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兰 《天津教育》2001,(5):41-42
谁都希望学生们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笔,可以描绘出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心灵中的奇思妙想。作为教师要启发引导他们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多年来,我一直尝试“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提炼,读后练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胸中有沟壑,下笔涌千言”。一、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说话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显得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把话说好,我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句…  相似文献   

2.
说读,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起来,想起来,说起来,品起来,能使学生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说读,要求我们有科学而又艺术的指导,让学生美读起来,美说起来;让学生言之有味,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说读讲究引导技巧,讲究调控有度,讲究角度丰富。如,概括式说读讲求一个“精”字;发散式说读讲求一个“广”字;分层式说读讲求一个“厚”字,赏析式说读讲求一个“美”字。说读,要求我们精心思考,巧取角度,创新活动,让话语纷纭,让思想交流,让发现闪光。如“一句话说读”,就是笔者创造的一种精致的说读…  相似文献   

3.
王祥 《天津教育》2006,(7):46-47
自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讲读课教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教师通过讲读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阅读同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在自读课上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让学生去印证和实践讲读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迁移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去。可以说,自读课是“教”与“不教”之间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小学低年级学生只有读得正确、流利,才能进一步读得有感情。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以下几种方法。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低年级学生朗读时受口语影响而形成思维定势,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尚未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常在朗读时乱加字或漏字。“比较法”就是引导学生把读错的句子和课文原句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朗读时加字、漏字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从而做到正确朗读课文。例如教《温暖》这课时,有的学生把“周总理又工作了整整一夜”,读成“周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漏掉了“又…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区分形近字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区分形近字的方法告诉学生,让其明白:不管字的形状多么相近,总有一些细小的区别,只要我们能将每一个字的每个细小的特征抓住进行比较就不易混淆了。比如“买、卖”。这两个字的特征是有“十”和无“十”,根据“十”和“食”的谐音,我就告诉学生“有食(十)就(读)卖()”,“无食(十)就(读)()。又如:“慌、谎”这两个字的特征是“慌”是“忄”旁,“谎”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时,教师首先揭题激趣,让学生看着拼音用手指着每一个字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力求读熟,把字音与字形“对上号”,使学生对生字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去掉拼音读课文。孩子们通过反复与汉字见面,对生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指导朗读,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生字,而且理解了字义、文意。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最多超不过20分钟,这时,如果老师再拿出生字让学生去读、去写,对学生而言,那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巩固对生字的认识,我就把这…  相似文献   

7.
新大纲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和语言积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突出强调了语文“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指导、诱导学生自主读书,启发学生阅读的心智,把“读”与“思”结合起来,以读促悟,以悟导读,从而有效地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读”的活动归纳成四点:一、初读求通、整体感知每篇课文教学,都应把自能读书放在首位。给予学生充分读书的时…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教师板书“心愿”,引导学生理解“心愿”,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心愿。2.你们想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3.补充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把“亮”字写漂亮的。谁来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要把“亮”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书写练习:在书上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两个。“亮”字原本读四声,但在“月亮”这个词中读轻声。读词:“月亮”。4.齐读课题。读完这个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的心愿实现了吗?月亮为什么有这种心愿?)(设计意图:从…  相似文献   

9.
我们有不少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看了题目皱眉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平时缺乏积累,到用时顿有“无米下炊”、“腹中空洞”之感。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多积累材料。新大纲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和语言积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突出强调了语文“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启发学生阅读的心智,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以读…  相似文献   

10.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怎样落实让学生“充分地读”呢?我认为应当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反复读,每一层次都要达到应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图入手,整体感知。看图学文的教学,可引导学生从观察图画入手,让学生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观察,大致了解画面内容,然后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怎么样?要求学生简单地说说图意,从整体上获得初步的印象,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借助拼音,读中理解。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拐棍,可让学生借助拼音,一目双行,把课文读通。注意读准“捕”“迎”“裳”等生字。读时可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等方式,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掉字;读流利,不唱读。读后结合画面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写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图文结合,深入理解。在教学中,可紧紧围绕小蝌蚪找妈妈这条线索,把握小蝌蚪如何变成青蛙的过程。读文时要弄清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课文第二、三、四段的叙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笔者听过不少语文教师的课,他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这样要求学生:“接下来把这段话读一遍!”“接下来把课文朗读一遍!”然而均没有提出明确的“读”的要求。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朗读教学存在的误区之一。让学生毫无目的地读,这就失去了读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一、感知读,理解字词,了解大意在讲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读,重点应该放在初步感知、读通读顺上,这就要求学生:①理解字词,扫清障碍。利用字典读准字音,特别是多音字、易混字的读音;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词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好好思考,讨论交流,从书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提升,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具体做法如下:减少教师的讲解时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时间,以《军神》第一课时为例,引导学生试读-疏通读-正确读-流利读。学生读通课文后去完成“复述课文中刘伯承的主要表现”,这个教学任务就水到渠成了;安排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整体地思考;给学生整体的文本;引导学生整段地表述,使阅读和说话训练落实到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质,让阅读课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4.
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和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一堂阅读课真正出彩的地方就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得有情味、有美感,从而领悟到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一年级看图认字教学中,经常遇见这种现象:部分学生看着图会读会认,可离开图就认不准了。如在教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认一认5》(《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一课时,大纲要求学生把“刀、戈、弓、矢、牛、马、车、舟……”等字会认会读,教学中学生拿着书看图会读,把字写在黑版上,或把图盖住,哪个字读“niu”,哪个字读“zhu”……学生就读不准了。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懂不理解的词语和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词语,以便他们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景阳冈》中的“挨”,就是这样一个词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首先,我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读课文最后一节:“课文最后一节是怎样描写武松打虎后下冈的?”这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学生读后即可明白:“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一步挨下冈来。”我把“挨”这个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问学生:“挨”是什么意思?学生只能从字面上或查字典理解,认为“挨”是“顺次”“靠近”的意思。有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功能着眼,按照人们认识事物“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过程,根据课文特点,有顺序地进行设问、引导,让学生沿着“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写得怎样—怎样学写”的思路进行探索,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把孤立地逐段繁琐分析变为联系的总体的阅读理解,把短间隔的琐碎的一问一答变为长间隔的系列的读思议辩,把割裂的分块的字词句篇教学变为整体的递进的教书育人,缩短认识过程,节约教学时间,产生整体效应。一问写什么。让学生把文章“读通”,着重点在整体感  相似文献   

18.
有话职说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有多种方法,如引导学生多说,指导学生多做,鼓励学生多读等等,教师要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  相似文献   

19.
【导学创意】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叩问月亮”第8课《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一篇小品文。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教学本文,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在读中积累,在读中熏陶,在读中迁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要在阅读中受益无穷,首先对学生必须强调一个“读”字。教师抓好“读”这一环,学生有了自觉的读书习惯,加强了阅读能力,就能开启智慧之窗,在知识海洋中遨游;只要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把课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用通俗的话说出口和写成文章,那么,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就有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