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近几年频繁暴发的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给公众带来了困扰,也给执政者有效调控舆论增添了阻力。谣言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现象,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本文结合近年来有代表性的突发公共事件,重  相似文献   

2.
王灿发  何雯 《青年记者》2009,(20):28-29
在近几年频繁暴发的突发公共事件冲,谣言传播给公众带来了困扰,也给执政者有效调控舆论增添了阻力。谣言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现象,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本文结合近年来有代表性的突发公共事件,重点分析谣言传播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04,(29):69-69
好消息长寿有望鸡蛋带来危险?心理品牌胜于口味坏消息新知生物黑猩猩也传染哈欠关于人类打哈欠会传染这一说法已经获得了科学上的某些验证。现在英国斯特林大学的一个科学小组研究表明,黑猩猩打哈欠也会传染,这也许给相关研究提供了某些提示。实验中,在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动物研究所,研究小组给6只成年的黑猩猩以及3只小黑猩猩播放了其他黑猩猩打哈欠的录像。面对打哈欠的录像,两名成年黑猩猩明显增加了打哈欠的频率,而另外几只则没有什么反应。研究者说,黑猩猩当然不会了解实验的目的,不会如人类一样可能受到心理暗示,但33%的成年黑猩猩表…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通俗小说作家在作品署名时多用别号,在现实生活中还有频繁改换姓名的风尚.这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是一种独特现象.别号和频繁改换的姓名,都是作家心灵的外化,从中可以透露出作家的某些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5.
李黾  龙卫东 《传媒》2002,(7):46-46
热点,作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而产生的社会学概念,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转轨变型的加速而越来越为人们所频繁使用。热点作为一种有显著影响力的社会现象,也日益引起新闻界的关注和重视。笔者认为:热点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人们给予普遍关注的某一现象或突发事件。热点既存在于人类社会,也存在于自然界;热点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特征,在不同时  相似文献   

6.
热点,作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而产生的社会概念,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转轨变型的加速而越来越为人们所频繁使用。热点作为一种有显著影响力的社会现象,也日益引起新闻界的关注和重视。那么究竟什么是热点新闻呢?笔者认为它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热点报道的客观内容是群众普遍关  相似文献   

7.
程博 《东南传播》2022,(1):111-114
在这个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的时代,准社会互动和准社会关系愈发频繁地被用于解释广泛的媒体曝光现象,并探讨媒介人物以及媒介用户的特征同准社会交往的关系,以及由准社会现象中介或影响的效果.相比于现有研究对准社会交往外延的拓展,本文更倾向于以一种元视角探析准社会现象的非互惠本质,并认为新媒体为名人所带来的同粉丝的积极互动,不过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舆情反转作为一种特殊的舆论传播现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让教育更加有质量.然而,在教育舆情反转的过程中,会消解民众信心,造成谣言扩散,即便最终辟谣,也会给教育事业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因此,本文分析了教育舆情反转现象成因,并尝试提供合理的规避路径.  相似文献   

9.
目击     
《中国新闻周刊》2014,(29):16-19
懵懂 7月29日开斋节,印度新德里贾玛清真寺,年幼的穆斯林小女孩忍不住在节日仪式上打哈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报业发展局势中,既可看到免费报纸迅速崛起,也可看到纸质报纸发行提价已在国内外频繁出现。提价究竟是逆势而行,还是一种新的经营环境中隐现的发展趋势,有其合理性存在?文章试图对此从纸质报纸发行提价状况、为何提价,以及怎么提价3个层次来分析,在梳理报纸提价现象的基础上,探讨纸媒提价的缘由以及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刘瑛 《兰台世界》2005,(4):10-11
“弃档”、“重新建档”这两个现象,是近两年在我国人才频繁流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对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冲击的现象。那么,它是否成为推动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促进人才交流,保证人才不流失、不浪费的一种动力呢?专业人士对此看法不一,但绝大多数持否定态度。因为它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人才交流过程中的畅通,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出现的弊端,也是不可避免的。而笔者认为,不能单纯地论断孰是谁非,这种现象的出现,势必也有它生存的土壤和外界环境的刺激。从“弃档”现象看,“人档分离”是成为“弃档”的一个重要诱导因素。就是说,流动人员的工作单位与人事档案往往不在同一地区,从整体上看,社会档案意识不高,  相似文献   

12.
轻挠能够解痒,打喷嚏可以清理鼻腔,饮水是为了缓解口渴,那么,打哈欠……也总有些作用吧  相似文献   

13.
肖健 《电子出版》2005,(1):51-52
2004年,网络安全问题仍十分严重,安全威胁十分突出,包括各种病毒频繁发作、黑客频繁攻击、垃圾邮件侵扰,安全需求的不断凸显也给网络安全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4.
网络公关的危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公关也称网络炒作,是一种近些年来在我国互联网上频繁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其人为地制造各种网络热点、网络红人和网络事件,炒作各类网络话题,制造虚假的社情民意,通过影响社会舆论导向误导大众和政府的决策,给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正常的舆论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本文试图通过对此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到应对网络水军的办法,使人们能够理性、客观、清醒地看待网络炒作,不被其公关和误导。  相似文献   

15.
王桂英 《大观周刊》2011,(14):227-227
文章对如何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只有歌唱姿势与科学的发声方法(即保持"打哈欠"状态、歌唱的呼吸、支点的感觉)协调统一才能在声乐训练中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  相似文献   

16.
频繁发作的涉爆案给公共安全撕开了一道道裂口,而如何弥合这些裂口正困扰着古城西安  相似文献   

17.
“恶搞”一词于2006年频繁出现在大众媒介视线中,其发展趋势和发展规模势如破竹,在新兴媒介介质群中抢得了一席之地,网络恶搞因其承载着更能娱乐大众身心的快乐元素和对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颠覆形式而备受受众群体的关注,并将其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提出。而如果分析网络恶搞的形式和内容,也无非是恶意或不恶意的夸张表现的视频影像以及恶意或不恶意的网络媒体语言这两种。因新近读到一则恶搞的假消息而再次引发了对于网络恶搞的几点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陈伟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236-237
在电视节目当中,如何借助情景再现的方式讲故事?这是本文着力探讨的内容。情景再现作为一种被东西方电视界所认同的电视表现手段,近年来频繁出现在一些故事类、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当中,本文从这一现象出发,总结了情景再现的方式,分析了情景再现的作用,并对误用、滥用情景再现可能引发的表达危机进行了反思,并做出了提示。  相似文献   

19.
央视国际网站近日刊登了央视“朝闻天下”栏目主持人文静就节目当中打哈欠一事向广大观众和网民致歉的致歉信。文静在致歉信中写道.“4月17日。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进行当中.作为主持人.我把直播时间误认为是广告时间.同时,没有听清导播的口令.出现了疏忽懈怠。  相似文献   

20.
最近浏览报纸,发现在消息中经常出现序数罗列现象。如报道某单位一项工作措施,在一是什么、二是什么下面,又套有一是啥、二是啥。某报一个要闻版上竟然出现4条这样的消息。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记者不懂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混淆了消息和公文的区别呢,还是不愿动脑筋,照抄照搬讲话材料、文件等所致,拟或是编辑挑到篮里就是菜,缺乏为他人作嫁衣的敬业精神?这样写出来的消息,即使是很有新闻价值,也会被淹没在大一、二、三、四套小1、2、3、4序数罗列的形式中,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甚至会引起反感。这种现象频繁出现,反映出一个文风问题。早在194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