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这里所说的“西方”,主要指欧洲,也包括18世纪以后的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而“文化”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习俗等等。“西方”原本是一个地理概念。欧洲人从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出发,将地中海东岸一带和亚洲西部称为近东,将亚洲东部则称为远东,他们自己所处的位置自然成了西方。但是,这个概念现在巳包含了太多的历史、文化、政治的内涵。譬如,“西方”曾经一度就等于资本主义列强;而“东方”则大体上成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话说文化     
文化(culture)一词在西文里源于拉丁文(colo),本意是种植耕耘之意,意味着人对自然的“耕”和“化”,也就是马克思所言的去改造客观的世界。作为动词,文化体现了人的主体力量,与自然相对,由此引申出了文化与自然的区分,即那些蛮荒的未被开拓的和文明的差别。在汉语里,“文”通纹,从纹理衍生出图案符号,最后到教育、修养;“化”是变。“文化”始用是《周易》里“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和化成天下相联系体现了以文教化的思想。这一中西对“文化”概念的不同意识其实已经反映了中西文化不同的世界观、宇宙观,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文坛上涌现了一大批女作家,满洲女作家群代表了殖民地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群落。考察这一文化群体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在漫长的自然历史中形成的地域文化基因,“五四”新文化新思想对东北新文学的影响,现代女学的兴起是东北女性接受现代新思想的外在条件等。这一文学现象,呈现出女性文学和近代东北区域文化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强 《华夏文化》2005,(2):24-26
宝鸡古称陈仓,因位于关中西部,旧属凤翔府管辖,故而又称西府。西府地区是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及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西府民俗文化就是这种历史文化的“遗存物”和“活化石”。  相似文献   

5.
“光州固始”在南迁中原汉人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有为 《寻根》2009,(1):16-21
历史上的“光州固始”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东部,它北临淮河,南靠大别山。在中国古代,由于战乱和灾荒,包括光州固始在内的中原地区汉人多次大批南迁江左,其中不少人入居闽越。及至宋代,“闽人称祖皆日从光州固始来”。这既是一种历史真实,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光州固始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唐代光州固始人的南迁入闽两个方面,阐明光州固始在南迁中原汉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抑或一个民族,不仅需要具有实力,更重要的还需要具有魅力,这种魅力就是文化。民族文化是最深远最恒久的影响力,不同的文明形态是区别不同民族最本质的内涵,是民族性格最本质的体现。自觉地将建设“文化中国”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用“文化”向世界说明中国,展示中国坦然和自信的气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黄德锋 《寻根》2014,(5):14-21
桥梁记录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是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盛衰的重要见证。云南是人类桥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的云南先民已经学会利用桥梁跋涉迁徙。云南的桥梁文化经历了从独立发展到受中原文化影响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具体体现在桥梁建筑艺术、桥梁文学、桥梁命名文化和桥梁民俗文化当中。  相似文献   

8.
安国楼 《寻根》2003,(6):122-129
在南方客家地区流行上千年的民谣中,有一句是:“要问客家哪里来,客家来自黄河边。”客家先民的主体最初是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南迁的,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家族,在相对恶劣、封闭的环境中长期居住和生活,其族群的聚合性没有因外来冲击而零离四散,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民系。由于是后来入居,所以,相对于土著而言,这些家族被称为“客家”。这一特殊民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素质和文化。而这种独特的素质和文化,正是根植于早先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重视家族教育,无疑是客家人最具特色的传统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家教文…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它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与文化传统、历史因由相联系 ,从而向读者传递了许多的信息。古老的汉字 ,自然也传递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丰富内容 ,尤其是传递出了中国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诸多奥秘。一、“儒”、“士”与尊儒传统自先秦孔子之后 ,儒学便闻名华夏宇内 ,成为诸子中的显学 ,到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 ,更成为“国学” ,大盛于天下。大哲学家罗素在《中国之问题》一书中就称中国“以孔子伦理为准则而无宗教”。意思是说 ,儒学在中国充当了准宗教的地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 ,儒学事实…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有关历史与文化的书写和话语表达中,大量充斥着的是对帝王将相、英雄伟人的塑造与描述,而往往忽视了历史与现实中真正鲜活而繁复存在着的平凡大众,也有人不断在质疑人类文化视野与文艺创作中的历史是“帝王将相的大历史”,而真正隶属于民众的“平民生活的小历史”一度处于缺席状态。文化表达又何尝不是?在当今许多文艺作品中,  相似文献   

11.
李巾 《华夏文化》2005,(3):35-36
雷峰塔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数以千计的中国古塔中,它是为数不多的几座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内涵而且游赏魅力超乎寻常的名塔之一.从民俗文化的意义上讲,《白蛇传》的广泛流传,与这座七级浮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许多人心目中,雷峰塔已不是一座普通佛塔,她是承载神奇传说和千年历史的文化见证.白素贞这个神话中的妖而人者,虽然只是传说,在世俗知名度上却远超许多历史人物,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已经成为自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自然山水诗是“诚斋体”的主要载体。诚斋诗中人与山水的艺术处理迥异于传统的自然山水诗,它熔铸的是相融相乐的知己境界。自然山水在诚斋“乖张眼”的观照下,既生机跳跃,又深具意蕴。诚斋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世俗化、情趣化、戏剧化的特色。诚斋的自然山水诗,是“心”与“造化”的妙契,是灵性和仁性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天人合一、通天尽人的文化内涵。诚斋为自然山水诗新拓境域,其贡献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认为"主体自然"和"客体自然(环境)"在文化传统生成中扮演着一种"自然规定性"(包括主体自然规定性和客体自然规定性)的角色。半封闭的内陆大河型和典型的资源丰富型的客体自然规定性是中华文明的文化传统在物质生产实践向度表现为一次性创造后的重复性与保守性、对自然的强烈依附性特征,在社会交往活动向度表现为持续时间非常长的具有强烈宗法色彩和王权专制主义的"虚假的共同体",在理解解释行为向度表现为尚中(崇天、尚根)思维特征的成因,也是其强烈农耕气质文化主体精神特性的成因。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历史唯物主义地重构文化传统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解释方式、主体性精神方面,我们必将成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在《百科全书》中关于“图腾”一词的解释为:“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于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图腾”源于原始氏族迷信的象征,也是氏族部落或群体区别于其他部落或群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炎黄儿女的精神家园,也是我国最深厚的软实力,是民族自信心的不竭源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内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蔚然成风。中国传统文化势不可挡袭来,要成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中国人的"公共必修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想,要是手里有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又简明扼要反映中国文化珍品的著作,作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入门书,就太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关于鼓励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指示精神,文化部外联局和北京市文化局6月22日至23日,联合举办了《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专题研讨会。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及来自各地共9个省、市文化厅、局的同志及在“走出去”方面成绩较好的文化企业负责人等6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之诸多“第一次” 与以往不同,参加此次研讨会者有政府主管对外文化工作的官员、中国涉外文化企业的负责人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这种三位一体的结合,系中国对外文化工作史上的第一次;该研讨会是由政府出面为中国文化企业走…  相似文献   

17.
陈智勇 《寻根》2002,(6):8-13
人类在适应和控制自然环境的进程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项成果便是宫室台榭的发明。这些建筑形式的出现,不仅大大增强了人们对自然的适应和控制能力,而且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着很深的文化意蕴。其中,作为先秦时期人们建筑生活中的“台”,即具有这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梦幻西班牙     
深绿色的大西洋犹如狂暴有力的海神波塞冬般掀起惊涛骇浪,蔚蓝色的地中海恰似温柔多情的阿芙洛狄忒般一向波澜不惊。西班牙——这个充满浪漫情怀和异国格调的国度,便是镶嵌在这胸怀壮阔的洋海中间的明珠。正如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是法国和意大利的天然分界线,雄伟高大的比利牛斯山上也把“高卢雄鸡”法国和“斗牛士”西班牙一分为二。西班牙就在这独特的海洋和高山的哺育下,占据了人类文明的一席之地,创造出独树一帜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9.
陈智勇  岳红琴 《寻根》2004,(1):39-42
洗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视为“洁身净体”的重要生活方式,它不仅为人们所必需,而且还体现出特定的文化内涵,呈现为特定的洗浴文化。这种洗浴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上,先秦时期的洗浴文化即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后殖民理论学者荷米·巴巴在论述第三世界文化特征时,运用了“混杂性”这个看似中庸然则中肯的词汇。首先,它表明了世界文化之间的吸纳和融通,摈弃了自我缠绕式的“对抗”性质和“颠覆”企图,以共时性的眼光把民族电影的发展摆在历史的过程中考察,真正做到既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性”,又有和谐圆满的“世界性”。而电影发展史上关于民族电影探讨争论的焦点,无非“民族性”还是“世界性”的莫衷一是。电影是一种国际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而世界文化只有在交流与互通中才能发展,“混杂性”因而本质上也是由电影文化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陈英雄与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