都按部就班地解说“提示语”中的几个小观点时,每一位考生的个性就被扼杀了;…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高考阅卷一直在强调要加强对作文“文体感”的考查,有的甚至明确规定凡是文体不明(或称“文体感不强”)的文章均要与跑题的作文一样给予降分甚至不及格处理。2010年新颁布的《考试大纲》,则在“基础等级”中,明确要求所写文章要“符合文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具有现代文体意义的文体概念“散语”出现于宋代,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产物。与宋四六一样,“散语”同时具有文体和句式的双层含义。唐宋时代文人的文体观念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现代文体中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一类文体概念已经产生、成熟。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中考作文试题中“文体自选”或“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的要求,与其“随大流”把作文写成绝大多数考生都会选择的记叙文、议论文等常规文体,倒不如另辟蹊径,选择小小说来写。  相似文献   

19.
误区之一:“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 如果不管文体,信马由缰,文章就会不伦不类,成为“四不像”。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不限文体不是不要文体,而要确定用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写什么文体就是什么文体。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根据所选素材和表达的需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一种文体,然后按这一文体的有关要求写作。值得提醒的是,一般情况下,作为初中生以写记叙文为好,毕竟由于阅历的限制,大多数同学的认识能力尚不足以写出立意深刻的议论文来。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迅猛崛起的报告文学 ,是当代纪实文学文体的出发点和生长源。在报告文学中 ,作为文学“异己者”的 ,是新闻。 80年代中期以后 ,越来越多的作家有意淡化新闻性 ,一些新的“异己者”进入纪实文学取代了新闻的位置。它们是社会调查、政论、历史。文学与社会调查、政论的结合 ,产生了新的文体“当代纪实” ;与历史的结合 ,产生了新的文体“历史纪实” ;而纪实文学对文学自身审美特性的回归 ,产生了新的文体“纪实小说”。通过对这些文体的考察 ,可以认清当代纪实文学文体演进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