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型思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10个核心词之一,是唯一被冠以“思想”的核心词。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基于模型思想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根据理论探索和大量的实践检验,我们提出了“模型思想统领教学,打造建模用模”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指出: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新课标实施后新增的内容。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设计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建构"不是由别人而是要由学习者自己完成——要由学习者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下通过  相似文献   

4.
解决问题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等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这一教育功能有别于传统应用题类型教学以及机械解题训练.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教材在编写上将解决问题分散在“数与代数”等各个领域中.突出了问题背景的真实性、解决方法的指导性.同时也要求我们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实行变革。怎样进行解决问题教学呢?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学理论、方法的不断扩充,数学已经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库。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  相似文献   

6.
梁青 《山东教育》2013,(Z1):66-68
2012年11月23日-25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全国数学建模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数学建模骨干教师培训会暨中小学数学建模研讨会在潍坊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数十名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的骨干教师展示了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以下是两位参会者的听课体会。  相似文献   

7.
王吉鹏 《辽宁教育》2012,(17):25-2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正式提出了小学阶段模型思想的基本理念和作用,明确了模型思想的重要意义。数学课程的设计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应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  相似文献   

8.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数学建模真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在"削足适履"前能"对号入座"———在具体情境中感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但是,课改十年来,广大数学教师对数学建模在认识上还知之甚少或重视不够,在实践中还感到难以施展甚至一筹莫展。因此,颇有必要对数学建模的理论与实践展开全面研讨与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0.
正引领学生思维不断数学化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中之重。引领学生思维数学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来达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原型———简化问题表述———建立数学模型"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模式化",主动建构起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彰显数学思维的理性美。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数学的特点不仅在于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明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它应用的广泛性.自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  相似文献   

12.
王维珍 《山东教育》2013,(12):46-47
何为建模?建模也就是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不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对小学数学而言,“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某种带有“模型”意义的数学结构的过程。下面仅以追及闸题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数学在本质上就是在不断的抽象、概括、模式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到"模型"、"建模"的意义上,才是一种真正的数学学习.课标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在小学,进行数学建模教学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初始性特征,即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不断建模,使学生  相似文献   

14.
蔺丽娟 《山东教育》2013,(Z2):80-82
建立数学模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的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使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相似文献   

15.
数学模型是一种数学结构,即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学模型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已经有比较广泛的应用,掌握数学这一工具学科,建立数学模型是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用建模思想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意义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在数学基础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如何在数学基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初中九年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的过程,从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知识的意识,培养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强化数学建模意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是很有  相似文献   

18.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间的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凡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各种数学公式、各种方程以及由公式系列构成的算法系统等等,都可以称之为数学模型。如自然数“1”是“1个人”、“一件玩具”等抽象的结果,是反映这些事物其性的一个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宴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等。因此,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19.
数学在本质上就是在不断的抽象、概括、模式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到模型、建模的意义上,才是一种真正的数学学习。这种深入,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更多地是指用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20.
认真学习了山东省远程研修专题四的"如何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收益良多,也引发了许多思考,在此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本专题的研究基于这样的基本理念:这里的"数学应用问题"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在我看来,所谓"构建数学模型"应该包含"建模"与"用模"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认知与学习的过程。其中,"建模"既是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提取数学本质的过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