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引导青少年人格走向健全和完善,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国学者赫尔巴特指出: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因此,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定要从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开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们都采用一灌到底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新课程强调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要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更要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通过教学渗透价值观的教育,加深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认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得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发展。物理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目标体系,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第三维目标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是全社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弥补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目标缺失,影响认知发展的情感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教学中,要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层次的课程目标。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寻找一份与时代相和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应成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应用,或者说如何在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引下转变教学行为,发挥学科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我想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其情感、态度、心智与价值观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把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到外语教学中,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7.
郑秀琴 《中国教师》2011,(Z1):40-41
<正>新课改要求历史学科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政治教育向能力培养上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尝试着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一、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要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和思辨性都较强的课程,既承担着学习历史知识的重任,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境界塑造等功能.然而,从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来看,还远远没有实现这一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都起着相当的作用,笔者从当下学生阅读的现状入手,着重就"激发阅读的兴趣"与"培养阅读的习惯"这两个方面谈谈如何让孩子阅读。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当代的中等职业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健全的人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观,并且还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与德育教育有效渗透结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要满足历史学科教学特征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远大理想教育、道德意志教育等,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心,使学生发展全面,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从历史教学实践看,人们对前两方面较为重视,而对第三个目标关注不够。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反过来又影响对历史知识的获得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  相似文献   

13.
赵海蓉 《成才之路》2010,(21):83-84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那么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他们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  相似文献   

14.
刘宝玲 《甘肃教育》2020,(5):146-146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标准》和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根据“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完成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特别要注重历史课程在情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独到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先进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文章尝试将"沉默的螺旋"理论介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分析将"沉默的螺旋"理论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能性,探讨大学校园"三圈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建设校园"三圈文化"。  相似文献   

17.
周广玉 《教师》2014,(33):84-85
信息文化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信息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益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本文从信息文化氛围的营造、课堂信息文化的渗透、最新信息文化的传递、正确的信息价值观的培养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丽莉 《考试周刊》2014,(53):140-141
<正>《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堂教学要关注物理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要让学生体会物理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纵观物理学发展历史,每一个新发现、新创造、新思维、新理论,无不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因此,物理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方法与能力方面的教育,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充分挖掘物理的人文教育功能,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意志与素质方面的人文教育,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远大的抱负和勇于追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本文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看重情感教育,旨在使语文教学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它是一门包容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领域特有教育资源的综合课程,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强调社会主体观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实验稿)》指出:"对学生而言,人文素质实际上是指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其核心是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