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8月,《武汉晨报》“倾诉热线”注册申请获国家商标局批准,开新闻媒体类产品商标注册之先河。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倾诉热线”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2.
仔细品味《中国档案》2006年第8期刊登的赵跃飞的《档案的草根味》之时,又觉得闻出了“味”外之“味”,而这些“味”外之“味”,颇值得档案人玩“味”。  相似文献   

3.
这本书,希望邀请读者和我一起出发,跟着节气老灵魂的脚步,找寻久违的味道,缓慢咀嚼岁月的芳香,建立属于自己的乡愁坐标。总在旅行结束后,旅行才开始。食物所带来的美好记忆,经常成为我旅行的任意门。春天吃到三星葱,脑海浮现一群妈妈们浸在池里洗葱的身影;闻到盛夏的芒果香,想起在小琉球岛上漫步的星光,还有阳光下大口啃咬芒果的痛快;龙眼盛产的立秋时节,我边剥壳边怀念台南东山桂圆咖啡的香甜;凄冷寒冬喝着老姜香糖茶,彷彿闻到嘉义梅山炒香糖、满室弥漫的香气。那些散落在台湾各地的美好味道,总是萦绕不去,如潮浪般轮流叩问,何时再出发?  相似文献   

4.
总在旅行结束后,旅行才开始. 食物所带来的美好记忆,经常成为我旅行的任意门.春天吃到三星葱,脑海浮现一群妈妈们浸在池里洗葱的身影;闻到盛夏的芒果香,想起在小琉球岛上漫步的星光,还有阳光下大口啃咬芒果的痛快;龙眼盛产的立秋时节,我边剥壳边怀念台南东山桂圆咖啡的香甜;凄冷寒冬喝着老姜香糖茶,仿佛闻到嘉义梅山炒香糖、满室弥漫的香气. 那些散落在台湾各地的美好味道,总是萦绕不去,如潮浪般轮流叩问,何时再出发?  相似文献   

5.
总在旅行结束后,旅行才开始。食物所带来的美好记忆,经常成为我旅行的任意门。春天吃到三星葱,脑海浮现一群妈妈们浸在池里洗葱的身影;闻到盛夏的芒果香,想起在小琉球岛上漫步的星光,还有阳光下大口啃咬芒果的痛快;龙眼盛产的立秋时节,我边剥壳边怀念台南东山桂圆咖啡的香甜;凄冷寒冬喝着老姜香糖茶,仿佛闻到嘉义梅山炒香糖、满室弥漫的香气。那些散落在台湾各地的美好味道,总是萦绕不去,如潮浪般轮流叩问,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女性主义、东方意蕴和诗的影像三个方面来评析越南电影《青木瓜之味》,并探讨导演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纵观近几年的电视荧屏,真人秀电视节目可谓独领风骚,占据了各大卫视的节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电视节目同质化严重。2014年推出的《十二道锋味》在节目定位、人物元素、叙事方式等方面有大胆的创新,值得同业者去探索。本文从节目定位、节目内容、后期制作等层面对《十二道锋味》进行全面的梳理,期望《十二道锋味》的创新模式能够为其他真人秀节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鬼使神差,命里注定我这一辈子该提笔杆去爬格子。从1958年北京大学毕业分配到地方报纸当驻县记者,到采编参半的编辑;从当编辑最后又当机动记者。33年,我在新闻岗位上不过兜了一个大圈子。多姿多彩的记者生涯,想起来固然令人心荡神驰,那么,朝夕伏案、单调、繁杂的编辑工作又能给人留下点什么呢? 说实在的,我正儿八经地当编辑,还是调到《瞭望》以后的事了,前后也不过五年光景。不管干好干孬,这辈子总算尝到点为人作嫁衣的滋味,想起来倒也不亏。  相似文献   

9.
王若蘅 《新闻前哨》2021,(5):111-112
大型人文纪录片《生命之盐》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以“盐”作为微观视角点切入,勾连全球地域空间中因“盐”产生的不同生命境遇,用一粒盐所折射的光影,给予历史与现实、冲突与文明之间以深刻的哲学味道.本文以空间为轴线,从影像、文化等视角梳理《地球之盐》蕴含的个体之境、生命之思、哲学之味.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三味     
一条新闻,就是炒好的一盘菜,做好它,要经过采、写、编、校等工序。这盘菜味道如何,自然得由读者来品评。尽管有人说新闻无学,但其中的道道还是很多,其中的规律还是有的。我想,作为一名采编人员,要完成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加入事实、生活和动词这三种味道,少了这三味,新闻就很难成其为新闻。  相似文献   

11.
故园知味     
许刚 《大观周刊》2006,(45):79-79
用嘴巴寻找地州味道 云南的富饶美丽为美食的滋生提供着丰富的营养,在彩云之前如果没有品尝过大山之间的美食就像没有游历过这里的山山水水一样,是一种遗憾的错失。在云南各个地州,因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烹饪技术,  相似文献   

12.
读书三味     
从小的时候起就爱书,真不知是什么因缘,只要有机会到一个地方去,第一要去的,就是书店,一个柜台一个柜台的转;到谁家去,比寒暄更重要的,是看人家的书柜,即使不借,也要翻上一翻,或摸上一摸。而如果有一天书不在手里面,心中便恍然若有所失,觉得这一天是白白地过去了,日记中于是便记上 “今日无事可做”之类的话,十分的没有劲头。而平时即使不看,用手去摸一摸或用眼睛去瞟一眼,也就非常地满意了。书,诚有深味存焉,否则其乐怎么会在声色犬马之上? 宋人李淑在《邯郸书目》中曾把书比作三种味道:“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便出典于此─—“太羹”,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原肉汁;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报存在着这样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公文味”浓,“新闻味”淡。所谓“公文味”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公文化。企业作个决定,发个通知在厂报上摘发;领导在会议上的讲话,在厂报上摘发或全文转发。这样的报  相似文献   

14.
米博华三味     
米博华有一绝,他能把脑子调节成这种状态:凡不是迫切的急务或与写作无关的东西,就会像淘金槽里的沙子一般从他记忆的管道中排泄出去。有时,哪怕你只和他聊一刻钟,站起来,他手心上便有了几行字,是刚记下的杂文题目。他连声说谢谢你,下个礼拜有活儿了。一天上午,我有事要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向米博华要电话号码,他爱人是北京台8年的老记者了.米博华从案子上抬起脸来冲天仰了一瞬,说是忘了,  相似文献   

15.
故园知味     
许刚 《大观周刊》2006,(46):99-99
“和”的饮食艺术;故园新主打之:南甸粉蒸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办刊三味     
陶健 《青年记者》2002,(6):24-24
办刊不易,操持此道的人,恐怕都有此感慨。要办好一份刊物,需具备的条件很多,其中,我感到有三条是至关重要的。要带着感情办刊编辑要把对读者的感情融入刊物。比如儿童刊物,要把对孩子的殷殷关爱融入刊物:办医学卫  相似文献   

17.
味在其中     
中国的文字可以说是一种奇异的文化存在,这在西人译中诗一事上可见端倪.近见一汉学家译杜甫诗《秋夜书怀》的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为:The moon leaps in the great Rivers flow意思就成了月亮在大江流中跳跃,这是怎样的不堪!于中国文字缺乏微妙的感受,即使字意表面相应,结果也不外平淡无奇,甚至笑话百出.是中西文字的距离太遥远么?或许是;恐怕更深层的缘由是译者对中国文字、对诗人精致的性灵和感觉缺少渊然融汇的解悟.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企业报中,目前存在着这样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公文味”浓,“新闻味”淡,看了令人头痛。我觉得有必要研究,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所谓“公文味”浓,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报纸公文化。企业做个决定,要在厂报上摘发;下个通  相似文献   

19.
谁知其中味     
某单位一个通讯员,因有几篇向外发的稿件没让领导过目并加盖公章而受到批评。这个通讯员口服心不服,久而久之与领导关系紧张起来,导致思想上和工作上的困惑。人们应该从此吸取什么教益呢? 先说问题出在哪里?先看看这位通讯员发出的3篇稿:一篇是《基层团干部的困惑》,主要写的是基层团干部收缴团费难的烦恼,发表在陕西一家杂志上。这篇读者来信,反映的不仅是某单位的实际,而且不少单位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作者认为此稿没点单位的名,没有必要加盖公章。谁料编辑发稿时落款注明了单位的大名,所以领导看了报道极不高兴。再一篇是《签到制度并非良策》,主要写的是的下不少单位抓劳动纪律,却忽视了抓实质,抓根本的倾向。此文虽未署单位的名称,却署了作者的真名,在某报发表后,单位领导看了也不高兴。第三篇是一篇小说《吐鲁番》,也在某报发  相似文献   

20.
米博华三味     
米博华有一绝,他能把脑子调节成这种状态:凡不是迫切的急务或与写作无关的东西,就会像淘金槽里的沙子一般从他记忆的管道中排泄出去。有时,哪怕你只和他聊一刻钟,站起来,他手心上便有了几行字,是刚记下的杂文题目。他连声说谢谢你,下个礼拜有活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