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4年.已经30岁的杨代常坐在武汉大学本科教学的课堂上.他身边围绕着的.是小他10岁的同学们。因为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力主的“插班生”制度.杨代常从一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有幸进入武汉大学,成为一名”高龄“插班生。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您听说过种稻米能结出人的血清白蛋白吗?这事在以前,是人们想都不敢想的,而在今天,这样的"神话"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代常带头的课题组实现了!杨代常,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胚乳细胞蛋白质转运的分子机理与分子农业医药研究。从2006年起,他开始承担或主持  相似文献   

3.
童第周难忘的两件事中国实验胚胎学主要创始人童第周是个穷人家的孩子,直到17岁才走进学校大门,18岁才考进教会学校,成为该校三年级的一名插班生。由于他的基础实在太差,上中学是十分吃力的,第一个学期平均成绩只有45分,学校坚决要他退学或者留极。童第周非常...  相似文献   

4.
齐民友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与数学教育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偏微分算子理论,为中国偏微分方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8年,齐民友反对完全否定数学理论重要性的错误思想,并因此被武汉大学"拔白旗"。改革开放后,他又先后出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和校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齐民友撰写与翻译了大量的数学科普著作,致力于数学文化的传播普及。从齐民友的人生经历出发,介绍他关于数学文化的思考和工作。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9,(10):137-138
插班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学习群体,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给予精心的培养。作为插班生的班主任,应从各个方面关心他们的成长,更快地融到班级中来。本文笔者将从自己带班的亲身经历浅谈如何管理好插班生。  相似文献   

6.
1977年,在那个人人求知若渴,只想把失去青春夺回来的时代,他从570万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考生中走了出来;1993年,在他人都在想方设法,急着迈出国门的时候,他从待遇优渥的美国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深耕医学领域30余载,童建说:"我走了一条平凡的路,一条简单的路。"  相似文献   

7.
<正>你相信人类可以把"头"换掉吗?听起来类似科幻剧的设定,如今却真的即将成为现实了。今年初,一个爆炸性新闻吸引了全球关注——一名身患霍夫曼肌肉萎缩症的俄罗斯计算机工程师斯皮尔多诺夫打算"换头"。这将是全球首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现年30岁的斯皮尔多诺夫从小就罹患先天性肌肉萎缩症,他的身体情况每年都在恶化,现在更是只能依靠轮椅行动了。因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他打算将自己的"头"交给一名意大利临床医生塞尔吉奥·卡纳维  相似文献   

8.
"神童"智慧皆超群 1985年,一个名叫津津的5岁男孩,经过专家们的认真测试之后,被武汉大学正式接受为少年超智预备班的正式学员.引起了教育界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13,(19):89
头戴一顶草帽,肩扛一把锄头,眼前这位老人,可不是去下地劳作,他是去"巡路"。老人名叫王飞,今年86岁,福建长汀县新桥镇新桥村人。退休后,他把修路当健身,已经30年了。见到"不平路",他就用锄头填平修整。老人总是乐呵呵地说:"我只要走得动,公益的脚步就不停。"30年前,王飞退休,搬回新桥镇的老家居住。可他闲不住,总想找点事干。那时候,村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文化》2007,(4):40-40
现年57岁的美国男子艾尔菲·卡林顿白天是一名建筑工,然而一到晚上,他就会钻进一个租来的车库中,研究打造一艘直径约5米的飞碟!卡林顿研制飞碟的工作已经耗时30年,他的研究甚至惊动了NASA。  相似文献   

11.
清山 《知识窗》2011,(4):40-41
正是九月,刚开学没几天,班里转来一个男生。中等个头,黑黑的、瘦瘦的,很不起眼的那种。像所有的插班生一样,他被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  相似文献   

12.
<正>16岁上大学的刘维宁,在大部分人眼里是标准的"科学家",从履历上看他确实也一直都在与科学打交道:1978年7月,初中毕业考入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无线电物理专业;1981年8月,通过中美物理联合招生计划赴美国俄勒冈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83年8月,转学到美国莱斯大学空间物理和天文系,1988年5月,正式获得该校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后在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地球与行星物理  相似文献   

13.
正9月20日,北京,凌晨四点半,35岁的司机白金和往常一样,起床,然后开始送货。第一趟配送,他从新发地批发市场给某部队食堂送食材,早上十点半完成配送回家;下午三点是第二趟配送,给快餐店送蔬菜。自从一年多前加入云鸟,一天稳稳当当两趟活儿,月收入过万,他开始把微信名改成了"期待明天"。云鸟是一家"互联网+"供应链配  相似文献   

14.
幽默与智慧     
《科学生活》2010,(3):92-92
口福"大战时,我爸爸是一名通讯员。"一个男孩对他的小伙伴说,"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真的?""嗯!为了不让敌人得到一份绝密情报,他吃掉了一只信鸽!"像绅士一样7岁的卡尔和5岁的妹妹在阿姨家做客。阿姨把卡尔叫到厨房里,给  相似文献   

15.
正从"北斗"技术到位置服务,多年来,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的位置服务研究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尤其是郭迟带领的"知域"团队,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他们对传统测绘的变革进行大量思考和探索,成为领域内学科发展的领军团队。而如今,面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挑战,他们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科技的浪潮如今郭迟在测绘领域的科研能力已经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地步,但如果将时间往前推20年,那时候的他还只是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的普通本科生。  相似文献   

16.
16岁上大学的刘维宁,在大部分人眼里是标准的“科学家”,从履历上看他确实也一直都在与科学打交道: 1978年7月,初中毕业考入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无线电物理专业;1981年8月,通过中美物理联合招生计划赴美国俄勒冈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83年8月,转学到美国莱斯大学空间物理和天文系,1988年5月,正式获得该校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后在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地球与行星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1990后在加拿大从事空间物理的研究和科学管理工作,后担任加拿大国家航天局日地及大气科学首席科学家;2011年,在国外生活30年的他回到北京,成为“夸父计划”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黄莹 《今日科苑》2011,(19):96-98
<正> 郭锦元在1954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已是75岁高龄。在职时曾任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县委常委、县农工部长,是沁水县典型的"农字号干部"。他在杏峪乡当书记,为打河造坝和群众一起干,成了一名好石匠,乡亲们称他为"石匠书记";后到土沃乡当书记,他又在后马元村搞一滴水工程,  相似文献   

18.
<正>他是中国多项科普事业的开创者,他是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设立60余年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75岁的他至今仍默默耕耘,写下了他科普人生光辉的30年。他第一个率领他的团队将"科学中心"理念践行于中国,他第一个发起在全国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他就是中国科技馆原馆长李象益教授一一个不折不扣的科普达人。2014年4月9日,李象益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为我们讲述了他的30年科普故事。  相似文献   

19.
<正>纳什与博弈论的发展2015年5月23日,美国数学家、经济学家约翰·纳什因遭遇车祸而身亡,终年86岁。约翰·纳什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21岁时,一份只有27页的博士论文令他名声大噪;23岁时,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的讲师;30岁时,精神失常;66岁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人是个数学天才。"纳什的硕士导师为他读博士写的推荐信,只有一句话。尽管纳什在数理科学等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最为人熟知的还是他对博弈论发展做出的贡献。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杰·迈尔森是这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年科技》2005,(4):46-47
挪威的两位伟大极地探险家弗里德约夫·南森和罗阿尔·阿蒙森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是历史的巧合之一。阿蒙森1872年出生于挪威南部的萨普斯堡,比南森年轻11岁。他放弃了原来计划的医生职业,决定献身于极地研究。作为一名合格的海员,他曾经在一艘航行于北极海域的商船上工作过。后来,他以大副的身份参加了1897至1899年"贝尔吉克号"在南极首次越冬的探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