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学训矛盾、投资主体单一、人才选拔及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结合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建议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在坚持"举国体制"下,形成政府主导下市场化培养机制,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  相似文献   

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大领域: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概念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和教练员队伍的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家长态度的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经费管理的研究.在综述与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不足和缺陷,并提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实践层面上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20,(7):648-651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探索,皆在塑造与培育卓越的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认为: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主要包括"企业高度参与型""非营利组织主导型""体教结合型""高校主导-多元合作型";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已不再是教育系统内部的独立发展,而是依靠企业、政府、学校、非盈利组织等协同参与、多元合作,形成了1+1大于2、1+1+1多元组合式的协同互融新模式。建议: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加快社会力量补位,建立合作互促机制,推进政府角色转变,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软件(CitespaceⅡ),对1992-2011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构建关键词和作者共现图谱,探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认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不同项目或地域后备人才培养是研究热点;除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保持"热度"外,其他热点研究均呈衰落趋势.  相似文献   

5.
孙俊 《体育科研》2013,34(1):88-91
采用文献资料法及比较、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通过分析中国与国内外现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找出国内外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区别,并对其进行论述。旨在整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策略,吸取国外先进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主题。通过对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我国现行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弊端的分析,认为“体教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7.
“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对策,即在坚持举国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商业化与职业化改革,加强"体教结合",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等措施,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按照良性循环的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地级市"教体结合"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典型代表"南通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表现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率得到保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冲金率稳中有升;运动员学、训矛盾得到初步解决;加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形成了多样化训练格局;竞技体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整合;建立了科学选材的运行机制和网络体系。管理保障、训练保障、经费保障、社会保障等机制的健全促进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我国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出发,对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抓住青奥会的契机,找出后青奥会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青奥会所引发的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反思,提出后青奥会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对策,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借鉴,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更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已经逐渐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也不能满足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体育运动学校的业余训练面临着"全面萎缩,部分瘫痪"的困局,如何能够破除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困境,当前培养模式的落后根源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试通过对当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建立一种新的、完整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