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地处偏远山村,学校和班级召开学生家长会的机会就很少,平时的家校互动主要靠班主任约上几个科任教师走村串户登门家访。自从我们这儿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后,我这个“老班”就找到了一种“快捷、高效”的家访方式——电话“家访”。  相似文献   

2.
归来吧,家访     
孩子读了几年书,本人就盼了几年“家访”。可孩子现在已读初中二年级了,而所有的老师却一次也没有“家访”过。直到最近与一位老师交谈,方知“家访”早已过时了、不搞了! 想当年,本人在校读书时,班主任老师隔三差五地到家里来“访问”,我在家里、在学校的情况,让老师、爸妈弄得个“明明白白”。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访”的老传统已逐渐被丢弃。为什么呢?据说,主要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今非昔比,教师工作量大,时间有限,实在抽不开身;不少学生并非就近入学,给老师“家访”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甚至是怕引起家长的误会。 于…  相似文献   

3.
特别的家访     
我热爱教育工作,也热爱班主任工作,虽然很辛劳,但也有快乐,而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家访,更是让我感受深刻,感慨颇多。一、轻松的家访——带学生一起去家访很多时候,周末或晚上,只要有空,我往往会邀上一两个学生,和我一同去家访。  相似文献   

4.
儿子的班主任黄老师来 家访,笔者嘱她落座,可她连连椎辞道“站着好,站着好” “你们当老师的,天天站,怪辛苦的,就坐下来说吧”笔者还在执拗地劝道。 “您是个医生,我就实话跟您说吧,今天一来是家访,二来也是顺便请您看看病 黄老师红着脸说道,“您都看到了吧,我为什么不愿坐下来,这有难言的苦衷呢,即一坐下来尾巴骨就疼痛,平时还怕咳嗽、打喷嚏和解大便等,更不敢骑自行车,因为一遇到这样的情况;尾巴骨那里就疼呢!” “什么时候开始疼痛的?”我问道。 “生过孩子后”……她小声地回答。 “有减轻的时候吗!”我继续问道。 …  相似文献   

5.
案例:周一下午刚上班,几位班主任就“冲进”校长室“理论”。原来是因为家访的事。这个学期学校对班主任的工作也进行了量化考核,其中规定班主任每月家访不少于4次。由于学校地处农村,通讯条件差,家访的路途又远,而教师有一部分又不是本乡本土的,所以很少有教师愿意去家访,学生出了问题就“叫家长”,结果学生不愿意叫,家长不愿意来,效果很差。而学校认为,家访是拉进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距离的一种良好的传统教育方式。所以,这学期做出决定:教师要定期家访,也得到了教师的认可。问题却出在了考核上,怎么来确定教师去没去呢?政教处采用了查…  相似文献   

6.
只要是做过学生的人,对“家访”都不陌生,我们的学生时代,校园里就流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去我家”的顺口溜。做学生的普遍害怕、反感老师家访,因为在学生的眼中,老师的家访就意味着告状。也正是由于这个,当我自己也成了老师的时候,对“家访”工作一直讳莫如深,没做过一次“家访”。尽管学校领导多次强调要做好家访工作,不少学生家长也欢迎我去他们家里看看。  相似文献   

7.
在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家访,可直接跟家长表述家访的主题,无须遮遮掩掩;而对于有些特殊学生、特殊事情的家访,则须讲究婉言艺术。一、旁敲侧击的暗示一学生一度学习成绩明显退步,家庭作业马虎,班主任在与该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他爸爸妈妈从工厂辞职做生意,每晚在家大战“方城”,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班主任决定通过家访解决此事。还没进门,麻将声、欢笑声就不绝于耳。进门打了招呼,班主任细心打量起屋子来,就这么个不大的屋子,孩子做作业的桌子几乎紧挨麻将桌,难怪孩子学习掉队呢。孩子的爸爸见老师环视着屋子,很不自然,忙抱歉地说:“老师,屋里…  相似文献   

8.
左强 《教育》2009,(10)
最近,薛女士有些事想不明白:她的女儿,就读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青园街小学的刘园园(化名),今年已经上5年级了,可是除了开家长会之外,就没见班主任露过面,也从没去她家里进行过家访。薛女士有些疑惑:"记得以前我自己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去同学家里家访,可现  相似文献   

9.
许婷 《海南教育》2014,(24):73-74
为促进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共同教育好学生,提高育人质量,本学期,我校“百名教师访千家”大型家访活动拉开了帷幕。作为新接一(2)班班主任的我,为了让这次家访真正取得实效,先把重点要家访的学生名字列出,然后安排好对其他学生家访的时间,这样家访也就有针对性了。  相似文献   

10.
对于家访,有这么一种倾向:学生普遍将老师的“家访”与“告状”划等号;家长也认为必是自己的孩子做错了事,不然,老师何以登门拜访呢? 我接触到一个班主任,他的班上却出现了一股要求家访的热潮。为什么呢?原来他家访时采取的是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学生有了错误,他不马上向父母告状,而是亲近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班风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具有良好素质的班主任的引导和示范。要建立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必须在勤、细、巧、爱四个方面下功夫。一、用“勤”去感染学生这里所说的“勤”,就是指班主任的参与意识要强。班主任要多参与勤指导,如参与活动课活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参与学生劳动。甚至是参与家庭管理,坚持定时家访等。老师“勤”参与,就能经常影响学生,这是扭转班风的关键。二、用“细”去管理学生有位老师说:“学生是本百科全书,我每天喜欢看他们并且喜欢逐个仔细地品味。”特别是早晨进教室的时候,她要看看哪位学生脸上“阳光灿烂”,…  相似文献   

12.
调皮表姐     
我的表姐是个看上去文静得没有办法形容的女孩,但实际上她是一个调皮得没有办法形容的女孩。她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可她却一向不喜欢老师家访。不过,如果老师要到你家去家访,你不喜欢,那么难道他就会不去吗?当然不会的。这样,从小到大,老师还是一次次到她家去家访了。初二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位外地调来的老师。老师问她:"到你家怎么走啊?"她知道老师要到她家去家访了,就笑嘻嘻地说:"你出校门笔直往前走,然后左拐,再笔直走,看到铁路后,沿着铁路走,走到看见  相似文献   

13.
左强 《教育》2009,(4):40-41
最近,薛女士有些事想不明白:她的女儿,就读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青园街小学的刘园园(化名),今年已经上5年级了,可是除了开家长会之外,就没见班主任露过面,也从没去她家坐进行过家访。薛女士有些疑惑:“记得以前我自己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去同学家里家访,可现在的老师好像都不来了,别人家里的孩子,也没听说老师来家访过的。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家访     
“在没有心灵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每每听到《爱的奉献》这支歌,我内心就会有一种神圣和自豪感,因为它使我想起了我的第一次“家访”。那是我师范学院毕业的那个秋天,我任初一(3)班的班主任,班上有个学生叫小絮,她圆圆的脸儿,忽闪忽闪的一双大眼睛,充满...  相似文献   

15.
家访的记忆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学的那个暑假.我的班主任奚老师第一次来家访。那是个下午,我和小伙伴正在弄堂里疯玩的时候,奚老师拄着拐杖出现在弄堂口。  相似文献   

16.
家访,在我记忆的词典中似乎离我越来越遥远了。直到我现在又重新担起了班主任的工作,才觉得家访又回到了我日常的工作中。作为学生的班主任,家访成为我工作之余的组成部分。不是我的师德有多么高尚,也不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许,总觉着既然家长把孩子交给我,我就有义务把他们教育好。  相似文献   

17.
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 ,经过了多少次尝试 ,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给有问题的学生加个“官衔”,让他当班干部 ,对该生的转变具有神奇效应 ,我把它概括为“干部效应”。我班有个同学叫巩毅 ,各科老师一提起他就头疼 ,同学们整天向我告状 :墙上挂的毛巾擦了皮鞋 ,同学们的喝水杯子里被扔进了七彩粉笔 ;下课乘人不注意拿上褂子蒙住同学的头练上几拳……这些都是他干的好事。为了了解情况 ,我首先家访 ,第一次家访原本也没有告状的意思。可是一进门 ,还未说几句话 ,他爸就大嗓门一开 ,要么打断他的腿 ,要么赶他出家门。看他父亲这个样子 ,我心里…  相似文献   

18.
我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十多年来,长时间担任班主任,深感家访工作的重要性。家访是教师的基本功,特别是班主任。家访是教师思德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细致的工作,不是捎个口信,带个条子,召开家长会所能替代的。我国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除了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学生受教育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和社会这个大熔炉里,而双休日及寒暑假更是学生“放飞”的时间。因此,教师除了在校内要上好每节课,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以外,还应了解学生的校外活动情况,家访也就责无…  相似文献   

19.
高燕 《现代教学》2014,(1):138-138
六年级的班主任,真可谓是“娃娃头儿”,每天看着一群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充满积极性的孩子,心里自然是充满欢喜。可是不久,我就发现这“娃娃头儿”不好当,稍不留神学生们就会打打闹闹,而在诸多事件里我都发现了学生小兵的身影。作为班主任,我只能每天疲于处理他和其他学生之间的纠纷,还进行了家访了解他的情况,找家长沟通,但总是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20.
我当了十五年的班主任,多年实践使我逐渐懂得了,家访工作一定要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思想性格特点,注意研究家访时学生与家长的心理,采取适当方法,讲究家访艺术。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但管教不得法,动辄打骂,往往造成孩子在家长面前循规蹈矩,一旦离开家长就“无法无天”。家访时如多讲或只讲学生缺点,家长火冒三丈就会打骂孩子,会使孩子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访问这样的家长,我总是把《班级学生情况记载》带去请家长看(学生不在场),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向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样,家长能和老师很好配合。有些学生的父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一致,家访工作就应做到更细致些。几年前,我班有个女生,比较散漫。她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性格爽直。家访时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