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书的比喻     
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是奇迹——高尔基说:“书,要算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相似文献   

2.
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往今来,凡有成就者无不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贪婪地读书学习、吸取知识。马克思把他最喜欢做的事概括为三个字:啃书本。有人问廖沫沙,事业上成功的诀窍是什么?他谈的一条主要经验是学习。新闻工作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广大受众既要进行政治导向,又要进行知识传授。因而更应该把读书当作自己的第一需要,其理由是十分明显的。毋庸讳言,在我们  相似文献   

3.
通讯员们写的人物通讯,绝大部分是关于本部门的“好人”及他们的“好事”。写作中的俗套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提起某某某,没有一个人不说他是一个……人”、“提起某某某,大家都翘起大姆指,说他是一个……人”。先进人物在本部门有人夸是正常的,但描写成这个程度,通常是不真实的。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会有—千种不同的关于《哈姆雷特》的评论,何况一个大活人,人们的议论怎么会同一种说法呢?即使意见一致,表达也不会完全一样。 2,“某某某一心扑在工作上”,或者扑在柜台上、菜场上,甚至扑在算盘上、茶叶上等等,不一而足。先进人物确实起码是本职工作的模范,但每个人的特点不可能相同,绝不会是一种模式。有人是勤恳型,有人是钻研型,有人是创造型,还有人也许“不务正业”而在其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一个人无论如何不会只有“一心”,世上最叫人莫测的便是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他作为宣传干事,能“放下叉子拿扫帚”,样样拿得起,算得上“多面手”。每当川m德转到形神碎墓时,他总说:“那是叫工作给‘逼’的”。痴迷精神常常是事业有成的前提。一种强烈的上进心和责任感使他像饥饿了的火扑在面包上一样,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琼浆。他的书架上摆放着1000余册藏书,涉及政治、军事、文学、艺术、书法、美术等等。随便抽出一本,里面都有他的批注,密密麻麻,五色杂陈。几年时间,他写下的读书笔记近30万字,积累的各种资料卡片,装了满满一箱。有人形容他像“万能胶”,一旦“粘”上去,很难得下来。星期天,他常在…  相似文献   

5.
李正敏 《兰台世界》2013,(10):51-52
善扑营是清廷的一个特殊卫队,这个卫队不仅承担着保护皇上、拱卫皇宫的使命,还承担着进行“善扑”表演的任务.在满清的历史上,善扑营不仅协助康熙皇帝夺回了政权,还肩负着维系满蒙同盟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漫步书林,面对仪仗队般挺立的书籍,喜爱读书的人自然会嗅到诱人的香气。难怪高尔基说:“我扑向书籍就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此话道尽了追求科学、文明的人们对“精神食粮”的热爱。可如今,从富丽堂皇的书店到街头巷尾的地摊,许多书籍让人们看了目瞪口呆,如果说这也是“精神食粮”的话,只能算是走了味的“面包”吧。  相似文献   

7.
余婷婷 《传媒》2016,(3):77-78
对于体育迷来讲,“虎扑”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自2004年问世以来,以NBA论坛起家,逐步拓展至其他体育领域,包括网球、橄榄球、赛车等,已经成为国内专业的独立体育社区,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打造了一个立体化、多元化的互动平台.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虎扑体育网(以下简称虎扑)用户规模达到了5000万人,日均访方问量高达1.5亿次,日均手机访问量高达3500万人.自创办至今,虎扑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颠覆的历史,也借此成为了能够杀出重围的体育网“黑马”.  相似文献   

8.
校园大梦录     
1 高中同学,一GG,半夜突然坐起来,大叫一声:“看我一枪打死你!”然后躺下继续睡觉。 2 一个是听女同学说的——寝室里一个女孩子半夜突然说出:“两块面包,两个帅哥,面包变质了,帅哥不见了……” 3 “大不了老子上山打游击去!”这是我们隔壁宿舍一个很勤奋的同学半夜突然吼出来的,吓了他们一大跳,第二天全班男生和  相似文献   

9.
哲学与生活     
哲学究竟是什么?哲学到底有什么用?这是哲学工作者常常不得不面对的诘问。说到底.哲学是一门“爱智”的学问。周国平先生说.“哲学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人们追求智慧”。方东美先生说.“哲学虽然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  相似文献   

10.
寻觅心中的一片净土李泽国当市场经济大潮涌来,文人纷纷扑咚扑咚“下海”的时候,他却挂冠而去,选择了“爬格子”的路,来到某杂志编辑部,甘作苦行僧。他说,他寻觅到了一片净土……在这片净土上,他不再感到茫然。和同龄人相比,他曾窃喜过自己的一度“辉煌”:某市人...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诊所     
“颠扑不破”的意思是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颠:跌倒;扑:拍打),比喻理论、学说、法则等正确可靠,无法推翻。语出宋·朱熹《答张钦夫》之一:“须如此而言,方是攧(攧diān:颠)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人们常常用“纲目”、“旗帜”、“灵魂”、“统帅”来形容。一些脍炙人口的新闻评论精品,在纷繁复杂、扑溯迷离的社会生活中确实起到了()望哨和领航船的作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新闻  相似文献   

13.
变味的“面包”我们怎么吃周明荣【射阳】漫步书林,面对仪仗队般挺立的书籍,喜爱读书的人自然会嗅到诱人的香气,难怪高尔基说“我扑向书籍就象饥饿的人扑向面包”。此语道尽了追求科学、文明的人们对“精神食粮”的热爱。可如今,从富丽堂皇的书店到街头巷尾的地摊,许...  相似文献   

14.
漫步书林,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喜爱读书的人自然会嗅到诱人的香气,难怪高尔基说:“我扑向书籍就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道尽了追求科学、文明的人们对“精神食粮”的热爱。 可如今,从富丽堂皇的书店到街头巷层的地摊,许多书籍让人们瞧着眼热心跳,看了目瞪口呆,如果说这也是“精神食粮”的话,只能算是走了味的“面包”吧。 野史轶闻秘事——让我们知道什么 最近几年,为数不少的撰稿人和出版社可是过足了帝王、领袖、名人瘾,当林林总总的笼罩着“整理、研究”光环的书籍展现在人们面前时,读者大多带着十分的虔诚指望研读一番,从中获得良  相似文献   

15.
袁齐凯同志是长沙电机厂工会图书室管理员,自一九七八年担任这项工作以来已有十余年了。十多年来,他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每年都被评为厂里的先进工作者,一九八七年被长沙市总工会授予“工会图书工作先进个人”,被全厂同志誉为“吃得苦,耐得劳,创第一流服务水平的图书管理员。”一心扑在工作上,把图书室当作家一九八七年老袁从车间调到图书室工作,当时交给他们图书室是一付“烂摊子”,唯一的家业是一间黑暗潮湿的破房子和几个积满尘埃的烂书架,图书报刊,荡然无存。老袁没有打退堂鼓,而是迎难而上,凭着一股“老黄牛”的精神干起来了。首先他争取厂领导、工会负责人对图书工作的重视,向领导反映了图书室的具体情况,介绍图书工作的意义。厂里根据  相似文献   

16.
无题     
在一个公共图书馆里,我告诉参考馆员我需要有关面包自动制造机方面的信息。“我想买一种只需按几下电钮就可帮你揉好面、烘好面包的机子。”我跟她解释道。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对国内绝大多数纸质媒体而言,“走向市场”已不再仅仅是上级主管部门吹响的号角和发出的动员令。这些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已经情愿或不情愿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完全扑人了市场的海洋。他们在其中击水,与对手搏击,都在艰难的生存挣扎中试图尽快到达一方踏踏实实的彼岸。报业市场呈现出一片新秩序出现之前的热闹竞争场面。  相似文献   

18.
《大观周刊》2010,(34):37-37
在很多西点店追求大量快速生产时,半糖面包却选择“放慢”。等待一个一个出炉了还在呼吸的少量面包,是值得的。有一种甜味,需经过慢火熬煮,所以半糖愿用古法蒸煮内陷;有一种香味,需要时间低温酝酿,所以半糖严选健康栽种的冬麦不放催热剂,在研磨面粉前铺放1-2个月等待自然熟成。有一种生命,必须用心延续,所以老面成为半糖面包风味的启动者。半糖产品均无添加剂和人工色素。这是半糖的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19.
去年12月,前苏联解体成为世界新闻界关注的热点。《今日美国报》记者杰克·凯利写的《饥饿迫使人们卖掉心爱之物》这条消息,可以说是别具一格。这篇消息朴实无华,主要写了一位年老的寡妇卖掉她心爱的牧羊犬的故事。“这位瘦小的孀妇一连4小时站在地铁通道里哭哭啼啼,想把她最好的朋友——一只瘦弱的牧羊犬‘恰帕’卖掉。”“那只狗是在她丈夫4年前患癌症病逝后朋友们送给她的。”“恰帕”虽是一只狗,但是在丈夫死后,马洛费耶娃早已把它当成了朋友,是她晚年须臾不可离开之物。但她每月的养老金240卢布,只够买几个面包,一些胡箩卜和一块熬汤用的骨头。为了“恰帕”的生存,也为自己换几个面包,她只好把“朋友”卖掉了。  相似文献   

20.
很久未读中国青年报,一天傍晚拿到报夹,信手翻来,一版一版地看下去,那富有魅力的标题吸引了我。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中国青年报的编辑在,“眼睛”上是下了功夫的,标题生动形象,活泼多姿。 1、比喻式标题。翻开最近时期的中国青年报,总的感觉是版面活、内容活、标题活。标题活起来的重要一条,是借助了一个修辞手段——比喻。如8月30日头版的通讯《扑不灭的太阳能之火》,是写青工陈喜德冲破阻力研究太阳能利用的事迹。作者把这位青工比喻成一团“太阳能之火”,而且是“扑不灭的”。这个标题既生动形象,又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色。8月16日头版消息《康生是造神闹剧的红衣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