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油田稠油老区特超稠油热采井口蒸汽干度平均为76.8%,地面输气管线热损失为6.26%,注汽过程中井筒热损失为9%~16%,井底蒸汽干度为40%~50%,热能利用率偏低,严重影响了热采开发效果。通过对整个注采系统热能损失点研究分析认为,要保证井底蒸汽干度,需提高注汽锅炉蒸汽干度,改善蒸汽集输过程保温措施,优化配套井筒隔热工艺,从而提高热能利用率,改善热采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注汽锅炉的工作效率逐渐的提升,作为稠油开采过程中,关键的高压蒸汽注入的设备,常常会受到蒸汽干度的影响,导致油田注汽锅炉运行受到影响,稠油热采受到限制;对此本文就注汽炉蒸汽干度多变量预测控制,结合其控制系统的原理,以及仿真检测进行分析,希望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春光油田春10井区为典型的稠油油藏,目前采取蒸汽吞吐的方式进行开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暴露出较多问题。蒸汽吞吐生产效果受油藏地质特征、井参数、注采参数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应用统计法、灰色关联法、对比法、数模法等分析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后对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统计法、灰色关联法在本区影响因素评价中不适用,综合对比法、数模法分析结果,认为影响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为油层厚度、水平段长度、水平段垂向位置、注汽干度。针对主控因素进行了数模及实验研究,得到了适合于春10井区油藏热采开采的最优化参数,为本区及同类油藏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进一步热采吞吐开发,稠油区块进入蒸汽吞吐多轮次开发后期,面临着油汽比低、含水上升快,周期短、套损井增多等问题,部分井区难以满足油田经济开发需要。其余深层稠油、边底水稠油因为注汽效益差,目前基本不注汽,维持低产。近两年研发了稠油活性高分子降粘剂,弥补传统降粘剂的缺陷并解决现场生产难题,且该技术具有成本较低、节约能源、安全环保、施工周期短以及无需动管柱等优势。截止目前,该技术已经在河口厂应用14口井,累增油6200 t左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目前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过程中的窜流问题,研制了聚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由聚氧丙烯双烷基酚醚和氯化亚砜反应合成中间体,而后在160℃下,磺化8h得到。该聚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具有耐温性好、起泡能力强、低界面张力等特点,能够满足稠油油藏调整吸汽剖面,增加洗油效率,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要求。目前胜利油田的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较低,注蒸汽  相似文献   

6.
孤东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目前稠油热采区已进入多轮次吞吐阶段,开发效果变差,高、低渗透层动用差异大,汽、水窜状况日趋严重,部分井注汽压力低,注汽效果差,汽驱井注汽压力低,汽驱井与对应油井存在汽窜现象,为解决这一矛盾,需对稠油热采井进行调剖封窜,封堵高渗透层和大孔道,改善吸汽剖面,提高注汽效果,增加稠油井产量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就是氮气+泡沫热采调剖技术。该项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注入蒸汽的波及系数,有效地降低油层水的相对渗透率,控制水的指进或锥进,提高蒸汽吞吐开采的阶段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王克兢  姚兰芳 《内江科技》2009,30(1):100-100
通过对王庄油田沙一段油藏进行研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薄层稠油油藏的散热规律,根据由藏性质特点.对注汽强度、千度、速鹿及注汽量等参数进行研究及优化.从而提高薄层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本文以王庄郑41块为例介绍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注汽过程中的热损失研究应用.从而为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稠油井蒸汽吞吐矿场油汽比预测、工况分析、注汽参数设计等建立数模和开发软件,指导矿场稠油井蒸汽吞吐管理,优化了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得到了稠油井蒸汽吞吐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稠油油藏是孤东油区的重要油藏类型,其动用石油地质储量占全区的16%,标定可采储量占全区的10%,主要采取蒸汽吞吐的开发方式,部分单元采取蒸汽吞吐+间歇蒸汽驱开发。稠油油藏开发初期主要采用参数类比法、经验公式法、地质综合研究法标定可采储量,开发中后期主要采用注采关系曲线法、递减法标定。从应用效果来看,注采关系曲线法和递减法能够比较准确的反应开发实际,但递减法是稠油油藏可采储量标定方法最终选择,而初始递减率及递减段的选取是递减法标定可采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辽河油田W块为深层薄层状特超稠油油藏,2005年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整体开发。在水平井蒸汽吞吐周期生产规律研究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影响水平井蒸汽吞吐的主要地质参数及动态操作参数进行了研究,认为油层厚度、流动系数、注汽速度及蒸汽干度是水平井蒸汽吞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彭斌望 《内江科技》2010,31(9):101-101
孤东稠油区块GD827、KD641等区块属敏感性稠油油藏,其油层具有胶结疏松,泥质含量高,油稠等特点,由于地层敏感性强,且具有多重敏感性,注蒸汽过程中粘土膨胀,堵塞喉道,造成渗透率下降,注汽压力升高,注不进汽,影响开发效果。针对敏感性油藏特点,在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基础上,开展了CO2热采增效技术研究,来提高储层的采出程度,对实现孤东敏感性稠油油田的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于源  李军立  周杨 《科技风》2014,(24):34-34
针对中原油田内蒙探区稠油特点,进行单一注蒸汽实验,分析研究了该水平井条件下最佳的蒸汽注入量,实验结果表明,蒸汽注入量在120ml左右时相对于其他组方式而言,水平井开井生产效果最佳;分析了在有效经济范围内不同注入比例对稠油开发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注入顺序能够影响水平井开采效果,对指导实际矿场生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孤岛油田南区稠油各单元的实际生产情况,优选井点进行分类治理。针对高含水井、低能量井、出现油稠、拉不动等举升问题、开发效果差的稠油井,分别应用氮气泡沫蒸汽吞吐工艺、蒸汽吞吐伴注CO工艺、空心杆电加热工艺优化技术。通过三种工艺技术的实施,南区稠油生产情况明显好转。2  相似文献   

14.
稠油热采工艺中,配套使用金属扩张式封隔器和井下温度补偿器,可以减少井筒热散失,提高井底注汽干度,防止蒸汽窜入油套环形空间,保护套管。但在注汽过程中,粘附在套管和隔热油管壁上的各种固体物质脱落堆积到封隔器处,水分蒸发后变硬,造成转抽作业时管柱卡,井口无法打开,处理不当会给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损失。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形成了有效的解卡方法,设计加工出了专用工具,攻破了困扰稠油作业的一项难题。  相似文献   

15.
孙佳 《内江科技》2013,(2):162-162
稠油的主要特征是粘度高、流动差等特性,但对温度敏感主要表现在从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体的温度差异上。转变温度越低,原油的流变特性越好,对注蒸汽热采越有利,反之则越不利。因此,目前开采稠油的主要方式是蒸汽热采,本文总结了热采机理及对蒸汽的要求,为其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稠油开采过程中,稠油井注汽用湿蒸汽发生器及其附属设备的安全高效、清洁环保运行对于稠油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排放扩容器是湿蒸汽发生器附属的必备设备之一。排放扩容器运行产生噪音是注汽站噪声的主要部分,噪声峰值能达130db,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排放扩容器就是将湿蒸汽发生器及注汽干线内的高温高压气体也必须先导入的装置,通过对蒸汽发生器及管线放空,形成湿蒸汽发生器→排放管→限流孔板组→排放扩容器→放空的循环,本文通过对传统排放扩容器的噪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彻底治理湿蒸汽发生器在一启一停时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张秀舟 《内江科技》2007,28(9):111-111
在对孤东油田稠油注蒸汽井防砂和注蒸汽的现状分析基础上,探讨了注蒸汽井出砂的规律和产生汽窜的原因与特点,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防砂与注蒸汽转向功能一体化的材料,在孤东油田现场应用试验2井次,成功率100%,取得了良好的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18.
辽河油田Q块为中深层普通稠油油藏,该块于2006年年底开始了工业化转驱,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本文从蒸汽驱开发阶段、动用程度、驱替地质体等多角度进行了工业化汽驱评价,并针对工业化实施过程中纵向蒸汽超覆、平面蒸汽前缘推进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多点注汽、多井采液、液流改向等调控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工业化蒸汽驱开发效果,为国内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石剑 《内江科技》2014,35(10):94-96
针对稠油热采开发过程中高温蒸汽注入引起的岩层骨架应力、储层压力、温度耦合变化问题,应用连续介质力学和能量守恒理论,建立了稠油注蒸汽热采开发的热—流—变形耦合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COMSOL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温度波及范围和传播速度与岩石的物性参数孔隙度和渗透率有关,并且在开发过程中热—流—变形耦合效应显著,由于地层流体高温膨胀引起的高压力,会导致位移、变形,甚至地层结构破裂。这个模型可以用于蒸汽注入温度优化和油藏、地质、热-流动力反应、地应力水平等综合作用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风岩 《金秋科苑》2009,(20):76-77
针对三塘湖油田西峡沟区块中浅层低渗稠油油藏特点,确定蒸汽吞吐开采方式。通过优化注汽参数优选注汽和采油工艺,形成配套开采技术,并在2口井进行矿场试验,A21井油汽比0.48,A4井注汽1500m^3,产液1565.2m^3。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