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历史中走来的 传统武术 现代武术 竞技武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岗 《中华武术》2005,(12):26-27
今天的体育已经走向问题的时代,奥林匹克运动正由于其自身的问题,越来越显得疲惫不堪,竞技体育中的种种丑闻使得人们渐渐地对其失去信心;作为传统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体育文化,在一个以西方体育文化占统治地位的世界体育文化发展图景中,正面临着歧路彷徨的尴尬局面。发生在20世纪初期的中西文化、中西体育的争论问题,今天又一次轮回到一个争论的时代。西方体育带给我们什么?西方体育的价值我们需要多少?它是否伤害了我们的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我们民族传统体育面对西方体育发展中的问题能够做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正成为中国体育十分关注的问题。由此而产生的当代中国体育的大讨论也变得激烈和无度,犀利的嘲讽、铿锵的批判、顽固的坚持,使得体育理论研究已经变得多少有些缺乏“理性”。  相似文献   

2.
一、创造与创新 在20世纪中国杂技发展史上,发生过两次重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使中国杂技从地摊卖艺走向了舞台表演;第二次变革就是从表演形式的单一化变为艺术多元化。21世纪的中国杂技正酝酿着第三次重大变革,这就是用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模式培养和造就大量高素质的杂技人才,创造出全新表演形式和内涵的杂技作品。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创新与发展成为我们探索的课题,也是杂技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常军 《收藏》2011,(12):90-93
20世纪7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固始县发掘了一座古墓,此墓即河南侯古堆一号墓。该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十余件漆器作品。这些漆器制作精美,线条流畅,色泽艳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经考古专家鉴定,认为这批漆器的年代应为春秋末期。现择选其中几件精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郭志刚 《收藏》2011,(6):158-159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明清时代的德化白瓷,以其温润、雅致、精巧、细腻等特点,代表了当时中国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明代又是德化白瓷艺术最为繁盛的时期,这个时代,制瓷能手群星璀璨,人才辈出,以何朝宗为代表的一大批瓷雕大师,采用"中国白"工艺创作出造型别致、形神兼备的艺术珍品,把整个德化窑瓷雕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境界,备受国内外瓷界人士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秦建平  赵晶 《收藏》2014,(2):18-35
20世纪初叶,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发轫。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成立,中国有了第一所美术教育学府。自此,一部现代美术教育与美术发展的史书展开了。  相似文献   

6.
反思20世纪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国杂技艺术实现了从地摊走上舞台的变革,实现了从较单一的技巧表演到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变化,但是以师授徒的传统培养方式至今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中国虽是世界杂技大国,但到目前为止,在杂技人才培养方面还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因此推动杂技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将单一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杂技人才方向转型,是我们杂技教育者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张渝 《收藏》2007,(7):74-77
与其说时代的火和光辉煌了赵望云的艺术,毋宁说赵望云以自己的光和火照亮了他那个时代的艺术。或许正是因了赵望云的存在,从传统的囿限中脱颖而出的现代中国画方才得以写上浓重的一笔,并从此凿开了中国画的“代沟”。然而,这一切只是赵望云艺术探求中摧枯拉朽的“火”的一面,至于先生追求艺术精神复归的另一表征——“云”的方面则较少有人论及,  相似文献   

8.
观察20世纪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国杂技艺术实现了从地摊走上舞台的变革,实现了从较单一的技巧表演到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变革,但是以师授徒的传统培养方式至今还未有根本性的变革。在已经进入2l世纪的今天,杂技艺术不仅面临着自身的同业市场竞争,还受到各表演艺术门类的市场挤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杂技艺术必将应对新世纪的种种挑战,已经不可避免地面临第三次变革,那就是加速实现杂技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9.
搞集邮的兴致不仅是收集、整理、存藏、研究,还有一个加工制作新邮品的玩法。笔者自20世纪90年代起,发现邮票边纸的妙用。由于爱好书法,很容易想到书画相配的效果,于是便在邮票边纸上题写文字,以书法形式为邮票的画面配上“说明”内容。看上去像是绘画作品的题跋,从而增添了邮票的观赏性。如果遇到宽边纸、背景图案边纸,  相似文献   

10.
朱浩云 《收藏》2012,(6):22-33
在20世纪的篆刻界,很多篆刻家为中国篆刻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标图案就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形式,反响很好,不仅让世界人民欣赏到中国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使中国古老的篆刻艺术焕发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