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自觉的前提是人的觉醒,经过仕与隐的挣扎,陶渊明终于觉醒,走上了真正归隐的道路。他归隐后的诗文创作彻底挣脱了政治的藩篱,摆脱了世俗功利的羁绊,以崭新的思想内容、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显示出高度的文学自觉精神,把文学自觉推向了时代的峰巅。  相似文献   

2.
文学自觉的前提是人的觉醒,经过仕与隐的挣扎,陶渊明终于觉醒,走上了真正归隐的道路。他归隐后的诗文创作彻底挣脱了政治的藩篱,摆脱了世俗功利的羁绊,以崭新的思想内容、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显示出高度的文学自觉精神,把文学自觉推向了时代的峰巅。  相似文献   

3.
葛亦欣 《文教资料》2021,(3):17-19,198
钱塘才媛沈善宝是清道咸年间女性文坛的领袖之一,对促进后世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热爱”“情志”“创新”“自觉”为沈诗之血、肉、筋、骨,从这四个方面浅谈沈善宝的文学态度及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说:“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其实,这段话不只可以概括曹丕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还仅仅是自觉的开始,“为艺术而艺术”到南朝之齐梁,才达到了一个高峰期。文学理论批评是相随文学创作一道前进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发展态势,相对于先秦两汉来说,亦是愈来愈进入自觉的状态,这种自觉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即文体的自觉、创作主体的自觉和文学批评的自觉。  相似文献   

5.
学的自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创作的自觉、观念的自觉和批评的自觉。在学走向自觉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学创作的自觉。而学创作的自觉,仅仅是学自觉必须的一种条件而已。学创作的自觉,是学观念的自觉和学批评的自觉的前提条件。但这只是理论上的一种说法,事实上则难将创作的自觉和观念的自觉截然分出先后。学观念的自觉应具备两个最为重要的条件,一是思想观念的解放,二是学作品的积淀。  相似文献   

6.
在清末的文学改良思潮中,中国文学萌发了“现代”的观念。其中,梁启超提出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曲界革命”等一系列主张,使文学不仅在观念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在文体上也逐渐偏离原来的轨道,向着世界性的现代化方向发展。梁启超的文学界革命,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起到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自觉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考述有着很多的争论,主要有魏晋说和汉代说以及齐梁说等。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到中国文人的一种独特的国家政治参与意识,进而判定中国文学的自觉应该是从文章的行文构篇中由于艺术技巧和表现方式的不断强化与情感的介入而导致文中这种政道意识的逐渐淡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作者身份上的分化来考察,单纯地用“人的觉醒”来考察是不够全面的,并因此认为中国文学的自觉应是萌芽于先秦,完成于两汉。  相似文献   

8.
鲁迅说过:"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他指出曹丕的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期,据此,本文指出了建安时期文学自觉的一些表现,希望能够找到文学自觉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但是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纯文学观念却形成于较晚的魏晋六朝时期。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本文拟就魏晋六朝的哲学思潮、文学创作与批评意识等方面,对这时期文学观念的发生与演进作一总体考察。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说:“他(曹丕)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所以曹丕做的诗赋很好,更因他以  相似文献   

11.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围绕着曹氏父子聚集而成的邺下文人集团直接承袭汉乐府民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其"慷慨悲凉"的诗歌风格形成了后人所称道的"建安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掀起了第一个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所以说建安文学是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占有一席独特的令人瞩目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已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本文赋予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以新的内涵,力图遵循历史性、整体性、错综性原则,全方位、多视角地探索当代革命历史题材文学的流变、发展轨迹及其复杂成因.真诚纯净的讴歌——矫揉虚伪的讴歌——反思机制的讴歌是其基本流变轨迹过程,并提出了“两个历史期、五个阶段”的标志说.  相似文献   

13.
14.
我们所讨论的“文学的自觉”中“文学”这个概念应是“文学活动”,而“文学活动”是主客观的融合;主客观的融合形成的必然结果就是既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不确定性的一面;因而将是否与经学分家与是否具有功利性作为“文学自觉”的标准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的思想、文学发展与其政治自觉、文学自觉这两方面的转化密切相关。文学自觉是徐志摩所特有,也因此,他有着与同时代其他作家、诗人不同的文学追求,他的文学自觉对于其后的京派文学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二十世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学批评的时代。这个时代比起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都要复杂得多,兴旺得多。不仅批评流派繁多,异军迭起,批评方法和技巧日趋多样成熟,增强了文学批评的科学意识和独立意识;而且二十世纪人类知识领域震荡,新的学术思想的不断涌现,都深刻地影响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文学批评。几乎所有能与文学发生联系的学科:哲学,现象学,符号学,语义学,人类学等等学科都在文学批评领域中崭露头角,而且身手不凡。形式主义批评、新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原型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接受美学、分解主义等等批评流派的进退消长和嬗变递进或者互相影响互相渗透,都极大地推动了文学批评的发展,表明了文学批评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批评真正成为“文学的”批评。  相似文献   

17.
当下的语文教育中,非文学文本的教学因重内容、轻形式,重求真、轻审美,重训练、轻濡染,导致教学生机萎缩,审美情趣丧失的同质化、恶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忽略对形式的审美表现力,以及塑造思想、意义等积极性功能的深层体察,非文学文本的教学距离语文的体性和语文课程的思想越来越远,甚至连最有可能做到的科学精神的渗透、科学方法的习得,也付之阙如。因此,积极探求基于形式的诗意观照的视角、方法,深度揭秘形式的本体价值、实用价值、美学价值,使得非文学文本的教学达到求言与求意相谐、求知与求美相和、求技与求道相长的境界,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中国文坛无论是文学创作,理论评价,还是文学史的重新审视,都体现了开放、兼容、客观、理性的当代意识。中国古代文学中过多的政治意味日渐消退,学术研究的氛围则日益浓重,很多过去与时代主流意识相左的作品和评论又以本真面目在文学史中展现出来。本文主要从当代“人”与“文”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自觉是随着文学的发展与兴盛,从文学群体、文学创作、文学风格、文学批评等方面渗透出的一种成熟表现。在观照古人的文学创作活动时,有一个重要的领域不可忽视,就是正史史臣对文学现象的反映和对个别作家乃至一代文风的记述与评价。在南朝四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中,史臣记述南朝文学的各种兴盛表现时,意见详细而具体,评价亦趋全面而完备。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一个显著的成熟化、明朗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步人魏晋时期,社会政治由大一统走向长期分裂。这一时期,政权更替加速,战乱频繁,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统治阶级由于相互争权夺利,其内部矛盾也日益深化、加剧。险恶的政治,凋蔽的民生,使得神学化了的经学理论,再也无法自圆其说,逐渐失去了维系社会人心的力量。一些有识之土群起而攻之,于是,正统的儒家思想失去了往日一统天下的地位。与此同时,汉代兴盛的学术经学,这时也走向了繁琐哲学的死胡同,往往解释二、三字就会耗费数万言,使人望而生畏,轻易不敢问津,故而出现了衰微的趋势。社会指导思想的欠缺,使先秦诸子之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