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几乎覆盖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但是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人们越过了安全的界线,它也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灾害。如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了途径与平台,但是网络也成为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新场所,威胁着国家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因此结合目前新媒体时代网络发展的现状,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进入融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途径发生巨大转变,市级融媒体中心担负着做好媒体深度融合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重任。在新时代语境下,市级融媒体中心应积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把好网络内容安全关,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一、融媒体建设面临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严峻进入新时代,互联网凭借其影响力和传播速度优势,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安全与支撑技术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构筑网络文化安全成为一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何谓网络文化安全,概况起来是意识形态安全、民族文化安全、文化价值观安全、文化行为方式安全以及网络信息机密安全。网络文化安全即在“互联网海量数据”、“传播程序和规则自由化”、“网络成员身份数字化”为特征的环境下,“保护文化和资源的安全,维护信息时代的社会秩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知晓网络舆情——网络社会的民众合议,  相似文献   

4.
王群 《传媒观察》2022,(11):67-77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网络意识形态也同步经历了从Web1.0到Web2.0再到Web3.0的迭代共生历程,并呈现出不同阶段的显著特征。针对Web3.0时代具有的去中心化理念与网络意识形态蕴含的虚拟与现实结合属性,本文重点从技术层面提出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应对方法。文章回顾了Web3.0的概念演变过程,分析了Web1.0/2.0/3.0不同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特征及主要表现形式,分别从用户、平台和数据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思路。在Web3.0时代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中,用户是信息产生和传播的主体,平台是信息交互的主要场所,数据是信息的载体,用户、平台与数据构建了网络空间的主体框架,也成为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关键。在对不同时期的Web技术进行必要剖析后,尝试提出了Web3.0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实现路径。新技术应用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进一步研究。智能、个性、互动和精准服务体现了Web3.0的基本特征,也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提供了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大国博弈的制高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也成为新的斗争样式.建设强大网络国防,维护国家网络主权和网络空间安全,必须高度关注日益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提高网络攻防能力,从而有效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稳定.  相似文献   

6.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居安思危、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空间的治理是当前网络安全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斗争和舆论争夺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在网络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性、现实性、实践性和隐蔽性特征显著。网络空间中舆论场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场所,但也给予了西方意识形态进行网络渗透的空间。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从实践和理论层面正向引导网络舆论,加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资源空间,培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转化。以更好地增强网民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向心力。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书目》2021,(2):24-27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和最前沿,必须把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内容、摆在重要位置。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为背景,以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主题,精选了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近40部核心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每一部文件的出台背景、制定情况、核心要义、条文规定、条文主旨和内容图解,对广大党员干部和读者全面了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法治建设的主要成果,系统把握新形势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基本要求,具有较好的帮助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石超 《青年记者》2017,(26):11-12
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加激烈,尤其是话语权的归属问题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焦点.世界各国纷纷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试图掌握网络空间中的意识形态话语权.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巩固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阵地.  相似文献   

10.
舆论和意识形态各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并不在同一范畴之中,但存在紧密的联系。舆论是公众意见的公开表达并在此基础上交集而成的结果,意识形态是系统性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对舆论存在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其中主流意识形态更是利用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公众舆论施加影响。一定的舆论,总是受制于相应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其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而公众舆论对意识形态包括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公众舆论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既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也不是笼统的相吸或相斥关系,其间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吻合的舆论,有利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的舆论,不利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互联网已成为今天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在网上意识形态斗争中赢得胜利,关键是提升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但使其成为一种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新生力量,同时也成为西方敌对势力用来攻击我们党和军队、试图分化和西化中国的舆论主战场。我们能否在看不见硝烟的网络舆论战场上掌控制胜权,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相似文献   

12.
李婷  王琳 《传媒》2022,(22):94-96
互联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及其安全研究的前置问题。互联网作为横亘于主客体之间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中介物,具备意识形态功能,但并不能成为意识形态本身,而是作为各种意识形态争夺话语空间的“场域”存在。网络时代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途径,是通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澄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人的解放”的根本指向,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来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引领人们走出包括技术奴役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奴役,重拾自我、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13.
张雯 《新闻前哨》2022,(14):12-13
融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呈现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分散化、传播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同时,社会思潮冲突的加剧、传播的泛娱乐化、传播圈层化、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等问题对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诸多挑战。对此,要通过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网络意识形态内容以及网络意识形态法律法规等建设,切实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李德刚 《传媒》2015,(18):46-48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在当今互联网迅速改变社会生活形态,自媒体泛滥崛起的舆论场中,四面受敌的传统媒体已经到了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最终目的在于增强传播力、影响力.有了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我们才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阵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为什么要言说,该谁来言说,是建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逻辑起点。通过梳理理论从方法论的高度为有效开展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工作指明方向。葛兰西"政治—市民社会"关系模型理论为网络主流意识话语权打造现实通路提供启示,以知识分子有机性指引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言说主体建设的实现维度。  相似文献   

16.
当前网络出版在出版审查和监管,以及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引领等方面面临困境.加强网络出版的治理与引导,应建立健全网络出版主体资格审查和准入制度、网络出版的法律体系,提升网络出版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政治素养和媒介素养,努力使互联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7.
深度合成技术的流行,既体现出人工智能推动社会发展的优势,也给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犯罪治理带来诸多困扰.深度合成技术诞生后与"伪造"紧密相连,是技术被滥用和污名化的表现.《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是探索建立深度合成技术监管的专门性规章制度,体现了政府部门促进产业发展与规范监管两手并重的决心,为促进...  相似文献   

18.
黄鑫 《东南传播》2018,(5):70-72
互联网时代充斥着权力符号与商业逻辑话语的语境下,网络粉丝社群日益表现出商业化与产业化的趋势."粉丝经济"这一视域有助于对2017年B站"萌战"活动所引发的系列事件进行分析,并探讨数字媒体产业中网络企业如何将用户转化为粉丝群体,创造出虚假的"荣誉感"以鼓励用户的参与和活跃,使用户成为生产数字内容的劳工.本文将分析商业意识形态是怎样通过建构"粉丝经济"以进一步把握互联网粉丝社群的生成和演化的机制,渗透互联网领域,对用户的意识形态加以操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现,也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所重视。怎样能够既安全的使用互联网,又不用担心互联网中的病毒感染自己的电脑造成私人信息的泄漏呢?相关技术人员一直在努力研究这些问题。本文就将针对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御措施进行一系列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播领域是社会舆论的集聚地和发散地,社会舆论中不可避免地潜藏着各种意识形态传播的风险。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运用与推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局面和态势,我国新闻舆论中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亟待破解。我们既要正视新闻舆论中意识形态风险挑战的现实存在,又要把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摆到重要位置,让新闻舆论工作与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