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两级传播流”理论的贡献,不仅在于其开创了大众传媒的有限效果时代,更重要的是它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更突出个人影响——面对面的交流弥补大众传媒宣传的不足,因此,它不仅是一种“信息流”,更是一种“影响流”.本文从“两级传播流”的第二级入手,运用“意见领袖”、个人影响和人际传播等概念,通过对四川彭州宝山村在5.12地震前后信息传播的特点分析,得出人际传播是农村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的结论,并基于个人影响广泛存在的事实,认为在中国农村存在着“两级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一个事关新闻传播效果的大问题。离开“三贴近”,新闻必然会远离受众;“三贴近”是新闻报道的着眼点与最终归宿;只有践行“三贴近”,才能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第四章,运用“在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更加强调个人信念对自身行为和思想的作用”的社会认知论理论框架,对“社会传播与创新”现象所做的解释,似乎轻易跨越了传播学的界限。可别小看这些偶尔涉足者,传播学奠基者威尔伯·施拉姆形象比喻为“沙漠绿洲”的“长途旅行的过客”,他们当中,调查总统竞选的哥伦比亚学派代表人物、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研究传播与态度改变的耶鲁大学心理学家霍夫兰等,带来过传播学的短暂繁荣。  相似文献   

4.
网络"粉丝"文化社区传播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粉丝”文化在网络环境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粉丝”文化社区的形成有赖于网上传播和网下传播两种机制的合力。本文重点考察了“粉丝”社区的网上传播机制,并简要介绍了其网下传播方式。从中可以看出网络“粉丝”文化社区与现实“粉丝”文化及其他网络社区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两级传播论的观点认为,意见通常从广播和印刷媒介流向意见领袖,再从意见领袖流向人群中不太活跃的部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被理解成意见领袖,把知识信息直接传递给学习者。但在网络教学中,知识传播通过网络来传递,教师与学习者不再直接面对,因而两级传播论在这一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良好传播效果的获得,是传者、媒介和受众三者协调互动的结果。任何一方的失误都会导致新闻传播中“漂浮”现象的产生。本文将分析由于传者的传播失误导致新闻传播活动的“漂浮”。同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这篇帖子开启了徐本禹传播事件的良好开端,文章主要从受众角度对该帖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网络媒体和传统主流媒体如何互补、互动,使“徐本禹事件”的传播效果达到了最佳化。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帝国主义”和“跨文化传播”是两种不同的对文化传播的认知与分析模式。两种文化传播理论都有其产生的现实语境,“文化帝国主义”是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具有良知的文化批判,但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成熟,各文化形态的触碰日益频繁,联系日益紧密,依赖日益加强,相互的了解和尊重日益增多,“文化帝国主义”也必然的受到了批判;“跨文化传播”就是在重新把握现实的基础上,强调各文化形态要自觉地以更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审视他人,反思自身,以自由和平等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碎片化”概念的阐析,从价值取向、受众群体、媒介市场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碎片化”语境下电视传播的趋势,专业化、多元化、本土化、个性化是“碎片化”语境下电视传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南国农先生不仅为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科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构建教育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以及确立其在教育技术学中的理论基础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南老师就提出传播理论是电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明确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并对教育传播理论和传播要素的整体性做了进一步的阐释;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南先生又进一步论述了教育传播学的体系问题,形成了教育传播的本体论、过程论、信息论、符号论、媒体论、主体论、环境论、效果论和方法论等“九论”框架;在信息时代,南先生积极鼓励教育技术工作者对教育传播学进行研究,并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未来充满期望。  相似文献   

11.
结合集合论中的良基定理,建立了良好构成的图的概念,利用图的知识来得到良基定理的等价定理,是图论在集合中的一个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结合集合论中的良基定理,建立了良好构成的图的概念,利用图的知识来得到良基定理的等价定理,是图论在集合中的一个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克里斯塔勒理论和廖什理论形成机制的对比研究,揭示了两种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重大差别。对它们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书探讨,揭示它们在区位论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中介地位及其在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一阶形式语言L={ ,0}中,用模型理论对交换群进行研究,证明了整数环上的任意基数无扭模,都存在基数非自由模的无扭模,不存在有限交换单群公理,而素数P阶交换单群理论是范畴理论.  相似文献   

15.
客家研究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承担了为被歧视的客家人辩护的功能,但同时客家文化和所有地域文化一样是旧世界地理封闭和社会封闭的产物,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客家学与所有地区性文化一样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球化格局下,客家学的价值和功能应作大的调整,以使客家文化研究纳入人类文化中。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特有概念,其形成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庄子和佛家六根说谈起,阐述了意境论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范畴化理论与零度偏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化理论与零度偏离理论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它们的共性包括:前提相同,过程相同,目标相同。它们的差异包括:学科背景不同,模式策略不同,运作方式不同。范畴化理论具有认知性、主观性和思辨性,零度偏离理论具有伦理性、互动性和艺术性。不同理论间应该加强相互的借鉴和吸收。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新的认知动机理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自我决定理论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类行为的自我决定程度,认为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支持自主、能力、归属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来增强人类的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促使人类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四个分支理论进行阐述,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学导论与尝试教学理论的特点,介绍了其课堂实施步骤,并提出:二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