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学生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高校贫困生的特殊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造成他们身心负担过重和心理缺陷.本文就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就高校对贫困生教育与资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终针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期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扰,成长为自强自立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通过对高校贫困生的正面心理和负面心理的状况调查,从家庭、社会、学校文化教育、自身心理素质四方面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从而将此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3.
分析目前高校在资助贫困生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优化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帮助高校贫困生在经济、心理和精神三方面脱贫.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显著特点及其成因,指出挫折是贫困生心理疾病的催化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引导学生积极消除心理挫折,不仅做到经济扶贫,更重要的是引导高校贫困生“精神脱贫“.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因与心理脱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高校贫困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概况了高校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通过学习、经济、就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原因分析,探讨了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贫困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学校和社会在努力为贫困大学生解困时,往往忽视了他们中的“心理贫困”现象。为了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利完成学业,章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常见的心理误区及成因,提出了实现心理脱贫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及干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主要表现为:自卑与自尊相矛盾的心理,人际交往的向往与自我封闭相矛盾的心理,经济上的依赖心理与生活上自立的想法相矛盾的心理,现实与理想相矛盾的心理等。从社会、学校、教育、家庭和个人五方面分析了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成因,提出了统一社会认识、丰富校园活动、加强心理教育、增强家庭联系、引导合理认知等解决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认识高校贫困生比较突出的问题--由复杂心理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其成因和表现,并联系高校实际,寻求积极有效的对策,从而有效解决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目前高校在资助贫困生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优化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帮助高校贫困生在经济、心理和精神三方面脱贫。  相似文献   

10.
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本文从自我概念的视角分析了高校贫困生不同于非贫困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即更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逆境、更容易出现自我期望值高与自我认同度低的矛盾心理和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同时,从培养贫困生积极的自我概念的角度,提出了指导贫困生形成全面客观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开展贫困生教育时给予积极的社会反馈、指导贫困生在学校中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等三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以心理韧性理论为指导的研究缺乏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过程的动态探讨。积极认知、应对策略、自我效能感等个体因素是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大学环境中应对压力情景的挑战而形成的,父母积极品质的影响和支持性家庭关系等家庭因素增强了经济困难大学生应对经济压力的信心,家庭以外的因素则强调了社会支持所起的作用。这三类保护性因素与经济压力作用的结果可能促进了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也可能使其心理功能发生紊乱。提出了心理辅导与教育的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视角,通过对渝西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构建合理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方案:明确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任务;遵循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内容,提出具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策略建议,以便为更好地开展助困和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及事实依据,提高应对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就业心理非常复杂,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只有因势利导,采取建立完备的资助体系、营造平等自由的教育环境、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成立贫困生社团等方式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调节能力,为其顺利就业提供心理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对嘉应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CL—90各症状因子贫困生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更多采用自责、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应对方式的自责因子有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与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结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需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15.
以叙事研究为基本方法,以个体心理特征的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为基础,通过对6名高校优秀贫困学子的叙事,分析高校优秀贫困学子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对"贫穷"的积极认知和建构、以"学业成就"为核心的积极情绪体验、由"改变命运"驱动的顽强生命力和以"自我成长"为目标的持续奋斗.高校贫困学子的心理资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运用...  相似文献   

16.
家庭贫困学生问题是目前高校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高校不仅要给予他们物质上的资助,更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帮扶。通过分析高校家庭贫困学生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以及他们思想和心理状况,并结合广药生科院学生资助工作的实践,提出如何做好家庭贫困学生工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生活压力、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贫困大学生所面临的日常生活压力和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贫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正相关,贫困生的生活压力与社会支持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马旭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4):105-107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求助”更加不容忽视。较大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困难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等一系列的心理救助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奈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9.
家庭贫困学生问题是目前高校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高校不仅要给予他们物质上的资助,而且更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帮扶。通过分析高校家庭贫困学生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以及他们思想和心理状况,并结合广药生科院学生资助工作的实践,提出如何做好家庭贫困学生工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云南贫困地区小学校长和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与心理健康教育观,并与内陆山区重庆等地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贫困地区小学校长和师范院校大学生已具备现代心理健康教育观,与内陆山区的中小学教师的观念差别不大,并无明显滞后。(2)在对躯体疾病与心理问题的关系,心理健康的标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一些具体的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的认识上与内陆山区的小学教师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