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陆机是西晋文学的代表作家,唐以后对陆机诗歌的评价多持否定态度,此种认识影响了现当代几部文学史的编写。因此.如何重新评价陆机诗歌的艺术特色与成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诗歌之要素,主要乃在于其所具有的一种感发之生命,因此衡量诗的重要标准,便当以其所传达的感发生命之质量,及其所传达的效果之优劣为根本依据。本文据此并结合文本探讨了陆机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陆机是西晋文学的代表作家,唐以后对陆机诗歌的评价多持否定态度,此种认识影响了现当代几部文学史的编写。因此.如何重新评价陆机诗歌的艺术特色与成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诗歌之要素,主要乃在于其所具有的一种感发之生命,因此衡量诗的重要标准,便当以其所传达的感发生命之质量,及其所传达的效果之优劣为根本依据。本文据此并结合文本探讨了陆机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痛苦、哀伤、嗟叹是汉魏六朝诗歌的主要音调,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作家陆机,他的诗歌中也往往流露出许多悲伤的情感。这种悲是对其内心情感的真实再现,是陆机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如有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有描写从军的艰苦生活,还有表达对人生艰难、命运难知的感慨等等。而对于读者来说,这些情感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5.
徐志摩的诗作情动于衷,词采华妙,风骨毕现,恰如陆机在《文赋》所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而又不乏“质理”。这种貌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契合,极大地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现代作家的意识与潜意识之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赋》是中国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学理论论。陆机以学构思为中心阐明了一系列学理论问题。他的创作动机论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他充分肯定深入观察、运用想象、广泛钻研古籍、培养自己的高尚情志在构思中的作用,阐述了“物-意-”的关系,并提出了章以意为主,辞章、律为辅的观点。对为的利弊,他提出了“达变识次”的见解和“唱、应、和、悲、雅、艳”六条学创作标准。《赋》阐述了作家才性与章风格的关系,并对章的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正确的看法。《赋》对学的社会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并加以具体说明,论述精辟。  相似文献   

7.
陆机     
<正>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因其曾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我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其实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平复帖》凡九行,上有宋徽宗赵佶泥金题签和宣和政和二印,内容只是陆机问候友人的平常手札,距今已1700多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代法  相似文献   

8.
陆机之冤     
陆机(261—303),字士衡,晋代吴郡华亭(今上海市)人。生于三国时吴永安四年,卒于晋太安二年。他是在“八王之乱”中被害的,《晋书》卷五十四有传。陆机出身于豪门世家,祖父陆逊是吴国的丞相,父亲陆抗是吴国的大司马。陆抗死时,陆机才十四岁,便领父兵为牙门将。六年后(280年)吴亡,陆机退居故里,闭门读书十年,曾作《辩亡论》上、下篇,以述吴之兴亡及其祖若父之功绩。晋武帝太原末年(289年),陆机与弟陆云同赴洛阳,造太常张华。张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他曾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可见陆氏兄弟当  相似文献   

9.
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继曹丕《典论》之后的系统而完整的文学理论专著,广泛地论述了文学创作方面的许多问题。在论述诗歌这种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体裁时,提出了“诗缘情”的著名理论,向儒家“诗吉志”的文艺观提出了挑战,更好地揭示了诗歌的瘁质特征,“鲜明地表现了文的自觉。”  相似文献   

10.
诗歌应用问题尚无人提出,更无人给以专论。“诗超功利而审美”一类说法有违实际。诗歌拥有可以把握应用的物质形态,是与意识相关的审美活动的结晶,不会不具有审美功能及相应功利性。功利的利包括精神利益。和人完全无利害关系的东西,不会引起人们的美丑感觉。诗歌应用是诗歌功能得以体现的一种必要前提,对诗歌生命力、生存态势等有关键性影响。诗歌应用具有复杂性,不能笼统肯定或否定。欠缺对诗歌应用问题的必要研究,难于使当今诗歌获得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近代学者王国维的“境界”(即意境 )的主要表现形式及重要特性作了探讨和阐发 ,认为意境说是对中国诗歌多种艺术美原则的精妙总结而又有所发明 ,已成为评论诗歌及至各种文学艺术创作的最重要艺术标准 ;论述了意境运用的可操作性、广泛性和美感效应  相似文献   

12.
对曾国藩的绝句、律诗和古风进行了论述,总结了曾国藩诗歌的特点,认为曾国藩诗歌最大特点是精确古茂气势雄强,然而婉转悱恻略为阙如。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以其一生精力心血所创作的词,雄深雅健,光耀千古,历来论者甚多。但是,他的诗并不象词那样有龙腾虎跃之势,所以鲜为人所重视。正如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后集》中论稼轩《送别湖南部曲》这首诗时所说:“悲状雄遒,惜为长短句所掩”。不过刘克庄的评论多是片言只语。  相似文献   

14.
张恺 《现代语文》2006,(11):36-37
一、儒家思想 论到陆机的儒家思想要从他的家学渊源说起。〈晋书》本传记载陆机“少有异才,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这一定跟他从小所受到的熏陶有关,陆机的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的言行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儒家色彩。陆逊认为礼长于刑,提倡“遵仁义以彰德音”,以民为本(“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未之有也。故为国,得民则治,失之则乱,若不受利,而令尽用立效,亦为难也。”),陆抗提出的以德守国,罢黜小人(“臣闻开国承家,小人勿用,靖谮庸回,唐书攸戒,是以雅人所以怨刺,仲尼所以叹息也。春秋已来,爰及秦、  相似文献   

15.
诗歌用语(Poetic diction)亦称诗歌词藻,是18世纪诗人根据当时欧洲出现的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提出的一个概念,曾被当时一批主要英美诗人奉为判断诗歌是否得体的主要原则之一,并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随着社会和语言的进步,诗歌用词的统治地位以18世纪末叶为转折点开始下降,对诗歌用语的争议实际上是对词的不同特征的不同认识。本文试图以语言学的观点分析诗歌用语的发展与变化,探讨当代英美诗歌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6.
曾肇是宋代优秀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多样,其中表达归隐志愿、向往世外生活的咏怀诗,多用于交友和显露才华的唱和寄赠诗,喻人言志的写景咏物诗等十分突出。曾肇熟练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巧妙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其诗歌意象充分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状。宋代诗坛主流诗风、诗人自身的修养、经历是影响曾肇诗歌风格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诗歌用语(Poeticdiction)亦称诗歌词藻,是18世纪诗人根据当时欧洲出现的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提出的一个概念,曾被当时一批主要英美诗人奉为判断诗歌是否得体的主要原则之一,并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随着社会和语言的进步,诗歌用语的统治地位以18世纪末叶为转折点开始下降.对诗歌用语的争议实际上是对词的不同特征的不同认识.本文试图以语言学的观点分析诗歌用语的发展与变化,探讨当代英美诗歌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8.
想象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在诗中,构思的开拓,意境的创造,感情的抒发,都要借助想象羽翼的鼓动。黑格尔说:“真正的艺术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十一册),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和诗歌爱好者谈诗》)。这些看法是很有见地的。优秀诗歌本身是一种创造,而要创造崭新的形象和意境,一新读者耳目,就要依靠想象。没有想象,的确不成其为诗,如同鸟儿没有翅膀,不能飞翔,也不能叫飞禽一样。艾青又说:诗的“艺术的魅力来源于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的丰富的想象”(同上)。诗中如果只有一般想象,而没有新颖、美丽、丰富的想象,同样缺乏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也不能成为优秀诗篇。  相似文献   

19.
李贺,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他的短促的一生,像一颗慧星,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留下的诗篇,永不熄灭地闪烁在中国的诗坛上。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中,对李贺的诗歌给予很高的评价。在“四人帮”横行时期,他们出于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以“儒法斗争”代替阶级斗争,用尽了歪曲、捏造、篡改历史等一  相似文献   

20.
贺敬之同志一九四五年在延安与丁毅等人创作新歌剧《白毛女》的时候,年仅二十一岁。他真是一位有才华的早熟的诗人。他的诗以澎湃的激情,宏伟的构思,鲜明的形象,深刻的思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他以严谨的创作实践,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