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歌唱中的不少理论,中学生不易理解,讲得太多,反而会弄巧成拙,让学生有种雾里朦胧的感觉,甚至让学生有无所适从的体会。采用适当形象的比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我在教学中就用过这样的比喻:从一个音唱到另一个音,就像把头浸在水中的感觉一样;嗓音向上走,  相似文献   

2.
李国华 《成才之路》2010,(35):I0024-I0024
听过这样的比喻: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纵观一些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打破各感觉间的界限,使一种感觉向另一种感觉挪移,即让两种感觉互相沟通的现象,通常被称为“通感”。通感在语言中的运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它是不是一种独立的辞格,或者是不是某辞格的一个小类,在修辞学界,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好些人认为通感主要通过比喻而表现,应是比喻的一种。仅  相似文献   

4.
在各级练习或考试中,总有一些题目需要多步才能分析出来。学生对这类题目总感觉抽象、难于接受。如果给学生创设一个“参照面”让学生有一个理解过渡的台阶,在“参照面”的辅助理解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本人根据平时教学的体会,以近年的几道高考题为例谈谈这类题的特殊分析法。  相似文献   

5.
本次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理解文件夹的有关操作,会在电脑的指定盘符中新建文件夹,并会给文件夹重命名。这些新知识对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将新文件夹比喻成新造的房子,将重命名文件夹的操作比喻为新房子有主人了,主  相似文献   

6.
所谓打比方,又称打比喻,指的是用一种容易明白的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不容易明白的事物。它具有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形象的,好理解的优势。物理学科素来被认为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许多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等都不好理解,如果老教师采用较深的理论去诠释,反而让学生对其了解更加模糊。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解释物理中较难理解的现象等效果甚佳,下面我就举例来说明这打比方在解释物理现象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莫把比较当比喻江苏省金湖教师进修学校张龙生“比喻句”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着相当的数量。运用它们,正如张志公先生说的那样,“为的是让人容易理解,容易想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比喻句的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弄清构成比喻的条件,比喻的不同方式,比喻在各种...  相似文献   

8.
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你就不难发现一些老师分析讲解少了,甚至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所理解的“感悟”“、体验”,该讲的不讲了,该分析的不分析了,一味的“感悟与体验”。看起来和新课程改革走得很近,其实这是对新课程理念不全面、不科学的理解。所犯错误和我们以前滥用分析讲解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过去我们过分依赖这一教学手段,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天我们改正错误,强调多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但并不意味着就不要“分析讲解”。我们对传统教育中优秀的东西要批判地继承它,分析它,…  相似文献   

9.
识谱知识是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之一,是视唱教学的基础内容。识谱知识这一内容学起来显得单调而枯燥,不易产生兴趣,也就不便理解与记忆。力解决这一问题,我将一些音乐符号、节奏等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讲授给学生,使学生理解快,记得也牢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反复记号:将反复记号比作站岗的人,两个点比作站岗人的眼睛。第一次走过来不认识你,请你回去;第二次过来是熟人,才让你过去。课堂上让学生带上反复记号的头饰进行表演,既形象又生动,学生很快就掌握住了。 2.保持音记号:要求用饱满的声音唱出,并尽可能唱足时值。…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学习是学生运用自己先前的知识去构建对新内容的理解,不同的人读同一个作品的感受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读同一个作品的感受也不一样。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同一个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在不同时期也可以有所不同。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经历自己独特的体验。在此结合苏教版第九册《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谈一些自  相似文献   

11.
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手段,也是智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了良好的记忆力,不仅能帮助记住所学物知识,而且有利于智能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帮助学生记忆?又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呢?一,教会学生形象记忆.少年儿童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教师应尽力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形象的事物加以记忆.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启发学生把所学的数字与日常生活中具体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把“1”比喻象小棒,“2”比喻象鸭子,“3”比喻象耳朵,“4”比喻象小旗,“5”比喻象称勾,“6”比喻象哨子,“7”比喻象镰刀,“8”比喻象葫芦,学生就容易记住了.又如教学“大月、小月”时,教师引导学生把左拳中的凹凸部分与大小月对应起来,师生边指边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大月、小月的分布规律.二、教会学生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抓住实质,记准记牢,不理解的知识容易记错.例如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学生往往忘记除以2.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用“底×高÷2”,尤其是为什么要除以2不够理解.因此,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弄清公式的来龙去脉,学生理解了  相似文献   

12.
《今日教育》2014,(2):54-55
孙:李师好,小学阶段有很多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很简单,基础好或数感稍强一点的学生就是不学也能明白个八九不离十,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挑战性不强,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容易调动起来,整个教学过程总让人感觉很肤浅。就像我在“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过程中的感觉一样。  相似文献   

13.
正比热容概念: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学生对比热容很难理解,原因有二.1.概念很抽象.2.学生要反推实验结论.比热容的概念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而实验原理是吸收相同的热量看温度上升的高低.需要学生反推结论,学生本来就对抽象的问题很难理解,更何况再要转一个弯,使抽象的变得更抽象.针对这一个教学难点,我这样处理:首先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感觉这个问题不抽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4.
比较的方法是理解语言文字极其重要的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理解体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处,真正达到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目的。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常用的比较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换词比较把句子中一些词语换成另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让学生通过比较,领略这个词语将具的情味。如《麻雀》一课中有一个句子“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这句话写出了小麻雀处境很危险。教学时,我把“走”字换成“逼”字,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理解。通过比较,使学生领会到:把“走”换成“逼”表面看来,能使气氛更紧张…  相似文献   

15.
作家秦牧说过,“精彩的比喻,仿佛是童话里的魔棒似的,它碰到哪里,哪里就会清晰明亮起来”.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昆指描述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其有相似之处的别的事物或道钾来打比方.如果能在化学教学中巧用比喻,则会使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记忆更深刻,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化学教学事半功倍.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比喻”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慎重地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使所描述的事物生动形象。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变得具体化;使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更为突出,帮助学生理解事物,加深印象,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使用比喻应注意下面几点:①用来比喻的事物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②比喻的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有相似的特征;③运用比喻应注意思想性和科学上的严谨。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三个部分构成。下面的实例中,序号后面的第一段是课本里的一个内容,第二段是第一段内容的比喻,本体和喻体都很明显,故不一一赘述。1.分子很小。把一个水分子扩大一千万倍也只有一粒黄豆大。把一滴水放大到和地球一样大的体积,水的一个分子才和足球一样大。2.分子并不是静止地存在的,而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在0℃时,如果氢分子以它的平均速度作直线运动,那么,每小时可以走从北京到广州距离的三倍的路程。3.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分子本身大得多。如果在0℃和一个大气压下,把一个粉笔  相似文献   

17.
周振芳 《江西教育》2023,(18):66-70
<正>写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使文章增添不少色彩。数学教学中运用修辞手法或带有修辞效果的各种方法,也能为课堂增添不少情趣,让严谨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趣味,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原理、规律,学活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一、用“比喻”形象说理低年级的课堂上少不了一些形象化的比喻,如书写“2”时,教师让学生想象一下“2像什么”。学生回答:“像一只小鸭子,像一个倒挂的钩。”教学“7”时教师问学生:“7像什么?”学生回答:“像一把镰刀,像一把手枪,像爷爷的拐杖。”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再写数字,轻松有趣。  相似文献   

18.
袁君亚 《考试周刊》2012,(8):131-132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往往感到很枯燥,难于理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中若合理插入一些比喻,就能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浅谈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如何使用恰当的比喻.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奥理论通俗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19.
李庆陆 《江西教育》2022,(10):12-16
如果把一个人的语文核心素养比作一列火车,那么我们的幼儿语言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学、大学语文教学等,就是这列火车上的一节节车厢.要让整列火车飞奔起来,车厢与车厢之间就应该衔接好,让所有的车厢成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20.
歌唱教学的过程中,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比喻”被常常使用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正确地表述和理解这些比喻,成为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试图从解释歌唱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比喻入手,为声乐教学提供较准确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