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3月,日本公布了小学各科的教学大纲,并拟定在1990年3月前完成依据新大纲的要求而编写的新教材,审定后将在1991年全面采用。小学国语的新大纲明确地阐述了国语教育的目标: 一、国语教育是语言教育,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国语基础知识。 二、为适应信息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对方的立场及观点的能力。 三、丰富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感觉。 文部省提出的基本方针是:通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国语教育,使学生热爱国语、尊重国语、关心国语,树立正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跟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变革密切相关。建立和推广规范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标准语),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任何一个要实现工业化国家所必须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清末朱文熊说:“夫吾之所以望同胞者,能自立于生存竞争之世界耳。顾文字不易,教育总不能普及;国语不一,团结总不能坚固。”而统一国语,必是先从统一读音入手。  相似文献   

3.
国人要爱国语国文刘煌添国人爱国语国文,我认为这是爱国的一个具体体现。所谓国语,就是祖国的语言,包括汉语和各少数民族语、普通话和各地方言,但代表祖国的统一语言是普通话。所谓国文,就是祖国的文字,包括汉字和各少数民族的文字、汉字的繁体字和简体字,但代表祖...  相似文献   

4.
根据叶圣陶建议,1950年“国语”(小学)、“国文”(中学)始称“语文”。“语文”二字一般被人们误解为“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实际上,“语”指言语,即口头语;“言”指文章,即书面语,因此,“语文”的含义应是语言。基于以上认识,语文应属言语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六年多来台湾民进党执政当局出台的一系列"台独"语文政策及其所引发的争议.语言政策包括计划让英语成为"第二官方语言",制定"语言平等法"和"语言发展法",废止"国语推行办法",实施"乡土语言教学";拼音政策包括取消汉语拼音作为中文译音符号,通过"通用拼音",拟订"台语"文字,等等.其核心是要以"台语"取代"国语",以"台语"文字取代汉字.  相似文献   

6.
早在17世纪,一些西方教士就开始进入越南境内。为了完成在越南传播罗马公教教义的任务,他们按照拉丁字母系统创造出一种记录越南语的拉丁化拼音文字。这种文字后来被命名为"国语字"。从创制期到19世纪初期,国语字仅仅是传教者为了传教工作(主要用来翻译《圣经》和编写教义),而用拉丁字母来拼写越南语的文字,使用范围很窄——会使用这种文字的基本上只有传教者,对于广大群众它还是一种陌生的文字。从1858年起,法国侵略越南并实行殖民政策。侵略者极力控制汉语与汉文化在越南的影响,一面鼓励越南人使用越南语与越南国语字,一面传播法语与法国文化。当时在越南社会上出现了"汉-越-法"的语言竞争局面。其中国语字对汉字和喃字的替代过程是越南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7.
东北沦陷时期的语言教育研究多集中于日语的普及及其作为“国语”的教育。随着近年史料的不断发掘与整理,东北沦陷时期汉语作为外语的教育政策及文献研究逐渐增多,进一步丰富了伪满时期语言政策及语言教育的内涵,也为伪满时期语言接触与变异研究提供了“同时”语料。伪满时期汉语被称之为“满(洲)语”,凸显了当时汉语教育的特殊性;“满洲国语研究会”主办刊物《满洲国语》杂志连载的系列“满语”讲座类资料文献,呈现出东北方言口语的杂糅及早期现代汉语的特点。《满洲国语》及其《初级满语讲座》《中级满语讲座》等汉语教育文献,极大丰富了东北沦陷时期汉语作为外语的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志贺直哉的国语观及他人对此的相关评论,分析其中的语言意识形态。通过分析,发现语言是承载文化的工具这一语言工具论是志贺直哉的国语观的理论基础,而在他人针对志贺直哉国语观的评论中似可窥见语言工具论和语言民族主义之间的辩驳。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中国的语言使用生态十分复杂。伴随着国语运动兴起,中华民国教育部制定了国语标准,施行小学国语教育工作,并在少数民族小学教育阶段施行以国语为主的双语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发起了持续的争论。民国小学国语教育的实践面临很多困扰,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经验。民国教育部门面对小学国语师资缺乏及水平不足的情况,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多种因素在民国小学国语教育施行的博弈中有各自的施力,展现出民国小学国语教育施行的复杂性。民国小学国语教育施行中的利益配置,实现了正和博弈的合作剩余,但也存在着一些利益损害,值得我们探察。  相似文献   

10.
日本占据台湾后期,对台湾人民施行了严厉的同化教育政策,其焦点之一便是语言的同化教育.台湾人民虽不断抗争,但到日据末期,使用日语者人数日益增多,善用汉语者人数日益减少已成为无奈的事实.台湾光复后的"国语运动",意图清除皇民化教育毒素,而其重心即在推广国语,施行国语教育,禁止日语教育.由此,光复前后的台湾形成了一个以争夺语言教育权为焦点的教育发展和教育管理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由"国语"和"国文"合并而来,是"语言"和"文学"的合称。语文课程是学习汉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师必须掌握语文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掌握各学科的综合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日本将于2011年4月全面实施小学新国语指导要领.它是在2006年和2007年相继修订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基础上,针对PISA调查中出现的问题重新修订的.它体现了以日本传统语言文化为基础,培养活跃在国际社会上的日本人的教育理念.它突出了以培养有效运用国语能力为重点;以大力充实语言活动为手段;以培养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和热爱传统语言文化,尊重国语的态度为目的的改革基本方针.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它将会影响日本国语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同时对我国语文教育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等多方面内容的教育,但比较起来,语言教育是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这是因为对于多数人来说,语言能力不仅是文字、文章、文学多种能力的基础和起点,也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文字、文章、文学是语言的固化和进一步发展,也是语言进化的桥梁。在语文教育中,文字、文章、文学是实现语言教育的手段,而语言教育又是前三者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近代教育与文学之间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不过此类研究仍局限于大学教育与文学变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上。事实上,中国近代文学的变革与中小学教育规约之间同样存在密切关系。近代中小学教育规约对语言、文字、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新要求,哺育了文学领域新的语言文字观和诸多文学论题,从而促进了近代文学的变革。1918年胡适提出的“国语文学”论题正是这种哺育关系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语文教育观从广袤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开拓了人们对教育的视野,也开阔了人们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面对21世纪,现代人所需要的语言能力结构有了新的发展,语文人才的概念有了新的要求。韩国著名学者崔昌烈教授在《国语教授法》“国语教育现代化探索”一章中,对现代人应具备的语文能力,提出了独具开阔思路的新见解:①具有主体意识和丰富的个性,能掌握科学技术,驾驭现代化手段;②不趋之若鹜而真正适应时代潮流;③善于利用社会群体,能得到社会群体的培植,并在社会群体中出类拔萃;④具有高度的语言生成能力,在思考、行为和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语文,在很多年前就有它的含义之争,究竟是语言文字,还是语言文学?近来更有将大陆语文课程的名称与台湾的《国文》课程相比,认为《国文》的名称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民族性和传统性,以示与外国语文的区别。其实从语文学科内容和实际的功能来说,是没有本质的区别的。没有语言,何来文字,没有语言文字,何来文学?语文一名约定俗成,本指母语的语言课程,谁也不会理解成外国语。从它产生和发展的轨迹来看,倒是有文字——文学——文化的脉络可循,因此,语文教育的过程也是同理。语文是工具学科,掌握语言是开展一切社会活动的必要手段。识字教育是语…  相似文献   

17.
文字作为辅助语言交际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发展,以此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鸦片战争以来,受到欧风美雨洗礼的中国留学生们,从多个方面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转型.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他们凭借对拼音文字的熟稔,发起了国语罗马字运动,想以此来普及教育,从而达到振兴中国之目的.其中,留学生钱玄同、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表文章,开讨论之先河;赵元任、蔡元培、周辨明、林语堂等提出建议,酝酿方案,促成讨论的高潮.在国语罗马字方案制定过程中,留学生们创立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反复研究,制定方案,最后使国语罗马字方案得以正式公布,推动了中国的汉字改革.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交代”词义的引申脉络,探讨了“交代”与“交待”的混同原因,比较了《现代汉语词典》与《国语词典》对“交待”的不同处理,认为《现代汉语词典》不妨以《国语词典》为借鉴,对不符合语言规律的“俗成”不能一味地迁就,而应积极地规范。  相似文献   

19.
二十年前,国语和闽南话是台湾社会的强势语言,而闽南话较之国语又略占优势。当今台湾社会,国语和闽南话仍然是强势语言,但是国语的优势远远大于闽南语。闽南人只有在家庭内部,与祖父辈、父辈交谈时及在菜市场时使用闽南话的比例超过国语,其余在面对各类交际对象、交际话题和交际场合时,使用国语的比例均超过闽南话。外省人、客家人、少数民族的国语能力、使用、评价更是远远高于闽南话。客家人和少数民族的族群对应语言已经退到家庭内部使用,在家庭之外,闽南话在客家人中的优势比客家话明显,闽南话在少数民族中和少数民族语不相上下。客家话及少数民族语处于令人堪忧的弱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学部中央教育会议议决统一国语办法案》为基础分析讨论其所涉及的三个问题:一是国语定名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国语与方言及官话之间的关系问题;三是讨论国语推广策略与推广机构的建设问题。文章认为,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统一国语办法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国语推广策略,值得我们重视;通过百年之间各种推广机构的排列分析,可以看出国语(普通话)推广历程的曲折坎坷,真正要做好语言规划,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