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勰的《文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文心雕龙》意想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的理论学说。在《文心雕龙》中“意象”首次被运用于文艺美学领域,《文心雕龙》围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文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文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论从《尚书》到《周易》 ,再到《文心雕龙》 ,特别是王夫之的“意象”说 ,皆阐述了情景合谐统一的本质。而西方文论从夏夫兹博里到康德、克罗齐 ,再到苏珊·朗格 ,也同样强调了情感与形式的有机融合。由此可见中西方关于审美意象有着很大的相同性 ,他们都承认审美意象的虚幻性和情景的合谐以及情感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朱光潜毕生持守的“主客观统一”的美论,基于对审美对象的哲学—心理学分析,前期为“意象”说,后期为“物乙”说。这一分析融会中西,特别是转向马克思主义以后,力图从审美的根源之地——物质感性的历史性实践中解说审美对象形成的秘密,为中国现代美学提出了美论、美感论一系列富于启发意义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有限性与表现的无限性是一对矛盾。语言的出路在于突破困境,显身躯的艺术表现功能,激发读的联想力和感悟力,通向广阔无垠的“意”的世界。“立象”正是语言通往玄妙形上世界的必由之路。魏晋时代开始自觉探索学自身的规律,《世说新语》中的“象”正是在这条道路上的一次全新体验。其中的象喻性描写是“立象尽意”说在学领域的一次具体实践,确定了“表现性意象”在本中的重要地位。作品中大量生成的“表现性意象”在审美取向上与以往的“象征性意象”风貌迥异,它们之间类似于“兴”与“比”的差别。本中生成的诸多表现性意象与此前的象征性意象相比,更接近于学的审美本质,其审美特征对后世意象论、意境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庄子哲学中的重要意象之一的“浑沌”,是具有特定寓意的,它是道的一种感性显现,体现了庄子道论的基本特征。对《庄子》中“浑沌”的解释当以《庄子》为本,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不宜连字面意义都不顾却一味的以新解古,以西解中。  相似文献   

6.
胡健在所著《中国审美之魂》、《存在之光》和《审美与意象》中,对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及许多审美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富于学术价值的观点,主要包括:提示存在之光的美学构建,与民族审美之魂的对话,在与意象世界的对话中发现新意。  相似文献   

7.
《庄子》“体道”在思维方式上运用直觉思维、意象思维等具体思维方法,强调主这合一,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和创造性。这些特点使其与审美直觉、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审美心理活动具有了同构性。“体道”不仅奠定了民族审美心理的哲学基础,而且直接孕育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和理论。  相似文献   

8.
苏轼诗中的"病兽"意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轼的诗中存在着大量的以“病马”、“瘦马”为代表的“病兽”意象。这类意象作为苏轼审美情趣的凝结,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对苏诗中的“病兽”意象的作用进行研究,并分析这类意象的审美内涵及苏轼钟爱这类意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意象”说: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的诗学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意象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的诗学理论形态 ,其形成过程经历了两次大的哲学理论建构和三次自身的理论提升 ,到刘勰《文心雕龙》的问世 ,才形成为系统化的学说 ,《文心雕龙》是意象说的集大成者。对意象的类型和本质的问题 ,不能局限于古人的认识 ,而要根据文学创作的实践和文艺理论建设的需要作出切合实际的分类和科学的解释。目前学术界有人认为老庄哲学中的“道”是意象说的本质 ,这实际上是把意境说的本质误解为意象说的本质。《周易》“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是意象说最基本的思想 ,因此 ,意象的本质就是物象与主体情、意、理、趣、味相契合而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 ,审美意象的本质就是用语言或其它物质材料塑造艺术形象时显现于人脑中或物化为作品中的含蓄蕴藉性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这是对意象和审美意象本质的科学解答  相似文献   

10.
“象”之概念最初出现在《易传》中。随着文学创作的积累,文人主体意识逐步觉醒,“意”之意味越来越强化,“象”之中介性和主观意蕴愈突出。“意象”这一审美范畴,在文论家们不断地认知和圆说过程中,逐渐明晰确立起来。意象论体现着中国人重心性、重抒情的意象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重要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1.
审美情感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古诗词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教育的精品,如何在教学中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呢?本文从美读、美情、美析、美想、美德五个方面剖析了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情感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美容医学成为是国内外临床医学范围内发展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并初步形成复杂的医学体系。由于多数求美者比较惧畏手术,希望诊疗过程越简单越好,因此,非手术美容的发展非常迅猛,非手术疗法有更易被接受的趋势:如抗衰老综合技术、激光、光、电、注射技术等。因此,伴随着社会需求,美容内科应运而生。美容内科的诞生,是美容医学发展的必然和重要标志。现阶段,一个美容内科学的框架已经形成,但距一个系统、完整、成熟的独立学科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加强学科建设。通过逐渐系统化、完善化,成为美容医学的支柱学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美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美育理论中“育”的缺失与美育实践的缺失,因此须从美学、教育学、美育等方面探究其原因,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在理论研究层面要与教育学真正联姻,在实践操作层面则要抓住重点,通过落实学校美育、引导艺术美育、开拓网络美育、提倡生活美育,以点带面使美育走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学报编辑美学修养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美学修养的提升途径: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水平;优化能力结构,全面提升能力;夯实知识基础,及时更新知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美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美育理论中“育”的缺失与美育实践的缺失,因此须从美学、教育学、美育等方面探究其原因,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在理论研究层面要与教育学真正联姻,在实践操作层面则要抓住重点,通过落实学校美育、引导艺术美育、开拓网络美育、提倡生活美育,以点带面使美育走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美学语言学的视角对比分析汉、英、日委婉语,发现汉、英、日委婉语在容貌、身材、生理缺陷、性、疾病、死亡和排泄方面有共同的审美意识,而在年老和集体个体审美观方面却具有各自独特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7.
审美活动中大学生要进入审美境界,必须克服一系列的困难:要能在功利性营销性的文化产品中选择趣味高的审美对象;要克服自身的局限。并降低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物质保障、足够的知识储备,并端正审美动机和态度,明白“人非工具”才能在心灵上真正感受到美。  相似文献   

18.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为背景,以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的高师音乐教学为前提,针对审美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转变高师声乐教师教学观念、加强高师声乐教师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审美的体验、紧扣情感因素,激活学生心灵中的审美感受的高师声乐课程审美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20.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