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职业培训是指按一定社会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标准,对劳动者进行系统的培养、训练,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潜质,使其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培训活动,它是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手段。本文立足于职业培训规范研究,在研究国际、国内培训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技能培训规范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目标是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着眼于为劳动者提供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服务,提高培训质量,提升人力资源整体开发与利用水平,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随着本市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和优化,人力资源的矛盾日益表现为:城乡企事业单位人员的技能水平与岗位技能要求不相适应,结构性失业问题比较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同时并存,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坚持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快培养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相似文献   

3.
一、职业培训基本情况与评估(一)职业培训发展情况职业培训是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知识与实际技能培养和训练的职业教育活动。深圳市职业培训改革经过三个发展阶段:1980—1984年自发办学阶段;1985—1995年逐步规范阶段;1996一现在深化发展阶段。历经改革变迁,职业培训改革取得一些成就。1、培训数量与质量有所提高。2002年,全市职业培训总量达到116.2万人次,比上年培训量82万人次增加34.2万人次,增长42%。其中,技术技能培训达到59.2万人次,占51%;培训促进就业,全市1.2万失业员工参加培训,其中72.1%实现了再就业。2、培训方式和内容丰富多样化。2…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教育是在高中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职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还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5.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这类学校由于生源的特性,决定了其学生素质,尤其是基本素质。因此,在为国家培养素质全方位的技能型人才这个大目标下,教育者在做好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将加强学生的德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6.
职业培训是指接受培训人员进行职业知识与实际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活动。它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劳动就业的重要基础。职业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提高职业培训质量是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是职业岗位与工作岗位的内涵理解。作为以培养职业素养为特征的高等职业教育,其任务不单单是某一个工作岗位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应该是若干工作岗位群所需知识技能的训练。二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拓展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应面向未来“职业人”的职业岗位,而不是某一具体的工作岗位。三是职业培训与职业文化的引入再造。  相似文献   

8.
《中国培训》1999,(11):18-20
劳动保障部发出《关于印发在职业培训工作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若干意见》的通知劳动保障部目前发出《关于印发在职业培训工作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若干意见》的通知,本刊编发如下。一、职业培训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坚持职业培训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为劳动者服务的方向,把培养劳动者的实践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注重培养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激发劳动者的创新意识,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职业资格证书标志着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水平。与学历证书不同,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相关。职业教育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2000年3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中明确提出“职业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及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证书后,才能到技术工岗位就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仅可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而且可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社会的需要。为此,笔者对慧翔职专学校实行职业资格证…  相似文献   

10.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三年制学生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两年在学校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职业素质,再用一年到企业接受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最感困难的就是实习实训问题。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和岗位针对性,是以受教育者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岗位能力为目标来实施教学.专业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为主要任务而设置的,主要包括以传授所需的专业知识为主的理论课程和以实际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践课程.如何以岗位能力为本位,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我校开设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开发为例,对此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职业岗位教育,职业教育所要求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直接适应某一岗位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在毕业之后就能以最快的速度顶岗工作。职业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学生的职业体能十分重要。本文以职业学校体育体能创新教学为主题开展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围绕提高劳动者技能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相继实施了国有企业招工培训、玉树灾区重建人员培训、未就业大学生技能培训、3+1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项目,全省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4.
程芳 《陕西教育》2008,(6):71-71
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部分内容。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的职业教育,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之分;职业培训是非学历性的短期职业教育,如岗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职业化"的核心是职业素养的养成训练,"职业化"就是职业素养的专业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是面向职业岗位群,以横向扩展能力培养为主,纵向延伸能力为辅,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必须以个体职业化素质的养成训练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设计、文化环境设计、职业素养训练流程设计,构建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6.
建立职业培训体系的构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培训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职业教育培训必须同社会要求相适应 ,就是建立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把职业培训真正推向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确立 ,为真正实现职业培训与职业安置就业、职业岗位待遇相结合提供了一个枢纽站 ,是促进新世纪职业培训事业发展的一个有力手段。这个手段不仅使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 ,根据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按照国家的职业标准来开展培训教学活动 ,并促进企业职工的在职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而且可以增强企业和社会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积极性 ,使职业教育培训成为劳动者个人消费…  相似文献   

17.
联邦德国的职业训练系统由三个主要子系统组成:(一)在职的职业培训公司;(二)半工半读的职业学校(the part-timevocational school);(三)全日制的职业学校。现分述于后: (一)在职的职业培训在职的职业培训,是以公司为主的职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培训》2002,(8):11-12
为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提高,从现在起到“十五”末期,实施本计划。一、目标任务(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提高下岗失业人员、青年劳动者、企业在职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今后3年,要重点做好再就业培训和技工培训工作。强化再就业培训,力争使培训合格率达到90%,培训后就业率达到50%以上;推行创业培训,力争使成功创业率达到40%;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劳动者,使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数量和比重有明显提高;全面…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部署,加大推行就业准人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力度,努力拓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领域和覆盖面,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推进我省职业培训鉴定工作的发展.近年来,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大力发展职业培训,积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技能型劳动者,为提高我省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是知识本位与技能本位的辩证统一,它已成为培养劳动者可塑性与定向性的有机结合点。因此说,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如何将对劳动者能力的培养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职业呈现单一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体力劳动的岗位与脑力劳动的岗位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劳动岗位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边际化形态,形成为由一种主要岗位与多种可转换岗位结合的新的岗位架构——复合岗位架构,这就要求劳动者掌握同一职业的不同岗位的多种知识和技能。由此要求劳动者具备综合型的职业能力。可以说,职业教育要培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