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班主任工作案例】坐在办公室里,无心地翻着手中的手机。看到一条家长发来的信息:“感谢赵老师,孩子今天似乎长大了许多……”看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昨天下午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冯冉 《早期教育》2009,(6):50-50
洋洋是个好动的孩子,他没有一刻安宁过,不是蹦,就是跳,再就是跑……为了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总是直接监督他的行为。在一次故事课上,洋洋安静地听着,我及时对他进行了表扬——亲切地称他为“安静宝宝”。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光对孩子说,别动电脑、别在睡前吃糖、别把嚼过的口香糖扔在地上、别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往往很难有好的效果。你加大的音量与夸张的表情反而很容易激发他的好奇心。孩子更大的兴趣其实在于“为什么不行”,当他的疑问没有解开的时候,他的好奇心就会演变为行动。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在中国,对于孩子,家长的态度永远是大包大揽,赶在孩子前面把问题解决完,而很多孩子既厌恶父母设计的路,又怕走错路辜负父母的期望,在亦步亦趋中变得迷茫,其实,父母应该把孩子交给世界,让他们独立地面对生活,在克服各种困难之中学会生存的技能。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文集》中陶先生从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间及解放孩子的时间等六个方面来谈如何解放小孩子,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这实际上就是说教师给学生“松绑”,才能增进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解放孩子的双手。以前教师、家长很少给孩子动手的机会,这样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束缚了他们的创造力。因此,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多动手,才能用好脑、用好手,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剪刀和不规则的多边形,剪一剪、拼  相似文献   

6.
一天晚饭后,女儿对我说:“妈妈,我要给你们大人提意见。”见女儿说得很认真,我禁不住笑着说:“小孩子家有什么意见?好,提吧!”女儿说:“敢情你们大人轻闲,而做孩子的天天都要听你们大人说这说那,做这做那,多累啊!”说到这里,女儿的小脸蛋涨得通红。我忍不住笑道:“大人怎么轻闲?每天上班,回家还要洗衣服,做饭……”不等我说完,女儿便连珠炮似地抢着说:  相似文献   

7.
金燕 《考试周刊》2013,(86):188-188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给予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同伴,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以肯定的态度看待每位幼儿,并且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持接纳的态度。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性才能得到增强,才能在角色中充分体现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一次,我和孩子一起到亲戚家去。在路上,我随意把烟头扔到路边,孩子不高兴了,立即说,爸爸,那边有垃圾桶。我只好把烟头拾起来,把它扔进了垃圾箱。后来我发现,从那以后,孩子似乎很少在马路上乱扔什么东西了,这给了我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9.
今年春晚,当《爱我你就抱抱我》的歌声结束时,主持人给一位小朋友发了红包,并用充满童趣的话问:“拿到红包了吗?”这位小朋友天真地说:“里面有的,不是空的。”听到这里,我总感到缺少了什么。当时,我真想走到舞台上问一句:“小朋友,你打算怎么用这压岁钱?”  相似文献   

10.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就是传统的元宵佳节。想到幼儿园的陈阿姨家在外地,一个人过节冷清,就把她请来与我们一起过节。  相似文献   

11.
撑竿跳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重大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记录。将之提高一厘米。  相似文献   

12.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但是许多家长难以理解,更难以做到。作者在辅导孩子时,并不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而只给孩子无根求助毫毛,从而把父母主动的管变成孩子真正的需求。这些做法或许对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晓雪 《家长》2005,(12)
撑竿跳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因为在重大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记录,将之提高一厘米。巴塞罗那奥运会前有人披露:布勃卡训练时经常跃过6.25米的高度,但在正式比赛中他从不急于求成,而是一厘米一厘米地提高成绩,一次次地打破记录。布勃卡这充满智慧的“一厘米”值得为人父母者深思。“一厘米”是一种追求,一种切实可行的追求。家长出于“对孩子负责”的良苦用心一般都会精心为孩子设计一个美好的未来,但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基础水平,一味求高、求快。于是,面对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梦想,孩子望而…  相似文献   

14.
陈炳玉 《中国教师》2009,(Z1):321-322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幼教改革的结晶,是现今幼教工作的指南。为此,进行了认真的自学,然发现短短几页中竞有六处提到了"自由"二字。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什么是自由?对幼儿园孩子来说,就是行为上的少有约束与心理上的安全感。细细感悟  相似文献   

15.
陈安云 《现代家教》2002,(11):20-20
依恋是人与生俱有的一种情感表现,是儿童寻求企盼与另一个人保持亲密接触的一种倾向。它源于孩子对抚养、照顾、关心、爱护他的人的一种安全感、信赖感,和由此产生的亲情需要和体验。一定的依恋对儿童以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及对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它有利于诱导一个人的信赖感及自我信任。而过度的依恋则是一种病态的情绪反应,它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离开他所喜爱的人或物。一旦与他们分离,便会出现哭泣、吵闹、闷闷不乐、少言寡语、与其他人疏远等与日常反应异常的行为,以至于身体感到不适,出现头痛脑热等生理症状。这一切不仅影响了儿童正常  相似文献   

16.
我朋友儿子头上有三个发旋,按照我们当地的说法,发旋要是长得周正,在脑门顶上不偏不倚,孩子脾气大多温顺;发旋越多,脾气越倔强。孩子一出生,朋友妈妈说:“这孩子不好带,脾气倔!”朋友当然不高兴,怎么能把这样毫无根据的话当真。  相似文献   

17.
正一段不能重复、无法复制的童年,不仅是孩子通往未来的基础,更是他多年后回望的"独家记忆"。父母所给予孩子的关爱与帮助,会让孩子懂得生活的意义,为他开启一个"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8.
王敏 《宁夏教育》2007,(7):153-154
5岁~10岁的孩子,已经有了比较、区别“善恶、美丑、好坏、优劣”等方面的能力,但少年儿童在“单纯”中,易产生偏执和片面性。因此,做家长的应给孩子从小讲点“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女儿放晚学回家后,匆匆拿了半包饼干就和小伙伴们跳皮筋去了。吃晚饭时,我发现她依然挺能吃,心里纳闷,她平常不是这样子的。我问她:“你刚才不是吃了饼干吗?怎么还吃这么多?”她说:“爸爸,那些饼干我只吃了两块。”“哦,那半包饼干都哪儿去了?”她说:“我刚吃了两块,就轮到我跳皮筋了。我把饼干放在一块干净的石头上,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个愿望:还孩子们幸福童年,让孩子们少受罪。这是一个泥土般质朴的教育愿望,也是一个星空般高远的教育梦想。让孩子少受罪,就要让孩子"睡得好"。我国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是不争的事实,这直接影响了少年儿童身体正常发育和心理健康,也会带来学业成绩的下降。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晚上睡眠时间每多一小时,成绩就会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