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方“愉悦性”人格维度与中国人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索西方愉悦性(Agreeableness)人格维度的本土化内涵及其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关系。1500多名被试完成了QZPS(中国人人格量表)和NEOPI-R(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的Agreeableness量表(中版),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Agreeableness的本土化结构包括坦诚利他(CAl)、周到信任(CA2)、精明自信(CA3)、含蓄礼让(CA4)、谦虚宽容(CA5)和重情随和(CA6)等六个小因素,与NEOP I-R中Agreeableness的六个层面没有对应关系.但分别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和处世态度等六个维度密切相关.其中CA2、CA3和CA5的内容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人际关系(RG)维度的内容比较一致。Agreeableness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并非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维度出现,而是其有关的内容分布在不同的人格维度之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有没有独立的“神经质”人格维度?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索西方神经质人格维度所描述的特点在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体现形式.1500多名被试完成了QZPS(中国人人格量表)和NEO PI-R(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的Neuroticism量表(中版)。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西方的神经质维度包括急躁冲动(CNI)、抑郁自卑(CN2)、社交焦虑(CN3)、愧疚敌意(CN4)和忧心忡忡(CN5)等五个因素.与Neuroticism的六个层面没有对应关系。但分别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外向性、善良、才干和人际关系等维度密切相关。而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并不存在独立的神经质维度,相关的内容分布在不同的人格维度之中。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人个性测量表和中国人人格量表内容的相容性分析,探讨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的因素结构并验证中国人人格七因素模型的稳定性。2000余名被试同时完成了中国人人格量表和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相关和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与中国人人格量表相比,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的因素结构中“多出”了类似西方的神经质维度,而缺少了中国人人格量表中的情绪性维度(QX)。两个量表项目的合并因素分析支持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模型,以及中国人个性测量表中缺少情绪性维度的假设。文中讨论了西方的神经质人格维度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没有独立出现的原因,以及从本土角度探讨中国人独特人格结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大五人格量表(NEO)和大七人格量表(QZPS)对人才测评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中西方人才测评中的人格维度差异主要体现在维度出现顺序,人格维度倾向,思维方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和人格的关系,采用自我控制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对枣庄学院的1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心理健康的各维度和大五人格的严谨性等四个维度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大五人格的严谨性和神经质维度与自我控制的各维度和总均分存在显著的相关;自我控制的各维度及总均分和心理健康的各维度及总均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自我控制在人格的严谨性维度与心理健康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人格的神经质维度与心理健康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234名被试的分析,以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为基础,探讨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七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人格的七个维度中,除了处世态度外,其它六个维度都与主观幸福感及其中的两个维度具有显著的相关;行事风格、善良和外向性三个维度是总体情感和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因子。行事风格可解释主观幸福感11.3%的变异,并与外向性可共同解释主观幸福感19.3%的变异,行事风格、外向性和善良可共同解释主观幸福感21.7%的变异。而人格对个体对主观幸福感的有效解释不能在认知水平上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大五”人格模式是涵盖人格的5个因素的简称,它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大五人格的这每一个维度与学校变革型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成功的变革型校长应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外倾性、创造性、宜人性与强烈的责任感。因此,以“大五”人格模式为导向,对健全变革型校长的人格有着重要的启示,即基于“大五”人格模式发展起来的人格健全的变革型校长才是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所真正需要的好校长。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对来自湖南省三所普通高校的15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以考察主观幸福感与大五人格的关系,以及大五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和大五人格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格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密切相关,人格是主观幸福感的有力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格影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培训与研究》2006,23(9):87-88,103
采用中国本土化的人格量表QZPS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690名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学生进行测量,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国人人格结构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父母的情感理解的教养方式对七个人格维度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父母惩罚、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对某些人格维度有负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立足于现时生活中的自然语言,通过全国2718名被试对目标人群和自我人格特点的描述构建人格形容词词表,以此为基础探讨当代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对全国2765名被试的人格词汇评定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获得了由七个大因素共47个词汇条目组成的"当代中国人七因素人格词汇量表(CPSF)I",七个因素共解释数据总变异的56.087%,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4~0.94之间。结论是当代中国人人格结构由七个维度构成,相应的人格七因素词汇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研究采用问卷法,对我国西北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探讨双文化认同整合对创造力的影响以及人格开放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双文化认同整合的和谐-冲突维度能显著正向预测创造力,但混合-区分维度对创造力预测不显著;人格开放性在双文化认同整合的和谐-冲突维度与创造力的新颖性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即对于人格开放性高的个体而言,无论其双文化认同整合的程度高低,个体都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但对于低人格开放性个体来说,随着双文化认同整合程度的提高,其创造力的新颖性也随之提高。本研究说明,双文化个体对两种文化认同整合良好时有助于提高创造力,且人格开放性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可以从二元文化的认同整合视角和人格开放性的培养方面提升少数民族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可以看出其开放性。这一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对已有理论的开放、对实践的开放和对国内外经验的开放。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和应用,这就决定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具有开放性。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确立全面的目标体系、树立新的教材观、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王景 《教育学术月刊》2010,(8):12-13,23
中国教育学的思维框架和理论来源基本上是因袭西方教育学或哲学。然而,中国教育学学术性格的成型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教育学在学术性格的形成中继承了圣贤哲人"圆融和合"的研究哲学和"六经注疏"的治学传统,同时,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也滋生出"自我矮化"学术情结。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语文教育是注重学生人格培养的,而“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使得语文教学注重知识,技能,忽视了“人”的发展,新时期语文教育必须培养健全人格得到回归与发展,这是教育新理念和崇尚个性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开放性课堂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营造小学语文开放性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7.
人格的重要特征在于其文化性。中国的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人的人格,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在现代性背景下中国人的人格及其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在中国文化和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养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简述传统语文教育人格培养的历史;简析在语文学习中进行人格培养的两个层面及其关系;语文的能力培养与人格培养的关系,指出语文学习对人格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提出通过语文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可采用的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格的重要特征在于其文化性。中国的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人的人格,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在现代性背景下中国人的人格及其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在中国文化和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养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我国人格权的沿革入手,阐述了人格权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法律关于人格权的保护及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法律特别是民法应明确人格权的具体内容,对新型人格权加以规范,明确肯定人格权法独立归编以及完善救济制度,以使我国人格保护机制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